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31省2023年新能源及儲能發展規劃

來源:儲能與電力市場 時間:2023-02-01 16:04:56

截至1月底,全國31個?。ㄊ小⒆灾螀^)2023年工作報告陸續發布完成。其中,關于能源的發展是多地報告中的重頭戲。背后原因不難理解:

首先,能源是社會經濟運行的底層支撐;

其次,“雙碳”背景下,經濟發展綠色、低碳的要求越發明確;


(資料圖片)

第三,能源產業,特別是新能源產業,也被視作推動地方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新興戰略產業。

作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技術,儲能在報告中被多次提及,涉及綠色低碳轉型、產業集群培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技術創新和重大項目等多個方面。這些信息為行業在2023年的發展勾勒出路徑。

儲能與電力市場特別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梳理出31省市2023年新能源及儲能發展的目標和方向,為行業發展提供系統參考。

廣東:制造業當家,打造新能源萬億級產業集群

2023年,廣東將樹立制造業當家的鮮明導向:大力推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提質壯大現有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加快推動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等產業成為新的萬億元級產業集群。

在重點項目上,將支持陽江國際風電城、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汕尾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及工程基地的建設,依托龍頭企業吸引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發展。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發展海上風電、抽水蓄能等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加快儲能電池項目落地建設,大力發展新型儲能產業,探索儲能融合發展新場景。

浙江:6000億投資,加碼能源保供

未來五年,浙江將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和能源保供穩價,打造沿海核電基地、華東抽水蓄能基地、長三角海上風電基地、全國油氣儲運基地,推進新型儲能建設,統籌發展清潔高效火電,形成“兩交四直”特高壓入浙通道,加快打造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先行?。簧罨茉大w制機制改革,建立完善電力和天然氣市場體系,推動企業用電價格處于合理區間。

實施綠色低碳發展和能源保供穩價工程。聚焦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能源供應安全可靠、企業用能成本穩中有降,推進電源、電網、儲能、天然氣管網等現代能源基礎設施重大項目87個,完成能源領域投資6000億元以上。到2027年電力總裝機1.68億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超過43%;省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海上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和新型電力系統示范項目建設。

福建:深耕“海上福建”,寧德產業集群走向世界

2023年,福建將深耕“海上福建”,發揮福州、廈門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帶動作用,實施海洋漁船“寬帶入?!惫こ?,培育壯大海工裝備、海上風電、深海養殖、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海洋生產總值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深入推進綠色經濟發展行動計劃,加快“電動福建”建設,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產業。

推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與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支持寧德打造世界級動力電池產業集群、辦好2023年世界儲能大會。

加快新型能源體系規劃建設,推進漳州核電1-4號機組、福廈特高壓、智能配電網、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

江蘇:產業鏈強鏈行動,推動新能源裝備、海工裝備集群向世界級躍升

2023年,江蘇將深入實施產業強鏈行動計劃,推動新型電力和新能源裝備、生物醫藥、海工裝備等集群加快向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躍升。推動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努力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新支柱。

能源重點工作包括: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和氫能、核能等清潔能源,加快500千伏過江通道建設,積極規劃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鼓勵企業參與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建筑,降低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支持鹽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支持徐州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山東:碳達峰十大工程和能源轉型發展,九大工程,提升經濟“含綠量”

未來五年,山東將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施碳達峰十大工程和能源轉型發展九大工程,建好海上風電等五大清潔能源基地,規劃建設一批新型儲能項目,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碳匯補償機制,推進藍色碳匯研發利用,有效提升經濟發展“含金量”“含綠量”。

在2023年的重點工作上,報告指出,將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力度,整合鋰電、動力系統、整車制造等資源,盡快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競爭優勢。

報告還特別強調了2023年的能源保供工作:加快山東能源唐口儲煤和華電青島、華能泰安重型燃氣機組等項目建設,建成三峽慶云二期、華潤財金東營新型儲能項目。擴大“綠電入魯”規模,接納省外來電1250億千瓦時左右。

安徽:推進風光裝機倍增工程,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400萬千瓦

未來五年,安徽將積極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新型能源體系加快規劃建設,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比重達到18%以上。

