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環球速讀:“沉寂”的華為

來源:儲能之音 時間:2023-05-04 09:06:46

2022年,全球儲能市場增長迅猛。來自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的統計顯示,過去一年,全球新增新型儲能投運規模首次突破20GW,達到20.4GW,是2021年同期的2倍。其中,中國首次超越美國,以36%的占比位列第一,成為增速最快的市場。歐洲和美國的占比分別為26%、24%。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面對噴薄而出的市場需求,全球范圍內的儲能系統廠商爭相加快腳步,以盡可能多的搶占市場份額。特別是國內市場,儲能廠商紛紛加大布局力度,行業火爆又內卷。在儲能系統各路玩家中,得益于在電力電子領域的積累,以及過往在以風光為主體的新能源轉型中的高度參與,逆變器廠商,成為角逐儲能產業的勁旅。與電芯企業、專業系統集成商、風機廠商等一道相互制衡。在眾多廠商加入國內混戰的當下,逆變器龍頭華為卻表現得相對“保守”,動作平平。而同樣身為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卻格外熱情,頻頻出現在國內儲能集采項目中。

一位熟悉華為儲能業務的資深人士表示,華為對國內的商業模式還不太認同,主要還是做海外業績。

華為的選擇可以理解。事實上,大部分國內儲能廠商的盈利主要來自海外市場。與光伏產業的路徑幾乎相同,儲能也是從海外起步。然而,即便業務重心在海外,長遠來看,國內都將是任何一個儲能廠商不可錯過的市場,對華為來說,同樣如此。向來,華為帶給外界的印象是,只要看準某個區域,就集中力量攻堅。目前,華為對國內儲能市場表現出的冷靜,多少有些一反常態。這與華為選擇組串式的技術路線有關,也與其市場策略有關。更是其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沉寂”的華為

目前,有關華為在儲能市場的影響力,只有一個排名可以佐證。CNESA的統計顯示,2022年,全球市場儲能系統出貨量前十排名中,陽光電源、華為分別位列第一和第四,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其在逆變器領域的領先地位。比亞迪、海博思創、中車株洲所、南都電源、遠景能源、天合儲能、采日能源、中天儲能等電芯廠商和專業集成商也位列前十。

近年來,華為儲能業務也取得一系列進展,但大部分來自海外市場。

2021年10月,華為簽下在沙特紅海新城的儲能項目,規模達1.3GWh,這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儲能項目。

2022年3月,華為與西非光伏開發商佳華美能達成合作,華為將為其1GW的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和500MWh儲能項目提供全套解決方案。

2023年2月,華為與土耳其五家能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土耳其公司將從華為獲得2GWh儲能系統。

然而,結合國內市場來看,華為卻表現平平。CNESA統計顯示,在2022年度國內市場儲能PCS出貨量排行榜,以及2022年度國內市場儲能系統出貨量排行榜上,均沒有華為的身影。再看陽光電源,而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無論是儲能PCS,還是儲能系統,其都表現出了全面的競爭力。在上述兩個榜單中,陽光電源分別名列第四和第三。而在去年全球儲能市場PCS出貨量排行榜上,陽光電源更是位列第一。今年開年以來,受碳酸鋰價格回落影響,國內儲能市場呈現出更高景氣度,企業爭搶訂單的勢頭更加迅猛。在新疆國電投博樂、中核新華水電、豫能控股等規模較大的集采項目中,大批企業參與競標。

以新華水電為例。儲能之音了解到,其2小時、4小時的標段,集采規模分別為1GWh和2GWh,參與投標的企業分別高達47家和45家。國內市場火熱,卻難尋華為身影。劉捷是一位業內資深人士,供職于某頭部儲能廠商。他表示,今年,還沒有看到華為有什么大動作。而結合全球儲能市場情況來看,國內市場對華為的意義卻不同尋常。

作為三大主要增長區域,中國以新能源和電網側的大儲為主;歐洲戶儲需求旺盛;在美國,大儲需求占據主導地位。因為政治因素,華為儲能難以介入美國市場;歐洲的戶儲市場雖然火爆,但由于戶儲門檻低,參與者眾多,競爭也越發激烈。而結合風光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經驗來看,未來,中國將是全球儲能市場的重中之重。當下,國內市場雖然盈利不盡理想,但可以實現儲能系統的規?;涞?。而儲能是典型的制造業,規模越大,成本越低,對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至關重要。

