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關注 > > 正文

焦點短訊!反間計你知道嗎?史上最經典的10大反間計

來源:CSDN 時間:2023-02-14 08:58:49

計之一:陳平間范增


(相關資料圖)

很多人都熟知漢初三杰,蕭何,張良和韓信,未免忽視了這位奇計百出的陳平。

范增是追隨項羽叔父項梁起兵的老臣。項羽的手下猛將如林,但真正有戰略頭腦的謀士似乎只有范增一人。當年鴻門宴上范增幾度發難,幾乎致劉邦于死地。范增此人心黑手辣得可以,只是當不住項羽當時尚不夠厚的臉皮。

離間這位被項羽尊稱亞父的能人,的確相當有難度,但難不到陳平。一次項羽的使者來訪,陳平找人故意十分熱誠地接待。大魚大肉之下,又加上美女歌舞助興,使者也被感動得一塌胡涂,當然禮節性地說出代楚霸王項羽向諸位感謝的話來。誰知招待人員就此突然翻臉,撤下珍饈美女,換上粗茶淡飯,當著使者的面說,我們還以為你是是亞父范增派來的,你倒是早說你是項羽派來的啊。

使者回去把這件事一五一十地向項羽作了稟報,頭腦簡單的項羽當然怒火中燒,就此喪失了對范增的信任。后來范增幾次直言相諫,更是惹得霸王不高興,終于被掃地出門。

范增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受了悶氣,加上背上毒創發作,不久就負氣歸西。而他一死,項羽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計之二:閹黨阻東林黨越級上訪

明朝末年,東林黨人的政潮洶涌彭湃,其中不少人被西廠東廠的人鎖進了大獄。即使身陷大牢,這些人仍是不老實,整天價地喊冤,想“越級上訪”,直達天聽。當然也難怪,太監們栽在他們身上的罪名大多是謀逆造反,這更不能被以終君愛國為己任的東林黨人接受。自己死了倒也罷了,名節污了可是千古大事。

當然只要皇帝不是太昏庸,也基本懂得一些平衡派系的帝王心術,東林黨和閹黨斗的好啊,只要鬧得不是太過分,盡管去鬧好了,什么時候他們不鬧了倒是真正讓人憂心的事情。太監們也深通此理,當然更不敢讓這些牢里的東林黨人越級上訪了,皇帝知道了很有可能派相對公正地第三方來調查,那麻煩就真的大了。

太監也有他們的狠辣手段,具體就是每當牢里的東林黨人喊冤叫屈的時候,太監就派人假扮皇帝的欽差來聽他們“平反”。這些東林黨人見到欽差當然感動得涕淚俱下,大訴冤情,假欽差聽完以后,照例是一頓暴打。如此幾次反復,弄得這些鐵骨錚錚的東林黨人也對皇帝的欽差徹底喪失信心。以后即使皇帝的欽差真的來查,他們也不敢再訴冤情了。

計之三:溫嶠計間錢鳳

東晉時,權臣王敦驕橫跋扈,向來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作為忠臣,溫嶠幾次婉言相諫,王敦全然不理,于是溫嶠知王敦日后必反,干脆一反常態,對王敦極盡恭維之能事,又加入他的陣營為其出謀劃策,共同對付朝廷。

王敦手下有個溫嶠深深忌憚的心腹人物——錢鳳,偏偏王敦對錢鳳向來言聽計從。溫嶠投錢鳳所好,著意與之結交,可是錢鳳非等閑之輩,表面上和他親熱無間,內心卻著實戒備。

王敦謀反的工作準備完畢,溫嶠心急如焚,但找不到合適的借口脫身向朝廷密報。正好丹陽太守出缺,這個關鍵的職位,非得要心腹人士擔任不可。王敦向溫嶠請教誰適合任此要職。王敦以退為進,向他推薦錢鳳,王敦又把錢鳳找來,當面詢問他的意見,錢鳳礙不住面子,反而推薦溫嶠。這時溫嶠故意推之再三,王敦卻當場拍板,指定溫嶠擔當此職。