在新能源產業發展上,報告指出,將推動優勢產業集群融合發展,突出“芯車聯動”推進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全產業生態建設,聚焦光伏突破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裝備制造業營業收入向萬億元沖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產業突破5000億元。

報告還指出,推進風光裝機倍增工程,加快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400萬千瓦以上。提高省外綠電受進規模,新增支撐性電源裝機156萬千瓦。

江西:培育壯大低碳產業,支持宜春爭創國家級鋰電集群

2023年,江西將支持上饒打造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和光伏新能源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鷹潭打造全省萬億有色產業集群核心區、宜春爭創國家級鋰電新能源集群。

同時,將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行動,健全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利用機制,有序發展風光發電、生物質發電、儲能電源等清潔能源,培育壯大低碳產業。推進南昌、吉安國家廢舊物質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建設,支持九江、贛州、吉安、撫州建設全國“無廢城市”。推進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江西綠色生態)建設,打造一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和園區。

湖南:力爭新能源汽車產量破百萬,占全國10%以上

2023年,湖南將著眼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抓好株洲中車中低壓功率器件、長沙比亞迪和湘潭吉利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三一株洲智造基地、望城德賽電池儲能電芯等十大產業項目。

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鞏固擴大中小航空發動機及航空航天裝備產業領先地位,提升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力爭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占全國10%以上。

積極穩妥推進“雙碳”行動,推動鋼鐵、有色、石化、建筑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儲能產業。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立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工作機制、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

湖北: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等16個細分領域

2023年,湖北將更大力度加快發展新經濟。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六大重點領域,突出集成電路、光通信、新能源汽車、高端數控裝備、北斗等16個優勢行業細分領域,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嚴格開展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加快十大行業清潔化改造,支持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實現天然氣使用縣市全覆蓋。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廣西: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開展碳達峰示范建設

2023年,江西將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開展碳達峰示范建設。大力推進重大領域節能降碳。構建綠色低碳電力供應體系,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穩步推進煤電機組“三改聯動”,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加快新能源發電項目建設并網。推進林業碳匯開發和交易,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將加快建設華友鋰電二期等項目??⒐じサ蟿恿﹄姵丶皟δ芟到y、惠科電子北海產業新城一期等“雙百雙新”項目。

同時,推進國家綜合能源安全保障區建設,投產國投欽州電廠三期1號機組、廣投北海二期3號機組等電源項目,以及500千伏新江站等電網項目,開工廣西海上風電示范項目。

云南:推進綠色能源強省建設,建設全國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

未來五年,云南將統籌推進綠色能源強省、特色農業強省、文化旅游強省、有色金屬產業強省等的建設。

2023年,將大力發展資源經濟,推動綠色鋁向精深加工和終端制造延伸,擴大光伏電池片和組件產能規模,綠色鋁硅全產業鏈產值達到4100億元。

加強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加快發展光伏等清潔能源,實施一批源網荷儲示范項目,穩步推進原油加工和頁巖氣開發,積極推進“減油增化”,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加快建設全國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力爭產值三年翻三番。

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構建,加快建設碳資源池,推進碳匯項目開發,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大宗固體廢棄物和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

貴州:加快構建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體系,產值翻番,總量突破千億

2023年,貴州將堅定把能源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打造。圍繞打造新型綜合能源基地的定位,開工建設貴陽、黔南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電力裝機規模達8400萬千瓦以上。

大力發展礦產資源精深加工。深入推進鋁、鈦資源高端化利用,提升錳及錳加工產業規模,基礎材料產業總產值達1550億元。

加快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圍繞建設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優化“一核兩區”布局,加大重點園區建設力度,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構建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體系,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產值增長100%以上、總量突破1000億元。

重慶: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萬億級產業集群

未來五年,重慶將培育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制造業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裝備、先進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特色產業集群。

2023年重點項目上,重慶將提速建設長安、賽力斯等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配套項目,一體規劃建設運營“充儲泊”設施,構建完整產業生態鏈;加快海辰儲能西南智能制造中心等項目建設,推進新能源與新型儲能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2%。

