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世界觀速訊丨新能源配儲能利用率低?背后是新能源利用率高

來源:南方能源觀察 時間:2023-01-09 12:05:08


【資料圖】

中電聯近期公開發布的《新能源配儲能運行情況調研報告》,提到新能源配儲能調用頻次、等效利用系數、利用率低于火電廠配儲能、電網儲能和用戶儲能,新能源配儲等效利用系數僅為6.1%。新能源側配套儲能利用率低并不是一個新話題,但當調研數據擺在眼前,還是讓從業者唏噓。

2022年12月,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劉亞芳在一場行業會議的致辭中回應輿論關切。她表示高度關注新型儲能設施利用率低的問題,并提出地方政府要調查分析原因,提出具體舉措,分門別類,盡快化解“建而不用”的矛盾。

新能源側配套儲能利用率低的另一面是新能源利用率很高。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全國風電利用率為96.7%,光伏利用率為98.2%,只有極少數省份達不到國家要求的95%的消納比例。其中,要求風電光伏至少按裝機容量的10%配置儲能的安徽省,2021全年、2022年1—11月風電光伏利用率均為100%。在所有可利用的時間里新能源電量都可以上網,可想而知儲能能夠發揮作用的空間有多大。這樣的好現象很難說是因為配置儲能實現的,全額消納通常是包括但不限于并網規模、網架結構、系統綜合調節能力、調度運行安排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各地紛紛出臺新能源配儲政策的動力并不是基于棄風棄光的現實,而是對于棄風棄光的預期。到2030年,中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新能源滲透率正在不斷提高,電力系統的消納壓力不斷攀升,消納的成本也有升高趨勢。配建儲能正是消納成本提高的一種表現,“建而不用”則是付出了成本但成效不大。

從政策層面看,獨立儲能擁有更大的生存空間。獨立儲能有機會獲取來自電能量市場、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容量租賃等多重收益。盡管風電、光伏項目的成本下降可以為配置儲能創造一定空間,但新能源配儲長期仍缺乏增收渠道。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政策中允許符合條件的新能源配套儲能轉為獨立儲能,這其中或暗含了對兩種儲能形式前景的判斷。

在政策的影響下,2022年直接并入電網側的獨立儲能發展勢頭迅猛。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發布的分月統計數據,從應用場景看,2022年下半年各月發布的新增新型儲能項目(含規劃、建設、運行)中,電網側儲能規模均大于電源側和用戶側儲能之和,且占比不斷提高。從裝機容量看,2022年11月新增的儲能項目中有75%是電網側儲能,而這其中獨立儲能幾乎占到100%。

如果現有政策維持不變,預計未來新能源側配套儲能在規模和數量上還會有所增長,但在新型儲能項目中的比重將不斷下降。如果各地取消強制按固定比例配套儲能的政策,預計新能源企業將不再有動力建設。

對于已經建成的新能源側配套儲能,提升利用率的方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電力調度機構通過優化系統運行方式使儲能有更多機會充放電;另一種是探索配建儲能與所屬電源聯合參與電力市場。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對儲能利用率關注的主要原因還是對項目經濟性的擔憂,而這兩種方式對于新能源側配套儲能項目經濟性的提升仍是有限的。

發布人:lufei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新型儲能設施】【新型儲能產業】【獨立儲能】
責任編輯:

標簽: 裝機容量 利用系數 不斷提高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