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擁抱百億市場空間!電動船舶產業鏈迎多重利好推動 快消息

來源: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時間:2023-06-08 10:17:18

早在2015年,國內多地推進內河航運船舶“新能源化”,純電動船舶時代開啟。近年來,鋰電池在新能能源車、儲能、小動力等領域的應用持續擴容,隨著電動船舶的產量快速增長,鋰電池巨頭也正重點布局這一細分領域。


(資料圖片)

船用動力鋰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在裝船前必須獲得中國船級社型式認可證書。目前CCS已向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欣旺達、鵬輝電源、贛鋒鋰電、楚能新能源、星盈科技、力神電池、佳貝思等數十家企業發放了鋰電池相關產品型式認可證書,覆蓋電芯、模組、BMS和電池包。

據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電動船舶行業發展白皮書(2022年)》預計,2026年,在原有船舶電動化改造以及新造電動船舶的帶動下,中國電動船舶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67.5億元,進而帶動鋰離子電池的需求量將達到11.2GWh。與此同時,未來岸電建設中增加儲能一體化設施也將極大的帶動鋰離子電池的需求,屆時船舶電動化領域對鋰電池的需求將極大的超預期。

船舶行業的電動化空間巨大,注意到,近期多家企業正發力布局船舶電動化領域動力電池配套。

5月31日上午,智一新能源船舶動力生產項目簽約儀式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舉行,秭歸縣政府與智一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智一新能源船舶動力生產項目投資合同》,根據該投資合同,智一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5億元,在秭歸縣進行綠色智能船舶動力電池配套、系統集成等產業布局,包括船電寶及電動船供能系統的生產、集成和測試等,項目建設周期為兩年,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1億元,年上繳稅收500萬元,帶動就業約100人。

5月31日,,綠色智能化船舶產業園項目即將在廣西桂林市平樂縣落戶。綠色智能化船舶產業園項目總投資40億元,計劃用地400畝,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年產300艘整船、1600個動力包產品,年產值40億元,繳納稅收3億元。該項目一期用地200畝(含凱源公司70畝地),計劃投資5億元,建設集產品研發設計制造、新能源船舶測試制造于一體的整船制造項目。

5月21日,中國船舶712所與杭州錢航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成功簽訂臺州大陳島島際交通新能源客船供貨合同。712所將為該項目提供柴油發電機組、高安全級鋰電池系統、直流配電系統、交流配電系統、推進電機、能量管理及自動化控制系統等設備。中國船舶712所表示,目前,該所已為廣大用戶提供百余船套穩定可靠的新能源動力系統,有力推進了全國各地船舶動力系統綠色升級。

2023年1月-4月,704所船舶動力系統集成新簽民品合同額完成破2億元。其中,今年2月,公司成功承接南昌400客電池動力游覽船項目。該船電池容量達到3548kW·h,項目的承接標志著704所電池游覽船集成設計邁向大容量、長續航里程。

4月7日,總投資20億元的年產2GWh動力新能源船舶用鋰離子電池PACK項目正式簽約落戶安徽蕪湖三山經濟開發區。據了解,該項目由益佳通投資建設,計劃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項目計劃投資5億元,項目建設周期約15個月,2023年底完成1GWh產線的設備安裝、調試和生產,2024年6月完成1GWh產線的設備安裝、調試和生產,全部建成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二期項目計劃投資15億元,建設新能源船舶電池電芯、模組、PACK集成一體化生產制造項目,預計在一期項目達產后2年內實施。

3月29日,以百億級三峽庫區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創新試點示范基地項目為引領,零碳排放綠色純電動貨船及充換電站項目、100MWh新能源船用動力電池系統生產項目等“產業鏈項目”聚集簽約,為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打造百億級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巨輪”啟航揚帆。據悉,三峽庫區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創新試點示范基地項目建設總投資105億元,計劃分三期實施。第一期計劃投資20億元,用于啟動綠色智能船舶設計研發、綠色智能船舶修造、綠色智能船舶配套多板塊建設,預計實現年產值20億元以上,利稅5億元,帶動就業2000人。