四川:競速動力電池、晶硅光伏等新賽道,打造世界級“地標”產業

未來五年,四川將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培育計劃,開展產業新賽道爭先競速五年行動,聚焦航空航天、動力電池、新型顯示、晶硅光伏、清潔能源裝備、軟件設計等打造世界級“地標”產業。

2023年,將加快《四川省電源電網發展規劃(2022—2025年)》落地,用好電力建設利益補償和激勵政策,大力推進水風光重大能源項目建設,比例化統籌配置新型儲能,力爭今年電力裝機規模達到1.3億千瓦。

做大做強優勢制造業。將發展生物醫藥、核技術應用、航空裝備、軌道交通、氫能、通用航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成都、德陽、綿陽、宜賓制造強市試點和攀枝花釩鈦、樂山晶硅光伏、遂寧鋰電、資陽醫療器械特色優勢產業試點,支持依托東汽等打造世界級清潔能源裝備產業集群。

上海:推進新能源汽車補鏈固鏈強鏈

2023年,上海將持續推進新能源汽車、民用航空、空間信息等產業補鏈固鏈強鏈,在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五大領域加速布局。

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上,上海將實施煤電節能降碳改造,推進LNG站線擴建、分布式光伏建設,規劃建設深遠海海上風電示范、外電入滬等重大項目,推動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河南:推動上汽、奇瑞、比亞迪、寧德時代等項目投產達產,力爭2025年產值破萬億

2023年,河南將全面推進重大工程建設,啟動三門峽靈寶、濟源逢石河等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500萬千瓦。

推動上汽新能源二期、奇瑞新能源二期、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及動力電池、寧德時代電池等項目投產達產,力爭到2025年汽車產業產值突破萬億元。

大力發展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擴大再生金屬生產規模,加快洛陽百萬噸乙烯、寶武鎂基新材料、長葛循環經濟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力爭2025年材料產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其中新材料占比超過50%

河北:打造“風、光、水、火、核、儲、氫”多能互補的能源格局

未來五年,河北將加快建設制造強省、質量強省、新型能源強省和數字河北,抓好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建設,深化鋼鐵、裝備制造等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做強做大數字經濟,形成“風、光、水、火、核、儲、氫”多能互補的能源格局,構建具有河北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3年,河北將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1000萬千瓦。開展鋼鐵、水泥等7個重點行業企業創A行動。抓好節能降碳改造,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深化排污權、用能權交易改革。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擴大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規模,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綠色低碳新風尚。

山西:加快綠色低碳轉型,領跑能源革命

未來五年,地區能源革命成效明顯,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加快構建,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到95%左右,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54%。

2023年,在加快綠色低碳轉型上,將建設風電光伏五大基地,支持大同市抓好風光火儲及源網荷儲一體化。推進氫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開發利用,力爭開工5個以上抽水蓄能項目,加快推進2座新能源匯集站建設,發展移動儲能。扎實推進能源互聯網試點,開展虛擬電廠試點示范。

在戰略新興產業集群規劃上,將做強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等千億產業,做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百億產業。支持晉中市抓好新能源汽車集群打造及應用場景拓展。做大做強“鏈主”“鏈核”企業,加快引育配套企業,力爭在三年內培育形成特鋼材料等六條千億級、光伏等四條五百億級產業鏈。

陜西:前瞻布局氫能、儲能等未來產業

2023年,陜西將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前瞻布局生命健康、氫能與儲能等未來產業,加快西安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光伏裝備,寶雞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發展步伐,支持榆林建設氫能產業示范區。推進比亞迪擴產、先進光子器件創新平臺等項目建設。

全省規劃發電量2900億千瓦時、增長7.4%,新增新能源裝機1000萬千瓦、總規模達到4000萬千瓦。

甘肅:打造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及新材料基地

未來五年,甘肅將放大能源資源優勢,打造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及新材料基地。在區域規劃上,河西走廊經濟帶重點發展清潔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農業,隴東南經濟帶重點發展綜合能源和先進裝備制造產業。