押注組串式技術路線

劉捷透露,華為最開始也做國內,但被國內市場“教育”了,低價市場沒人買。目前來看,華為儲能系統和國內市場需求之間,的確存在錯配問題。當下,國內儲能市場主要由新能源配儲驅動。由于電力市場機制不完善,儲能項目面臨盈利性困局,導致投資運營商格外注重初始投資。而業內公認,華為儲能系統配置高,在價格上沒有優勢。

華為儲能系統成本高,更深層的原因在于技術路線的選擇。2021年3月,華為對外發布智能組串式儲能技術白皮書,系統闡述了其儲能系統的技術路徑。華為儲能系統基于分布式儲能系統的架構,以組串化、智能化、模塊化為設計理念,采用電池模組級能量優化、電池單簇能量控制系統、數字智能化管理、全模塊化設計等技術,以追求儲能系統全生命周期內更高放電、更優投資、簡單運維、安全可靠。簡言之,華為儲能系統的特征是一包一優化、一簇一管理、分布式溫控、模塊化PCS等。

基于分布式架構,華為推出面向大型地面場景的LUNA2000-2.0MWH-1H1/2H1、面向工商業場景的LUNA2000-200KWH-2H1和戶用場景的LUNA2000-5/10/15-S0。華為的技術路線,與國內主流市場需求存在偏差?,F階段,儲能系統主要分為集中式儲能系統和分布式儲能系統,其中,集中式主要應用于大型儲能,組串式主要用于中小型儲能。目前,儲能市場以集中式儲能路線為主。組串式技術路線在儲能市場推廣存在一定挑戰,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系統成本高,同時存在并網率不高的劣勢;二是,其在大型儲能電站的應用效果,還有待驗證。整體來看,業內更看好其在用戶側儲能的運用。一位儲能行業資深技術人士對儲能之音表示,華為選擇組串式的技術路線,某種程度上,是對以往組串式光伏逆變器技術路徑及其商業成功的依賴和自信。

回顧國內光伏逆變器產業的發展歷程,華為是后來者,而其實現趕超的關鍵就是選擇組串式技術路線。2009年,華為進入光伏逆變器領域。2011年,組串式逆變器的應用場景還停留在海外。2013年,黃河水電8MW實證基地,證明華為組串式逆變器也可以應用于大型地面電站。2015年,華為趕超眾多老牌企業,成為全球逆變器出貨量冠軍。來自WoodMac的數據顯示,2015-2021年,華為連續7年蟬聯榜首(2022年數據,WoodMac尚未發布)。

目前,在光伏逆變器領域,組串式解決方案已經成為絕對主流。有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組串式逆變器市場產比已達70%以上。上述技術人士表示,過去,華為已經在組串式技術路線上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選擇組串式技術路線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對華為而言,押注組串式儲能系統多少有些驚險,一是,畢竟儲能與光伏的場景不同,組串式儲能系統是否適用于大規模儲能,還需要時間的驗證;二是,市場格局急劇變化,留給華為試錯的時間并不多。

國內布局

拉長時間軸來看,華為在儲能領域的探索和投入,都算得上早期玩家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其主營業務——ICT(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本身就需要一些儲能系統支撐。截至2021年,華為在儲能系統上的裝機量已達20GWh,其中磷酸鐵鋰系統超過5GWh,大部分應用在基站、數據中心和海外微電網供電。

有關華為在國內儲能市場布局,比較早的消息見諸于2020年6月。當時,華為與華電山西能源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結合山西省“新能源+儲能”試點示范要求,在儲能技術研發、推廣應用等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建立朔州市“光+儲聯合技術創新應用中心?!鄙鲜龊献?,充分證明了華為在儲能市場上的敏銳嗅覺。首先,山西是我國儲能發展起步較早的區域之一,率先掀起獨立儲能發展熱潮;其次,朔州又是山西獨立儲能發展的排頭兵,拋出了大規模建設規劃。

雖然起步早,規劃規模大,但由于盈利性困局無解,山西的儲能項目整體進展緩慢??梢酝贫ǎA為在當地儲能項目上的進展有限。時間來到2021年。在發布智能組串式儲能系統后,華為也開始推動其在市場上的落地。當年,華為儲能系統最先在合作伙伴海泰新能源唐山基地儲能項目中得到應用。2022年,華為儲能系統應用于海南大唐文昌翁田農光互補50MWh儲能示范項目。同年,華為聯手許繼集團,落地華為在國內首個百兆瓦級儲能案例。今年2月,華為與江蘇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協議透露,未來2年,雙方將圍繞大型地面電站和基地項目加深合作。同時,雙方還將在2023年圍繞智能組串式儲能系統解決方案深化生態合作,共同打造智能組串式儲能系統示范項目。