為了推進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及加快電動船舶的研發推廣,去年9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指導意見》。

《意見》提出,到2025年,液化天然氣(LNG)、電池、甲醇、氫燃料等綠色動力關鍵技術取得突破,船舶裝備智能技術水平明顯提升,內河船舶綠色智能標準規范體系基本形成。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綠色智能內河船舶設計、建造、配套和運營企業,打造一批滿足不同場景需求的標準化、系列化船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初步構建良性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

到2030年,內河船舶綠色智能技術全面推廣應用,配套基礎設施、運營管理、商業模式等產業生態更加完善,標準化、系列化綠色智能船型實現批量建造,產業鏈供應鏈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建立內河船舶現代產業體系。

此外,今年,福建省、湖北省等地方政府發布了推動電動船舶發展若干措施,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創新力度,支持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

3月,福建省福安市出臺《推動電動船舶發展若干措施(試行)》?!洞胧饭膭町a品研發創新。鼓勵船舶企業加大電動船舶研發創新力度?!洞胧诽岢龇龀制髽I轉型轉產,對船舶修造企業生產的電動船舶,交付且運行一定里程后(貨船2000海里、客船500海里、工程船200海里、其他小型船舶100海里),按交付船舶(含新建和改造)電池動力推進系統價格的10%補貼予本地船舶修造企業,單船補貼不超過20萬元。

《措施》還鼓勵,福安經濟開發區開展純電動內河客貨駁試點應用工作,按建設與純電動內河客貨駁船只(含漁業在冊漁船)試點相適應的充換電設施價格20%給予補貼,當年度補貼不超過100萬元。鼓勵本地海域(含內河)內客貨駁船只(含漁業輔助船)進行電推化升級(含新建和改造),對購入、“一比一”置換、申請改造電動船舶的單位,按電池動力推進系統總額(含融資租賃)的20%給予一次性補助,單船補助不超過20萬元。

3月8日,《湖北省支持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試點示范若干措施》正式對外發布,文件從綠色智能船舶規模應用、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技術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產業集聚發展、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五大方面推出16條措施,并通過國家、省、市、縣四級資金和創新政策牽引,支持湖北省內液化天然氣、電池等綠色動力船舶和智能船舶研發、設計、制造、應用和配套。

《措施》提到,打造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集群,推動船用動力電池、電機、箱式電源、電池管理系統、充換電設備等上下游配套產業集聚發展,對首次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的主體單位,給予一次性500萬元的獎勵。支持船舶企業智能化升級、集群化發展、服務化延伸、綠色化轉型、安全化管控,積極支持總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技術改造投資項目參與競爭,對擇優納入支持范圍的項目,按照項目生產性設備投資額的8%給予補助,單個項目補助金額不低于100萬元,不超過1000萬元。鼓勵省內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圍繞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鏈,攻克解決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對獲得省級揭榜掛帥的重點項目,按項目投入的10%給予一次性補助,單個項目不超過1000萬元。

船舶行業電動化發展趨勢漸成,應用過程中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視。注意到,2023年3月28日,電動船舶安全設計標準再提升,中國船級社(CCS)發布《船舶應用電池動力規范》(2023),該規范在《純電池動力船舶檢驗指南》(2019)基礎上,結合行業技術、實船案例修訂完善而成,于2023年6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據悉,CCS首張“蓄電池包火災防控裝置”型式認可證書已于4月26日花落鋰電池安全防護企業創為科技。

雙碳時代開啟,在市場需求、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安全升級多重利好推動下,船舶行業電動化轉型契機已來,中國內河場景的電動化即將迎來快速增長期。

國海證券表示,船運行業面臨轉型,電動船舶是實現船舶綠色智能化的優選,中國市場正處在滲透率曲線斜率上翹的前夕,“政策護航”+“經濟性提升”為主要實現路徑,未來有望擁抱百億市場空間。

發布人:zhy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新能源】【動力電池】【鋰離子電池】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