溫嶠當然是喜不自勝,但還是對錢鳳把握不準,他估計走后錢鳳八成會向王敦密告,再加上錢鳳此人甚有韜略,于是下定決心非把錢鳳離間了不可。在他出行前夜的送別宴會上,溫嶠離開自己的坐席走到每位客人的身邊端酒以敬。當他走到錢鳳身邊的時候,還沒等他喝,溫嶠就突然把他的酒杯打翻,醉態十足地罵道,“你錢鳳何等人,我溫嶠敬的酒你都敢不喝?”錢鳳以為他喝醉,并不在意,但宴會終于是不歡而散。

溫嶠脫身以后,錢鳳果然向王敦告密,說溫嶠歷來是朝廷的人,他投靠我們必有貳心。但是溫嶠已經棋先一招了,當初宴會的情況王敦是看在眼里的。王敦一直以為錢鳳和溫嶠是知交好友,甚至還相互極力推薦過,怎么就因為溫嶠臨走之前喝醉了酒不小心得罪了你,你就挾私抱負?氣度也太小了一點吧。

于是他不僅不聽從錢鳳的建言,還懷疑起他的人品了。

溫嶠以計回到京師后,向皇帝匯報了王敦將要叛亂的情況,請朝廷要有應變的準備,王敦起兵的后果那是可想而知了。

計之四:金刀計

如果在中國反間史上非要排出個第一名,那么論計策之流暢,心腸之惡毒,非得是王猛的金刀計不可,何況他要間的人都決非等閑之輩,一個是大秦天王苻堅,一位是后來后燕的皇帝慕容垂。

當時天下三分,潼關以東是慕容氏的燕國,長江流域包括荊州、益州、揚州等等是東晉的地盤。慕容垂作為國之干臣英雄了得,枋頭一戰中打敗當時縱橫不可一世的桓溫,但為太傅慕容評和太后可足渾氏所忌,百般迫害,慕容垂不忍同族相殘,終于率領全家投奔關中苻堅。

前秦的皇帝苻堅在中國歷史上的若多皇帝中,以心胸寬廣而論,算的上是第一。對于這位大名鼎鼎的慕容垂舉家來投,高興得幾乎是倒履相迎。作為當時的一等一的謀略家,王猛自然知道慕容垂非寄人籬下之人,早晚必成為前秦的敵人,于是勸諫天王除掉慕容垂,以絕后患,但苻堅不為所動。

最終,他等來了一個機會。公元370年,前秦以王猛為統帥發兵征燕,這時有一個細節,在王猛率軍出征燕國的時候,向苻堅請求以慕容垂長子慕容令作為向導,出任參軍。出發的前一夜,慕容垂設宴餞行,當然有心讓王猛在軍中多照顧他的兒子。

酒過三巡,王猛話鋒一轉,說了那么一句話“今當遠別,何以贈我?使我睹物思人”,慕容垂大是感動,想也不想就解下自己的家傳寶刀送給王猛。

得了這柄金刀,王猛開始了第二步行動。在大軍開拔到洛陽的時候,王猛招來了帳下一個叫金熙的小卒,重金收買,讓他跑到慕容令的帳中出示金刀,并假傳他父親的話說,“你我父子之所以投奔秦國,無非是避禍而已。如今王猛心胸狹隘,數次想排擠我們,而苻堅表面上對我們禮讓有加,但其心實在難測。估計我們父子仍然難免一死,古人尚云,狐死首丘,況且最近聽說燕國皇帝于我們走后頗有悔意。我現在已經在逃亡的路上了,你不走更待何時?事起倉促,來不及寫信,特派人傳口信,以金刀為證。”

慕容令聽后,又驚又疑,但又有金刀為證,言之鑿鑿,不由得不信,思前想后,還是連夜投奔燕國。王猛等他一逃,馬上急表上告朝廷。慕容垂聞訊,當真是禍從天降,連辯解也不敢辯解,倉促出逃,結果在藍田被追兵趕上,押回長安。慕容垂自忖必死,誰知苻堅寬容千古第一的帽子真的不是白帶的,他立刻赦免了慕容垂。

