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產能優勢、技術優勢、成本控制能力將是正極材料企業核心競爭力-每日消息

來源:我的電池網 時間:2023-05-08 15:15:39

從正極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業績情況發現,2022年產業鏈企業普遍業績高增,凈利增幅最高達34倍;而進入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行業遇冷疊加碳酸鋰庫存跌價等原因,近80%企業凈利同比下降,與2022年一季度相比,增速大幅降低。

近日,滬深兩市上市公司2022年全年及2023年一季度業績已披露完畢。根據上市公司公告,電池網統計了57家正極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業績情況發現,2022年產業鏈企業普遍業績高增,凈利增幅最高達34倍;而進入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行業遇冷疊加碳酸鋰庫存跌價等原因,近80%企業凈利同比下降,與2022年一季度相比,增速大幅降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營業收入來看,統計在內的57家正極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總計13792.07億元,平均營業收入241.97億元。

具體來看,2022年,紫金礦業、洛陽鉬業、四川路橋、中化國際、華友鈷業、湖南裕能、贛鋒鋰業、天齊鋰業、西部礦業、中國寶安、鹽湖股份、中偉股份、容百科技、格林美、廈鎢新能、盛屯礦業、德方納米、天賜材料、當升科技、長遠鋰科、永興材料、雅化集團、龍蟠科技、振華新材、萬潤新能、盛新鋰能26家公司營業收入超百億,其中紫金礦業、洛陽鉬業以及四川路橋營業收入超千億。

2022年,營業收入同比翻倍增長的公司達22家,分別為湖南裕能、贛鋒鋰業、天齊鋰業、鹽湖股份、容百科技、德方納米、天賜材料、當升科技、長遠鋰科、永興材料、雅化集團、龍蟠科技、振華新材、萬潤新能、盛新鋰能、中礦資源、富臨精工、江特電機、融捷股份、西藏礦業、豐元股份,這一數字在2021年為18家。

2023年一季度,57家正極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總計3299.39億元,平均營業收入57.88億元;營業收入逾10億的有32家,其中紫金礦業、洛陽鉬業、四川路橋、中化國際、華友鈷業、湖南裕能6家公司營收超100億元;不過,一季度僅有6家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1倍,有27家公司營收同比下降。

從凈利潤來看,統計在內的57家上市公司,2022年凈利潤總計1600.87億元,平均凈利潤28.29億元,僅有4家公司凈利潤出現虧損。

具體來看,2022年,紫金礦業、天齊鋰業、贛鋒鋰業、鹽湖股份、四川路橋、永興材料、洛陽鉬業、天賜材料、盛新鋰能、雅化集團、華友鈷業、西部礦業、中礦資源、湖南裕能、融捷股份、德方納米、江特電機、當升科技、中偉股份、長遠鋰科、容百科技、中化國際、格林美、振華新材、中國寶安、廈鎢新能26家公司凈利潤逾10億元,其中紫金礦業、天齊鋰業、贛鋒鋰業、鹽湖股份、四川路橋5家公司凈利潤超百億。

2022年,凈利潤同比翻倍增長的公司達22家,其中融捷股份、吉翔股份、天齊鋰業位列同比增幅前三位,分別為3472.94%、2605.67%、1060.47%;同比下降的公司達15家,其中科恒股份同比跌幅最大,下跌達3392.16%。

與2022年凈利大幅增長不同,2023年一季度各企業業績顯得有些“凄涼”。2023年一季度,57家上市公司凈利潤總計239.35億元,平均凈利潤4.20億元,凈利潤超1億元的有23家,其中,紫金礦業、天齊鋰業、四川路橋、贛鋒鋰業、鹽湖股份、中礦資源、華友鈷業凈利潤超10億元。僅有3家公司實現翻倍增長,其中吉翔股份同比增長1662.76;負增長的公司有43家,出現虧損的有16家,虧損金額最多的公司為德方納米,虧損7.17億元。

據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出貨量為194.7萬噸,同比大幅增長77.97%。其中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114.2萬噸,同比增長150.99%,在整個正極材料中的市場份額已經上升到58.65%;三元材料總體出貨量為65.8萬噸,同比增長55.92%。

從產值來看,2022年上游的金屬尤其是碳酸鋰價格持續上漲,帶動各類正極材料的價格也出現持續上漲,2022年全年,國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平均價格由2021年的5.3萬元/噸上漲到2022年的14.5萬元/噸,包括三元材料、鈷酸鋰材料和錳酸鋰材料在內的正極材料的年平均價格均同比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2022年中國正極材料的產值已經超過4000億元,達到4391.2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09.4%。

因此,2022年,隨著電池材料及上游原材料量價齊升,正極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業績維持在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尤其是鋰資源企業,龍頭公司基本滿產滿銷,大幅提振產業鏈公司業績,凈利潤更是實現數倍、數十倍的增長。

以融捷股份為例,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92億元,同比增長225.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40億元,同比增長3,472.94%,利潤率高達81.6%。

而進入2023年之后,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放緩疊加原材料價格持續下降,整個電池行業進入一個去庫存階段,各企業業績增速均放緩。從上述統計表格來看,有近80%的正極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凈利呈現負增長狀態。

在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電池百人會、ABEC、海融網、電池網、我愛電車網、能源財經網舉辦的2023年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調研活動中,有業內人士曾透露,“買漲不買跌”是鋰電行業通病,鋰價開始下跌之后,大多數企業第一反應就是暫停采購,保持觀望狀態,但此前在高位時囤的原材料還在手中,疊加行業不景氣,毛利率快速下降,業績也隨之大起大落。

