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快資訊丨此“雙控”非彼“雙控”,儲能發展迎五年黃金賽道

來源:儲能網 時間:2023-04-13 15:12:46
2022中央經濟會議準確劃定了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的正確發展道路,對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七大有針對性的政策意見,碳達峰碳中和成為高度關注的五大問題之一,并在雙碳目標設定和愿景實現方面提出了中肯合理的平衡之策??梢哉f,推動“雙碳”目標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既要抓好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又要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的優化組合。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新能源是“干凈但不穩定”,煤炭是“穩定但不干凈”,兩者的相互配合顯得尤為重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傳統能源的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礎上,也就是說以新能源為重點方向和核心的新型電力系統將是基建投資的重點,這就為風光儲全面跨入新時代奠定了堅實政策基調。

從2020年“雙碳”愿景提出,到2021年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基本確立,再到202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雙碳目標的定調,我國“雙碳”工作的思路愈加清晰,路線方針更加準確。

在2021年能耗雙控政策快速推進中,導致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及拉閘限電限產等糾偏問題值得深入思考改善,也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雙碳”工作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正確的路線是“盡早實現能耗(能耗總量和強度) ‘雙控’向碳排放‘雙控’(碳減排總量和強度)轉變”, 按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在“國信證券2022資本市場年會”上的說法,碳中和目標不僅是一次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也是一個重大的技術創新和投資機遇,還是一場配套的制度變革和創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便是友好有效的應對之策,要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防止簡單層層分解。而“雙控”轉變則在于科學考核和精準算賬,體現更科學性的機制設計,在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同時,可以促使政府在控煤和發展可再生能源之間尋求平衡,避免影響民生和經濟。

在能耗“雙控”模式下,部分地方政府的政策只是讓能耗得到控制。而碳排放“雙控”模式下,由于政策發力點和考核指標不同,效果將顯著改觀,綠電將成為剛需,其消納形勢將大大改善。

GF60專家委員會委員彭澎指出,新雙控政策明確未來的考核不再是單獨的用能總量,而是考核碳排放總量和單位GDP的碳排放強度。如果地方政府有能力把增量部分都變成零碳能源,那么將實現“經濟增長+用能增加+完成指標”的完美場景。

“十四五”時期,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蓄勢待發,同期電力市場化改革需要攻堅破難,統一市場框架有待實踐成熟,煤電、綠電、抽水蓄能價格機制亟需完善,電價改革要進一步還原電力商品屬性,多措并舉下有望帶動“發輸配用”全環節變革。所謂“新型電力系統”,按中國工程院院士湯廣福的說法,就是指電力系統要實現電力電源清潔化、電力系統柔性化、電力系統數字化,電力系統電力電子化。

儲能作為全球能源轉型的必需環節,在能源變革和新能源消納中,正以功率價值、容量價值和能量價值三大價值發揮,將成為完成電力系統轉型中除智能電網和特高壓之外又緊密相關的三大基石之一。

從產業技術創新的生命周期看,由于新能源汽車、風電和光伏行業的加速滲透和強力拉動,電力新能源板塊未來5年將處于持續高景氣度,雖然儲能還處于行業生命周期的啟動導入階段,但增速最高,預計儲能、光伏和風電未來5年的增速分別可達80%、20%、7%(安信證券研究)。儲能未來發展空間巨大,企業產能釋放明顯加速。以“寧王”為代表的儲能企業布局已經全面展開,2020年寧德時代的儲能業務收入不過19.43億元,而到2021年上半年就超過46.93億元。

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5年裝機規模達30GW以上,這意味著,未來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存在8倍空間。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球已公布動力和儲能電池投擴產項目超過2TWh,其中國內總投資額超過5000億元,擴產就超過了1.4TWh。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二級巡視員劉亞芳日前表示,預計今年年底,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超過400萬千瓦?!笆奈濉笔秦瀼芈鋵嵨覈半p碳”目標的戰略關鍵期,是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期,是儲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難得機遇期。她特別強調,要加快完善新型儲能體制機制,大力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市場建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研究建立新型儲能價格機制,促進儲能成本合理分攤和疏導。

中國化學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分會秘書長劉勇介紹說,“十四五”是新型儲能大規模發展的關鍵時期,亟需加快建立有利于新型儲能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市場機制和政策環境。未來儲能產業的發展能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取決于集成技術創新的力度和儲能系統成本的降低,當然頂層政策設計和市場機制如何聯合推動儲能獨立市場主體地位發揮是繞不開的坎。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也表示,風光發電成本過去10年以來一直都在下降,相信儲能的成本未來5年會有3倍左右的下降空間。

發布人:文濤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儲能、雙碳】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