老天照應,慕容垂躲過了這一劫,而他的兒子慕容令就慘了,回到燕國之后,燕國對他這個莫名其妙的二次叛徒當然心存芥蒂,干脆流放到遙遠的沙城。在第三次反叛時,被當地官員抓住就地正法。

王猛此計雖然最終沒有要得了慕容垂的命,但還是葬送了慕容垂的身后希望所在,間接害死了他最優秀的兒子慕容令。最終后燕二世而亡。

計之五:驪姬之亂

縱觀史書,巾幗們狠下心來,那是一點也不下須眉的,譬如驪姬。對于太子非自己親生這檔子事,是每個試圖獨霸宮廷的女人的大忌,驪姬也不例外。

當時晉獻公的太子申生人品端方,素有人望,獻公本人也不是那么胡涂,要除掉他可謂難于上青天。驪姬就從生活作風問題入手,一天在獻公面前楚楚可憐地道,"太子向來急色,連妾身我也不放過,今天中午我留太子吃飯,誰知道吃到一半太子動手動腳,并威脅我說,自古慣例女人是父死子受,我老爸死了以后,你還能跟誰?"

獻公并不相信,只是敷衍安慰了幾句。驪姬隨即垂淚道,"君王若是不信,明天我和太子一起游園,你站在高臺上看看就清楚了。"第二天,驪姬在自己的頭上擦滿了蜂蜜,和太子并行出游的時候,一路上好不招蜂惹蝶。驪姬讓太子幫著趕一下蜂蝶,申生掀起衣袖在其腦后揮舞。晉獻公在高臺上目睹這一切,以為太子果然調戲愛姬,氣得幾乎倒仰,想就此廢了申生,反而被驪姬勸住。

后來太子祭祀的時候,好心送了一大塊燒肉給父親。驪姬知道機會來了,派人在酒肉中拌上毒藥。獻公剛欲品嘗,驪姬就跪在地上相諫,酒肉從外面來,一定要試過之后才能食用。獻公把酒潑在地上,地上竟然升起一團煙霧,把肉喂狗吃,狗立時死亡。驪姬假裝還不信,順手抓了個小太監,逼著他吃下,小太監剛入口就七竅流血。獻公氣得說不出話來,驪姬又開始發揮她的表演天賦了,扯散頭發,呼天搶地:”太子設此毒計無非是因為我嗎!君王你不如把酒肉賜給我,我代你一死!“

獻公愈發怒不可遏,召集群臣當面處死了太子申生。

至此驪姬尚不肯罷手,矛頭直指二公子,對獻公進讒言,“申生被殺,二公子恨我恨得入骨,整天練兵,一定想殺入京城!”獻公還未置可否,二公子已經是怕極了這個婦人的手段,連夜和一幫家臣出走。

這個二公子從此在外流浪十九年,歷經人事艱辛,終于從一個浮華的公子哥磨練成一位成熟的政治家,等終于回國繼位,短短幾年就使晉國重振雄風。其人就是春秋五霸之一,著名的晉文公重耳。

計之六:嚴世蕃的最后一搏

嚴嵩是明朝嘉靖一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內閣首輔,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在其當政其間,他兒子嚴世蕃輔力甚大。嚴世蕃雖生的丑陋,還瞎了一只眼睛,卻天性聰穎,揣摩圣意更是天下一絕。嘉靖的詔書向來語焉不祥,而嚴世蕃則能從只言片語判斷出他的喜好,嚴嵩每次按他兒子的意思上折,無不中的。

但是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嚴世蕃后來耽于酒色,于研究如何拍皇帝的馬匹也不怎么熱心了。父子倆也漸漸被嘉靖疏遠了。

同為內閣輔臣的徐階觀察到嘉靖態度的變化,知道整垮嚴嵩的時機已到。具體仍是從其家屬的經濟問題入手,招數雖然很舊,但管用就行。嚴世蕃雖然老奸巨猾,終于還是因為貪污被人揪住了辮子下到獄中。嚴嵩急得五內俱焚,當即以退為進,上表替兒子請罪,但此時的嘉靖對他們父子恩寵已失,不再刻意偏袒。

