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關注 > > 正文

去年成績單虧損 多早幼教公司剔除部分業務擬轉型合規

來源:北京商報 時間:2022-04-29 09:28:21

多輪政策沖擊之下,K12培訓風聲鶴唳,早幼教公司卻“喜憂參半”。截至4月28日,多個早幼教概念股交出2021年財務“成績單”。

據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包括洪恩教育、美吉姆、威創股份在內的多家早幼教公司,雖在去年總體呈虧損態勢,但旗下早幼教業務的營收表現不俗。一方面,“雙減”政策發布后,早幼教領域面臨轉型合規、擺脫擦邊的問題。另一方面,“三孩”等政策的利好,也讓早幼教領域看到新機會。

具體來看,A股市場上,威創股份實現營收6.8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3.96億元,同比由盈轉虧;美吉姆營業收入3.3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98億元,虧損幅度收窄58.56%。

此外,教育中概股洪恩教育在2021年實現總收入9.447億元,同比增長77.6%;凈虧損3710萬元,上年同期為凈虧損3750萬元,同比基本持平。

總體來看,上述三家公司在去年均以虧損業績收場。但從其各自的細分營收表現來看,三家公司的早教業務均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其中,威創股份旗下共包含超高分辨率數字拼接墻系統業務和兒童成長平臺業務兩項主營業務。其在2021年的總營收同比增長7.46%,而兒童成長平臺業務在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2.93億元,同比增長15.86%,增幅超過總體營收增幅。洪恩教育2021年營收同比大漲77.6%。平均月度活躍用戶數(MAU)總數也達到1640萬,同比增長54.6%。

營收總體下滑的美吉姆也在年報中表示,公司早教服務的營收達3.13億元,同比增長30.75%。

2021年,一紙“雙減”文件為部分上市教培公司的相關業務畫上“休止符”。而更多的上市公司則開始剔除相關業務,謀求合規。

據威創股份年報顯示,其擁有的兒童成長平臺業務包含了幼兒園教育服務、幼兒園商品銷售和多元化兒童成長場景三方面業務。其中,多元化兒童成長場景業務主要包括兒童社區學校和兒童早教,兒童社區學校業務受到了較大政策環境沖擊。對此,威創股份表示,公司已及時調整戰略方向,大幅縮減學科類課程占比,搭建以托育下沉和素質教育轉型為重點的課程體系。

此外,美吉姆在2021年出售北京楷德教育咨詢有限公司100%股權,通過此種方式剝離青少年留學語言培訓與服務業務。對此,美吉姆在年報中表示,公司不再持有從事涉及K12年齡階段學科類培訓業務的相關資產。

洪恩教育則像是玩起了“文字游戲”,在財報中更換對業務的表述。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洪恩教育2021年年報顯示該公司收入主要來源于在線訂閱和離線產品及其他。其中在線訂閱營收8.32億元人民幣,離線產品及其他為營收1.12億元人民幣。

而將這兩項業務對應洪恩教育2020年年報來看,當時其對業務的表述還為學習服務、學習材料和設備,相關數據的數值也完全吻合。

實際上,對比K12上市公司的慘淡來看,早幼教企業的境地似乎顯得“輕松”許多。政策維度上,雖有“雙減”之下的合規要求,但也有“三孩”政策的促進利好。但如何抓住機遇,還需各家公司各顯神通。

在業內人士看來,教育服務類企業屬于服務大類,可以圍繞服務產業探索挖掘更多可能性。如圍繞“一老一小”開展相關康養養護、托育早教類服務,這類受到政策及產業支持的服務領域,還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我個人覺得,教育服務這一領域,尤其是非學校類的教育上市公司,要積極擁抱科技,向技術方向進行轉變。”中關村教育投資管理合伙人于進勇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他看來,教育服務的邊際成本比較高,鼓勵大家擁抱科技,并通過科技手段來實現降本增效的愿望。

于進勇還認為,未來教育存在一定趨勢,即“教”和“育”分開,“教”的部分可依賴技術能力實現,“育”的部分可以回到學校里讓真人老師實現。“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實際上是讓現有的分工越來越細,而技術的應用也能改變一些環節,發揮作用降低成本。”

(北京商報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

責任編輯:

標簽: 早幼教公司 業績成績單 虧損態勢 股東凈虧損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10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