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母公司持續虧損不停 伊勢丹年底退出成都市場

來源:深圳商報 時間:2022-06-29 09:11:48

作為成都標志性商業街道的春熙路,無數商場、百貨大樓于此處接連拔地而起,時代變遷,新樓將起,舊人將去。近日有傳聞稱,入駐成都長達15年之久的伊勢丹百貨將于今年底退出成都市場。

成都伊勢丹百貨公司相關人士向金融投資報記者表示傳聞屬實,成都伊勢丹將在今年12月31日前退出成都市場。至于退出原因,一方面是公司合約到期,另一方面是不動產業主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伊藤洋華堂春熙店與伊勢丹春熙店同屬一個不動產業主,記者向成都伊藤洋華堂公司詢問其是否同樣收到了業主要出售房產的消息,但伊藤洋華堂工作人員并未正面回應,只說“不管物業怎么樣,伊藤洋華堂經營不受影響。”

有商家已在清場

6月27日,一則蓋有成都伊勢丹百貨有限公司公章的《通知函》引來眾多關注。該函表示,伊勢丹春熙店與高新店將于今年12月31日終止經營。其中,春熙店主要因所屬的業主方將出售相關土地和建筑物,高新店則因持續虧損而終止經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因經營虧損即將關閉的伊勢丹高新店僅是一家超市,于2018年開業,位于成都銀泰中心in99。

6月28日下午,金融投資報記者在伊勢丹春熙店看到,商場內部的冷清與春熙路的熙熙攘攘形成鮮明對比,僅一樓消費者較多,大概在20人左右,顧客主要集中在打折區,2-4樓顧客較少,每層人數不到10人。

目前伊勢丹大樓內已有店鋪開始清場工作,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詢問一家服裝店店員,其貨架清空是否是因為即將搬遷,但售貨員聽到”搬遷“二字便閉口不言。6樓一些正在清場的店鋪,甚至沒有店員看店。

7樓美食區似乎并未受搬遷影響。一家名為“和幸”的日料店外,甚至還有顧客排隊等餐。同為美食集錦館的8樓,僅有兩家餐飲店還在營業,其余的已全部清場。

有消費者向記者表示,平時來該商場都是光顧頂樓的美食區,但感覺里面的商家生意并不好,沒有出名的門店。

母公司持續虧損

伊勢丹于2007年進入成都市場,其與伊藤洋華堂等商場是最早一批進入成都的國際品牌,已在成都發展近15年。作為過去成都熱門的百貨商場之一,淪落到今日的黯然“退場”,伊勢丹在中國市場的衰落早就有跡可循。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作為日本百貨公司巨頭,伊勢丹在中國的擴張之路一直較為保守,且自從2008年其在華首店上海華亭伊勢丹關門開始,似乎在國內市場就一路走向沒落。1987年10月,伊勢丹在北京設立辦事處,1993年6月在上海、12月在天津分別設立百貨店。隨后,濟南、上海華亭的門店由于業績不好,分別于2007年、2008年關閉。

2020年開始,伊勢丹母公司日本百貨集團三越伊勢丹經營也開始走下坡路。受新冠疫情影響,該公司從2019年第四季度出現虧損,也是8年以來首次虧損。2019年全年業績虧損111.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6億元)。而在2020年,該公司營業虧損209.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4億元),銷售額下降27.1%至816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80.6億元),虧損額進一步擴大。

伊勢丹百貨官網顯示,伊勢丹在中國大陸共有5家商場,分別為上海梅龍鎮項目、天津現代城、濱海新區項目、天津仁恒伊勢丹以及成都伊勢丹,而今年底成都伊勢丹關閉后,其在中國將僅剩4家商場。

從行業來看,國內百貨零售業發展呈現出兩極分化現象。一方面,部分高端百貨經營業績持續大幅增長;另一方面,一部分經營團隊老化、商品同質化、經營無特點的門店經營困難,在疫情影響下則難以為繼。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研報數據顯示,北京SKP 2021年銷售額240億元,同比增長35%;南京德基廣場超過200億元,同比增長28%;北京國貿商城200億元,同比增長25%;杭州大廈超過100億元,同比增長25%。(記者 薛蕾)

責任編輯:

標簽: 伊勢丹成都市場 不動產業主 公司合約 土地建筑物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10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