嚴世蕃到底聰明過人,還是設了一條奇計為自己脫難。面對著看上去義氣深重不忘舊恩來探望他的官員們,嚴世蕃誠懇地說道,“我嚴世蕃一生經過多少大風大浪,這點貪污的小案我原本不放在心上。不過我唯一擔心的是當年和我父親聯手整垮錦衣衛經歷沈練和兵部員外郎楊繼盛,并把他們冤殺的舊案,這在當時激起了全天下讀書人的憤慨。如果刑部的人把這個案子翻出來,我就只好等死了。拜托你們千萬幫忙把這個舊案蓋下去。”

于是,嚴世蕃的話剛落地,就有人通報給了刑部負責此案的官員。法司黃光升一直發愁栽在嚴世蕃身上的貪污罪太輕,聞此訊立刻找來了舊檔,一番研讀后給嚴世蕃補上冤死沈、楊的重罪。當他寫完奏章,得意洋洋地準備向皇上回稟的時候,恰巧徐階經過。

徐階到底是宦海沉浮多年的人物,草草看了奏章,就微笑地跟黃光升說,此奏章一上,只怕嚴世蕃立時脫罪。望著迷惑不解的黃光升,徐階不得不給這位政治上遠不成熟的小弟補上一課,當年沈楊被殺,那是皇上親自下過旨的,把這個案翻起來那就等于直接說嘉靖的不是,試問皇帝何嘗犯過錯誤?嘉靖顧忌自己的面子會就此放嚴世蕃一馬。

接著徐階指點道,貪污罪固然分量不足,但嚴世蕃手下有個官兒和大海盜汪直是兒女親家,汪直又向來和日本人勾結,要說嚴世蕃勾結倭寇,意圖謀反那就再合適不過了。黃光升恍然大悟,立刻修改了奏章。

最終,嚴世蕃被斬棄市。細想嚴世蕃這種逆向思維的計策,原本是摸準了嘉靖的脾性去的。若不是遇到老道的徐階,結果未可知。

計之七:楊一清反間除劉瑾

明代曾有好幾個官吏把持過朝政,劉瑾就是其中之一。他利用武宗好玩好樂的特點,日進新奇的玩意,使武宗荒廢了朝政,趁機掌握了軍機大權。劉瑾得勢后,加緊培植羽翼。他假傳圣旨,讓自己的私黨劉宇、曹元等入內閣,把持了內閣大權。然后,他又令內閣下剌令,使宦官能干預地方的民政事務。

至此,劉瑾獨攬了大權,加緊排除異己。楊一清在修筑邊墻的時候就曾遭他陷害,并被加以貪污邊費的罪名送入了大牢。后來在李東陽等的營救下才得以獲釋。

這件事過后,楊一清決定鏟除劉瑾。他留心觀察,發現宦官張永與劉瑾有矛盾。于是他有意接近張永,這時,安化王朱寘鐇造反,楊一清受命前往平叛,張永擔任監軍。楊一清對張永說,朱寘鐇不難平定,只是內變不可測,令人憂慮。張永問內變是什么,楊一清在張永手上寫了一個“瑾”字。張永為難地說:“劉瑾勢力大,耳目眾多?!?/p>

楊一清說:“你也是皇上信賴的人,你可趁向皇上報捷的機會,揭露劉瑾的種種惡性,并說天下人怨恨劉瑾已久,再不鏟除恐怕會生不測,皇上一定會聽從你的話誅殺劉瑾,劉瑾一除,你就會更加受到重用,且留名后世?!睆堄绬枺骸叭f一事情辦不成該怎么辦?”楊一清說:“你去說一定能行,如果皇上不信,你就跪地請死,并剖心證明你說的不是假話,皇上一定會被你打動,你得到圣旨后就立刻行事,不要拖延?!睆堄缆犕陾钜磺宓钠饰觯K于決心依計行事。

