蹴鞠盛行于哪个朝代?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
蹴鞠的发展:
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体制。如专门设置了球场,规定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域”也称“鞠室”,各由一人把守。
唐代蹴鞠已有多种方式,有比赛巅球次数的“打鞠”,有场地中间挂网、类似网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参与拼抢的“跃鞠”,还有了设立球门的比赛。
宋朝时,宋徽宗爱蹴鞠,大臣们趋之若鹜,甚至有很多投机者利用蹴鞠的机会接近宋徽宗,从而得到升迁。这种现象,间接带动了火热的蹴鞠文化。
明朝,蹴鞠仍在广泛流行。明初时期《蹴鞠图谱》中圆社锦语有45个,到明朝中后期,在《蹴鞠谱》中圆社锦语发展到130个。
清代中叶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足球的传入,中国传统的蹴鞠活动基本上被欧洲的现代足球所取代,而踢毽子作为“蹴鞠之遗事”(宋高承《事物纪原》),而得以继承与发展。
蹴鞠和足球的区别是什么?
1. 起源和历史:蹴鞠是一项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体育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足球则起源于英国,最早的现代足球规则诞生于19世纪。
2. 规则和比赛方式:蹴鞠的主要目标是将皮球踢进对方球门,比赛时间一般比较短,通常为两个相对较短的半场。足球的目标是将球踢进对方球门,比赛时间一般为90分钟,分为两个45分钟的半场。
3. 球场尺寸和限制:蹴鞠球场长方形,尺寸相对较小,通常为长50米、宽30米左右。足球场则有国际标准尺寸和各种尺寸的变体,但国际标准足球场长度为100-110米,宽度为64-75米。对于足球,有严格的规则和限制,例如球员人数、越位规则、黄牌/红牌处罚等。
4. 球的使用:蹴鞠中使用的是类似于足球的皮制球,但相对较小,而且经常会装饰成五彩斑斓的形式。足球则是标准的甲级足球,由皮革或合成材料制成。
5. 文化与影响:蹴鞠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有着深厚的背景,被认为是古代体育的一部分。足球则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全球范围内粉丝众多,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