長遠鋰科在一季度報中也表示,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放緩,同時上游材料價格持續下跌,下游市場需求下降,公司產品銷量同比減少。同時市場競爭加劇帶來的價格競爭壓力,導致產品毛利下降。

國信證券日前研報表示,2023年一季度,在材料企業方面,由于原料與碳酸鋰高度相關的電解液與正極環節在鋰鹽價格持續下跌背景下,部分企業面臨客戶遞延提貨以及一定的資產減值計提,凈利潤出現較大波動;不過,從一季報中顯示,容百科技/當升科技/德方納米/湖南裕能等正極材料企業一季報顯示現庫存水平較2022年末分別有12%/41%/51%/66%的下滑,產品庫存持續優化,原有庫存加速消納。

電池網注意到,近期,鋰鹽價格小幅回暖,推動下游對電芯、材料價格關注度、詢單頻率有所提升,市場情緒和剛需采購有望帶動市場活躍性,采購需求或有所回暖。

同時,從新能源車企們公布的4月新能源車銷量及交付量來看,市場開始出現明顯回暖。乘聯會日前也發布消息稱,2023年3月乘用車銷量季度末沖刺后,4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回歸平穩,4月價格戰熱度逐漸消退,消費者恢復理性消費,觀望情緒得以緩解,前期壓抑需求有所釋放,整體車市延續3月底的態勢,企穩修復。

乘聯會分析,2023年3月全國乘用車市場新能源銷量萬輛以上的11家廠商批發銷量占總體新能源乘用車全月銷量的80.7%,這些企業的4月預估銷量為48.2萬輛,按照正常結構占比預測,4月的全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在60萬輛??紤]到4月的工作日偏短因素,因此4月銷量與3月61.7萬基本持平已經是很好的表現,尤其是4月的新能源乘用車同比翻倍暴增是很振奮人心的。

產能過剩兵臨城下 機遇挑戰剛剛開始

根據電池網此前統計,2022年,國內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投資擴產項目相關情況中,統計在內的419個項目中,有361個公布投資金額,投資總額逾2萬億元。其中,在正極材料及上游原材料領域,電池網統計在內的118個項目中,97個項目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約5535.66億元。

2023年一季度,國內電池新能源產業鏈企業相繼公布的新投建項目多達111個,有94個項目公布投資金額,整體投資高達5099.94億元。其中,在正極材料及上游原材料領域,電池網統計在內的34個項目中,28個項目公布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約1556.24億元。

EVTank在白皮書中指出,2022年,正極材料全行業規劃和開建了大量的磷酸鐵和磷酸鐵鋰產能,預計在2023年開始逐步形成有效產能,未來磷酸鐵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市場競爭將異常慘烈。

對于正極材料廠而言,機遇與挑戰或將才剛剛開始。一方面,電池產業鏈尚未完全恢復;另一方面,在前幾年磷酸鐵鋰激進的產能擴張之下,產能過剩已“兵臨城下”。在此背景下,正極材料企業降低成本,以量換價逐漸成為趨勢,目前正極材料企業紛紛向上下游拓展,而擁有上游資源、一體化產業布局的企業已經進入價格戰,今年產業或將開始新一輪洗牌。

同時,在保證原有業務正常運行之外,隨著鈉電池技術的進程加快,大部分正極材料上市公司已經開始積極布局鈉電新產品、新技術。

據了解,2022年,容百科技鈉電正極累計出貨幾十噸級,公司現有鈉電正極產能約1.5萬噸/年,計劃在2023年底建成3.6萬噸/年產能,2024年底建成10萬噸/產能;

振華新材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開發及產業化(沙文二期擴能項目)將建設年產1.2萬噸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產能,目前部分投產;沙文一期技改項目正在推進,建成后將形成1.6萬噸正極材料產能;

帕瓦股份已實現多晶型NCM811高鎳產品的批量出貨,同時前瞻布局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并獲得相關專利,產品處于下游客戶驗證階段;

長遠鋰科鈉電正極尤其是層狀氧化物路線的樣品經客戶評測,其性能表現優異,根據客戶的需求,公司將于2023年投產一條鈉電正極中試線;

格林美已經具備萬噸級鈉離子電池前驅體材料以及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產能……

由于高性價比、高安全性等特點,鈉電池成為目前市場最為關注的一種鋰電池補充體系。隨著2023年鈉電池產業全面提速,面對“新晉玩家”,鋰電材料企業憑借豐富的生產經驗以及技術優勢布局鈉電材料,將擁有更多先發優勢。

結 語

日前,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中高端汽車產品逐漸放量,因此高端正極材料供應還是比較緊張的。

德方納米也曾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和儲能市場空間巨大,發展前景良好,行業尚處于發展早期,公司認為行業的發展是螺旋式增長,短期內會有波動,長期趨勢向上增長,前景廣闊。

總體而言,目前動力市場和儲能市場還處于發展上升期,短期的波動并未影響行業的長期向好。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逐漸加快,風光電場、可再生能源等儲能商業化應用迫切,正極材料市場依然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但是,隨著電池企業、化工企業、上游礦產企業跨界進入到正極材料領域,整個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優質產能優勢、技術優勢包括成本控制能力,將是正極材料企業核心競爭力。

發布人:文濤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儲能】【正極材料】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