張永回京后,比劉瑾安排好覲見皇帝的時間提前了一個時辰面圣,終于說動武宗連夜派人捉拿劉瑾。

劉瑾睡得迷迷糊糊就被人鎖拿。此時武宗還追念往昔的情義,不想要劉瑾的命,只是流放他到鳳陽,劉瑾還苦笑著自我安慰,這其實也算善終啊,好歹我是個富太監,這輩子的錢也花不完。張永,李東陽,楊一清都知道一定不能放過他,聯手組織御史拼命彈劾,墻到眾人推,武宗終于下令查抄劉瑾的家產。抄家的結果除了幾十萬金元寶,無數玉器瑪瑙之外,居然搜到了成百的盔甲,刀劍,武宗得知大怒,確信劉瑾謀反無疑,再不顧念舊情,下令將劉瑾活剮。

計之八:死后發飆

世人眼中智者的最高境界,大抵不僅在生前威風八面,算無遺策,而是有能力在自己身死之后穩控局勢.翻開三國演義, 無論是蜀國的最高智慧象征諸葛亮,還是魏方謀臣之冠,死后曹操流涕長嘆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三哉”郭嘉郭奉孝都是精通此術。

諸葛孔明仙游五丈原之前,對后事進行了精心的安排,不僅留下了“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千古佳話狠狠調戲了一把老對手司馬懿,還借馬岱之手誅除了野心甚大的魏延,一舉奠定了蜀漢幾十年安定的政治局面。郭奉孝的死前遺計定遼東,借公孫淵之手殺了袁紹兩個千里相投的兒子袁尚,袁譚也堪稱反間史上的經典之作。

另一個死后逞威的經典案例應該算是戰國著名的說客,身佩六國相印的蘇秦大人。眾所周知,蘇秦本是燕國派出的間諜,一直在幫助燕昭王從事著顛覆齊國的活動。在齊國期間,搞的齊國是一片虛假繁榮,大興土木并四處與他國為敵。先前齊王身邊幾個靠諂媚拍馬混飯吃的佞臣眼見進口了一個更狠的,竟然后來居上,嫉妒的雙眼冒血,重金聘請刺客趁蘇秦不備將其刺成重傷,混戰中兇手逃之夭夭。

蘇秦躺倒在床,情知自己傷重不治,一面嘆惋平生,一面開始苦心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宜。等到齊王跑來探病的時候,他拼盡最后一口氣道:我反正是活不了了,不如您宣告天下,說我是燕國的奸細,并把我的家人統統趕回燕國,想必刺客也好,主謀也好,參與者也好,包括那些稍微知情的人都會迫不及待跳出來討賞,到時您把他們統統誅除為我報仇便是。

齊王含淚應允,依著蘇秦的最后一計完美利落地替他抱了仇。燕王聞說蘇秦慘死于齊,也是唏噓不已,對他的家人極盡優渥撫恤自不必多說。

沒過多久,蘇秦確系燕國間諜的消息終于坐實,齊王羞惱萬分,命人再把蘇秦從地下掘起來當眾鞭尸,意猶未盡,想宰他全家發泄的時候才猛然記起自己早就把他們禮送入燕,只能徒呼負負。蘇秦雖死相難看,齊國也被他玩得根基動搖,后來終于被名將樂毅率燕國軍隊攻打得險些亡國。

計之九:口蜜腹劍李林甫

如果在綿延幾千年的中國反間史上選出個十項全能的冠軍,天寶年間名相李林甫可為個中翹楚。李林甫此人可以算是不學有術的典型,他雖學識鄙陋,無甚文才,但論起權術手腕,心機城府,風流天子唐玄宗的麾下名臣能吏無數,卻沒有一個是他的對手。最要命的是,這些人即使被他弄得焦頭爛額,身家性命有時候都送掉了,卻不知道是他在暗地使勁,因為他越是想整倒某人,就越是結交示好,極盡恭維阿順之能事,所謂“口有蜜,腹有劍”,決非虛言。

在他當禮部尚書的時候,就瞄準了宰相的寶位。只是當時的宰相是大才子張九齡。張博學多識,文才絕代,深受玄宗的賞識,且他為人鯁直,素來鄙視李林甫這等無德小人,屢屢當面痛斥。李林甫狠忌交加,卻并不急于出手,一面與張九齡等宰相曲意迎奉,一面獵豹一般靜靜地瞄視著獵物。