面對國內儲能市場,華為遵循了與光伏逆變器一樣的開拓路徑,以示范項目撬動市場。華為采取這樣相對“保守”的開發策略,將后發先至,還是錯失市場機遇,還是一個未知數。儲能市場的玩家,無論在體量上,還是數量上,都數倍于光伏逆變器。儲能行業競爭激烈的程度,遠勝于當年的光伏逆變器,而且窗口期更加短暫。

同時,隨著市場的爆發,越來越多的巨頭開始入局或加大布局。不久前,寧德時代的身影出現在國電投新疆博樂、豫能控股等集采競標中,這標志著寧德時代由提供電芯、模組的供應商角色,開始走向前臺,親自下場參與儲能市場的競爭。特斯拉的首個海外儲能超級工廠也將落戶上海,規劃40GWh產能,將于2024年第二季度投產。某種程度上看,特斯拉在為開發國內市場做鋪墊。

篤定要打的仗

面對國內爆發式的儲能市場,華為的表現,并不意味著其戰略上的懈怠。綜合華為的種種動作來看,儲能都將是其志在必得的市場。近年來,圍繞碳中和的大趨勢,華為在能源領域持續加碼。其中,光伏+儲能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是兩個重要方向。

具體表現為,華為在組織架構上進行大幅調整。2021年6月,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旗下設置智能光伏、數據中心與站點能源、智能電動、嵌入式電源、綜合智慧能源、能源管理云幾大業務板塊。其中,智能光伏主要包括光伏和儲能業務,為家庭、企業、電站提供綜合的解決方案。智能電動則與華為智能汽車業務協同,為新能源車企提供電驅動解決方案等。

2021年10月,一條名為《沒有退路就是勝利之路——軍團組建成立大會》的視頻出現在華為心聲社區,標志著華為開啟了軍團作戰模式。其中,智能光伏軍團與煤礦軍團、智慧公路軍團、海關和港口軍團和數據中心能源軍團等一起,成為首批成立的五大軍團之一。作為一種特殊的業務模式,軍團旨在縮短內部管理鏈條,將資源整合在一個個以細分場景為單位的獨立部門中,縮短產品進步周期,對重點行業進行突破,打造新的增長引擎。

華為內部人士曾對外透露,華為對軍團對收入增速的要求要快于整個集團。更有媒體披露,華為希望軍團在對應的細分領域內做到第一。華為推出軍團業務,是不得不做出的選擇。近年來,在美國的一輪又一輪的制裁下,華為的業務營收下滑態勢加劇。2022年,華為銷售收入已經比 2019 年低了 2000 多億元,利潤更在過去五年里減少超過四成。去年8月,任正非曾發表一份內部聲明,警告華為和全球經濟的冬天即將到來:為了度過即將到來的寒冷,公司需要減少所有邊際業務,只關注收入和利潤。

華為亟需新的增長引擎,能源是不容錯失的領域。從產業角度劃分,華為業務主要分為ICT基礎設施、終端業務、云計算、數字能源業務、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幾大板塊。其中,ICT基礎設施業務天花板已現;以手機為代表的終端業務,是華為最重要的現金流來源,受制裁影響已經大幅萎縮。在其他三大業務中,2022年,數字能源業務營收達到508.06億元,超過云計算453.42億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營收為20.77億元。綜合上述情況,華為儲能的“保守”是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公司對收入和利潤都更加看重,要仔細衡量賠本賺吆喝的可行性。然而,另一方面,國內儲能市場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擺在華為儲能面前的,是需要一道小心求解的難題。

對當下的華為儲能而言,最亟需的是得到一種驗證,即組串式儲能系統同樣適用于大規模儲能。沙特紅海項目是關鍵一局。長遠來看,在價格比拼之外,儲能行業的環境也變得更加寬松。隨著電力市場的完善,儲能參與到電力交易的情況增加,儲能項目的經濟性提升。對押注組串技術路線的華為而言,上述變化將帶來多重利好:一是投資運營商會考慮全生命周期成本;二是儲能廠商的技術和方案能力將在電力交易中得到驗證。技術實力雄厚的廠商將得以脫穎而出;三是,智能化、數字化的價值將在精細化的運營中得以展現。

發布人:文濤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儲能】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