2023年,圍繞打造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甘肅將建成國家第一、二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實施甘肅省“十四五”第二批風光電項目,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全面建設隴電入魯、核準開工隴電入浙工程,做好酒泉外送特高壓工程前期工作。鼓勵大型工業企業有序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

在產業發展上,將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業,支持酒泉做大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金昌建設全國重要的新材料基地、新能源電池和電池材料供應基地。

寧夏: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新增新能源裝機300萬千瓦

2023年,寧夏要大力實施能源保障提質升級行動。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打造綠色能源產業基地。增強當前資源緊缺和未來資源枯竭的危機感,制定煤炭及關聯產業安全發展十年戰略規劃,充分發揮資源能源比較優勢。千方百計加大內增產能、外增供給力度,實施能源擴增計劃。加快釋放煤炭先進產能,加大礦產資源勘查力度,加快雙馬二礦、馬兒莊、韋四、月兒灣等新建煤礦核準建設,新增煤炭產能240萬噸,總產量達到1億噸左右。

加快提升火電配套產能,開工建設六盤山2×100萬千瓦熱電、靈武2×66萬千瓦火電項目,加快推進中衛4×66萬千瓦火電項目,力爭電力裝機年內達到6800萬千瓦。加快氣田開發建設,推動鹽池千億方級大型氣田、石嘴山煤層氣開發利用,開工建設158口氣井,力爭日產氣量達到85萬立方米。加快推進綠能開發,構建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抓好10個大型風電水電基地、11個光伏園區建設,新增新能源裝機300萬千瓦,占比達到50%,綠氫產能達到2.5萬噸,全面強化煤電油氣產運供保障,為寧夏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新疆:著力打造能源大通道體系

未來五年,新疆將積極打造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著力打造能源大通道體系,推進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建設,推動“西氣東輸”和中哈液化石油氣跨境管道工程建設,加快“疆電外送”、“疆煤外運”通道及配套工程建設,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2023年,新疆將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推進新能源發電、輸變電、儲能設備制造發展,打造新能源全產業鏈。

大力發展硅基新材料產業,積極發展鋁基、銅基、鈦基、碳基等新材料產業,圍繞現有高端裝備制造重大項目,引進一批協作配套企業和項目,打造上下游產業鏈。

同時,還將以煤炭為基礎、油氣為關鍵、新能源為方向,全面推進新時代國家“三基地一通道”建設,全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內蒙古: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

2023年,內蒙古將加快推進能源經濟多元化、低碳化、高端化。努力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全力推動新能源加快開發和全產業鏈建設。堅持以新能源帶動新工業,錨定“兩率先”、“兩超過”目標,加快大型風光基地和源網荷儲、風光制氫等場景項目建設,力爭并網裝機2500萬千瓦以上,建成拓展場景應用規模1000萬千瓦以上。集中打造風光氫儲產業集群和呼包鄂通裝備制造基地。

做大做強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風光氫儲車”一體化推進,風電主攻齒輪箱、發電機和輪轂、軸承、控制系統等薄弱點,力爭今年整建制配套能力達到2000萬千瓦;光伏主攻玻璃、背板、邊框、膠膜、焊帶、銀漿、鋁漿等薄弱點,力爭今年電池片和組件供給能力達到5000萬千瓦;氫能主攻制氫環節電解槽和儲運環節壓縮機、循環泵,力爭今年制氫設備產能達到250臺套;儲能主攻上游電芯制造和下游儲能集成,力爭今年儲能裝備生產能力滿足100萬千瓦時儲能裝機需求;加快釋放新能源汽車產能,提升裝備生產配套能力。

北京: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加速布局氫能、新能源汽車

2023年,北京將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加強重點碳排放單位管理,強化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促進各類園區綠色低碳循環化改造升級,推動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建立健全面向中小微企業和市民的碳普惠激勵機制,構建全民參與減碳的良好格局。

同時,報告還指出,將加速在氫能等新興領域的拓展布局,加快新能源汽車優質項目建設。

天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

未來五年,天津將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

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提升“871”重大生態工程“水庫、糧庫、錢庫、碳庫”功能,努力打造“一環十一園”植物園鏈,著力將天津建設成為綠水青山、碧海藍天、草木蔥蘢、鳥語花香的生態城市。穩步推進“雙碳”工作,深入落實碳達峰實施方案,建設能源革命先鋒城市,有力有序推動“雙碳”目標落實。