機會終于到了。中書侍郎嚴挺之的前妻被他休棄以后,另嫁蔚州刺史王元琰。后來王因被告貪污收入獄中,嚴挺之詳察此案,發現證據不足,將他保釋出來。李林甫馬上意識道此案大有文章可作,嚴挺之和丞相張九齡、裴耀卿都是清流一黨,那是朝野共知,這次實在是一箭數雕的大好機會。

他托內侍在玄宗面前密告嚴挺之私放貪污重犯,有徇私舞弊的嫌疑,并請玄宗征詢宰相的意見后再作決定。玄宗找來張九齡,問他對此案的看法,張據實直言,嚴挺之歷來公私分明,王元琰的夫人誠然是他離異的前妻,但是并無私情牽扯在其中。

玄宗冷笑,并無私情?只怕是故劍情深吧,當即下令把王元琰重新拘禁嚴查。再細細思量,張九齡平日看似公正嚴明,關鍵時候竟然還是偏幫私黨,實在讓人寒心,于是罷去了張,裴的相位,并將嚴挺之貶官千里。

計之十:晚清政潮

1906年,天津道員段芝貴在給慶親王奕劻的兒子載振貝勒辦的壽宴上,獻出花十萬大洋買下的天津名伶大美女楊翠喜,并將其秘密送入貝勒府中當小妾。作為回報,段芝貴在數月內就由小小的道員升任黑龍江巡撫。

這等獻美邀寵的案例,古往今來多得去了,然而段芝貴本人也沒料到,這次普普通通的獻媚居然引發了晚清的一場巨大的政潮,當朝一等一的顯赫人物,權勢熏天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領軍機大臣慶親王奕劻,內閣學士,軍機大臣瞿鴻禨,郵傳部尚書、慈禧太后的寵臣岑春煊等等都先后卷入其中,甚至事關國運的一場政治改革也因此而胎死腹中。

段芝貴通過拍馬獻媚,投機鉆營從一個小小的講武堂教習一躍而成黑龍江巡撫,在大清的歷史上實在罕見,再加上段芝貴此人一向官聲不好,被御史趙啟霖上書慈禧太后,狠狠參了一本。他雖然顧忌到朝廷臉面,奏折中沒有明示幕后的慶親王父子,慈禧已是勃然大怒,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徹查此事,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趙啟霖的參劾奏章不僅嚇壞了段芝貴和貝勒載振,更是讓真正的大后臺慶親王奕劻坐立不安。作為奕劻的政敵岑春煊、瞿鴻禨等更不會放過這大好的機會,向奕劻及袁世凱發動攻勢。

但經過袁世凱的精心策劃,楊翠喜被偷偷送回天津,變成王益孫的使女。載灃、孫家鼐派人到天津調查一無所獲。5月16日,慈禧以趙啟霖任意污蔑親貴重臣,將其革職。

趙啟霖劾段芝貴一案雖然收尾,卻同時拉開了晚清最后一場大政潮的序幕。奕劻差點被瞿鴻禨設計參倒,痛定思痛,此后當然是和袁世凱結黨傾力報復,瞿鴻禨則同岑春煊和他們抗衡,各出奇計,在慈禧面前極力離間。

期間,瞿、岑以此為契機聯絡海內外立憲派人士,密謀策劃,企圖借立憲之機推倒慶親王奕劻和袁世凱。

而慶、袁則利用慈禧仇視維新黨人的心理,稱岑、瞿發動政潮的目的是勾結維新人士,“為歸政計”,并偽造了岑春煊和梁啟超的合影,當時西方照相技術剛傳入國內,國人多不知原來可以偽造底片,結果慈禧將岑春煊調任云貴總督。此時瞿鴻禨亦因用人不當,其弟子誤將一機密消息透露給西方列強,結果惹怒慈禧,瞿鴻禨不久被迫下野。

是后,慶親王奕劻和袁世凱實力大振,為平衡朝廷各派勢力,慈禧將滿人五虎調入權利中心,經過這一政潮,軍機處無形之中進行了一次改組。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