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關注 > > 正文

別對一次偶然的“網絡挑戰”賦義太多 環球觀熱點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3-09-22 11:57:48


(相關資料圖)

□然玉

日前,一則“大學生蹭酒席”的新聞引發熱議。事情的起因是,大學生小西和朋友想體驗婚禮吃席,就在網上發帖,詢問有沒有可以蹭的酒席,表示“可以隨份子錢參加”。隨后,小西收到一位新娘的私信,稱3天后舉辦婚禮,原定的一些朋友無法到場,想補充點人氣。新娘還特意說明,不需要給禮金。結果她們還是把100元的紅包塞給了新娘。兩人各隨了100元的份子錢,遭到部分網友質疑,認為她們隨的錢太少。(9月20日澎湃新聞)

新娘想著攢點人氣,兩位大學生“獲邀”來捧個人場。分明是雙方你情我愿、各取所需,說是“蹭酒席”著實有些牽強了。置于這種臨時的賓客關系、特殊的“吃席模式”中,禮金的數額,其實并無標準。部分網友諸如“隨禮100元太少”的見解,顯然是以親朋好友的價碼而論的。在此事中,新娘明言“不需要給禮金”,既然如此,兩位意外赴宴的大學生,也便順水推舟僅僅“聊表心意”,也算是說得過去了。

或許,此事的當事雙方,都覺得這段“邂逅的緣分”是一個驚奇、有趣的經歷,絲毫沒有糾結于禮金的多少。但當其中一方將其分享到網上,自我貼以“蹭酒席”等標簽,并有意無意突出“隨禮100元”這一細節,就難免陷入被圍觀、被解讀、被指指點點的輿論旋渦。在網絡多輪次的轉發、轉述之下,這段“有始有終”的故事,很大程度上被刪繁就簡表述為“大學生蹭酒席隨禮100元”。如此這般,自然就激起一波似模似樣的“討論”了。

 

“大學生蹭酒席隨禮100元”的表述,本就失準。由此衍生出的所謂年輕人擺脫“紅包綁架”的探討,或許也就成為不根之論了。事實上,這一語境內的“蹭酒席”,顯然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吃席”。正所謂禮尚往來、約定俗成,一場典型的婚宴,依照遠近親疏、地域風俗等,通常都有著公認的“禮金市場價”。就算是年輕人,往往也只能無可奈何、不能免俗地隨大流了——陌生人“蹭酒席”的先鋒試驗,大概率無法撼動這一根深蒂固的秩序。

嘗試新事物、結識新朋友,這是社交媒介永恒的主題。“參加陌生人婚宴”最本質的部分,或可被看成是一種“挑戰不可能”的行為藝術。按照那種似是而非的“網帖宣言”所言,此舉被賦予了“破社恐,成社牛”“出圈破壁”的意涵,儼然更像是突破自我的練膽。如果成為一系列五花八門“網絡挑戰”的新玩法之一,“蹭酒席”就可能面臨玩過火、越過界的風險。如果操作不當,傳統的“發帖—獲邀—赴宴”禮儀,可能被“亂入”“硬蹭”所冒犯。

“參加陌生人婚宴”的挑戰,在短暫躁動之后,注定會很快歸于平息。畢竟,年輕人的人生還很漫長,要吃的席還多,要給出去的隨禮一個也少不了,當下著實沒必要急不可耐地“沒席找席”。

責任編輯:

標簽: 酒席 大學生 禮金 討論 行為藝術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