黑龍江:新能源建成裝機規模2500萬千瓦

2023年,黑龍江在能源領域的重點工作包括,加快頁巖油產業化商業化開發,原油產量保持3000萬噸、天然氣產量增長到57億立方米以上、煤炭產量7100萬噸、新能源建成裝機規模2500萬千瓦。

吉林:構建吉林特色新型電力系統

2023年,吉林將大力推進能源產業“源網荷儲”協調發展。加快構建以“清潔型電源、友好型電網、靈活型負荷、主動型儲能”為主體的吉林特色新型電力系統,積極服務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瓣懮巷L光三峽”新開工風光發電裝機719萬千瓦。“山水蓄能三峽”重點抓好1040萬千瓦在建及納規項目建設,力爭新開工1-2個項目。加快靈活調節電源建設,推動“多能互補”模式發展。支撐性保障電源重點建設4座燃氣電站。

綠電產業園區重點抓好在建負荷項目建設,推動協議項目簽約落地。打造“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項目,吸引用電大戶落戶吉林。開工建設新型儲能設施20萬千瓦以上。“氫動吉林”行動重點建設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推進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國電投氫能產研基地建設,布局加氫站等基礎設施,推廣城市公交、環衛等氫能車應用。

在產業發展上,將做大做強集風電整機、電機、葉片、儲能等設備為一體的新能源裝備產業鏈。同時,對汽車產業集群實施“上臺階”工程,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遼寧:穩步建設北方重要氫能產業基地,構建東北區域能源交易中心

2023年,遼寧將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實施煤炭總量控制,有序發展高質量煤電,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

大力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推進徐大堡核電及清原、莊河等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穩步發展氫能產業,建設北方重要氫能產業基地。加大儲能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拓展力度,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構建東北區域能源交易中心。

海南:推動風電裝備、新能源汽車等重大項目投產

2023年,海南將開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攻堅,強化鏈條式培育、集群式發展,推動風電裝備、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和通航飛機等重大項目投產,開工建設中德綠色高端新材料海南示范基地、聚碳酸酯二期等百億級項目,提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能級,促進游艇產業全產業鏈發展。

培育海洋特色產業。推動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加快中海油陵水25—1氣田、澄邁油氣勘探生產服務基地等項目建設。推動海上風電示范試驗項目建設。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力爭在新能源汽車推廣、裝配式建筑保持全國領先,加快世界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項目建設。

西藏:把握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定位,外送能力突破500萬千瓦

未來五年,西藏將牢牢把握國家清潔能源基地的戰略定位,挖掘清潔能源潛能。堅持水光風熱多能互補、源網荷儲一體開發,以清潔能源產業為支柱,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不斷增強碳匯能力,探索推進碳匯交易。清潔能源外送能力突破500萬千瓦。

2023年,在清潔能源、優勢礦產、高原輕工、綠色建材、通用航空、天然飲用水等領域,加快培育一批億元級、十億元級、百億元級的領軍企業。"

青海: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

2023年,青海將加速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重點圍繞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實施工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加快建設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等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推進基礎鋰鹽、高純碳酸鋰等產能建設,引導鹽湖產業向新材料領域拓展。加快天合光能和阿特斯新能源全產業鏈、弗迪新型動力電池、中復神鷹碳纖維等重點項目建設,實施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把清潔能源更好地轉化為產業優勢。

在能源建設方面,將推動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第一批1090萬千瓦建成并網、第二批700萬千瓦全面開工,第三批1000萬千瓦計劃目標爭取獲批,李家峽擴能并網發電,加快建設羊曲、瑪爾擋水電站,開工建設哇讓、同德、南山口等抽水蓄能電站,建成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全面提升新能源發電調峰能力。

發布人:lufei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新能源】【儲能發展規劃】
責任編輯:

標簽: 大力發展 產業集群 項目建設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