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天天簡訊:《2023年中國工商業儲能行業藍皮書》正式發布

來源:洛奇馬的能源轉型日記 時間:2023-07-07 10:14:33

2023 年中國工商業儲能正在實現從“0 到 1”的突破。


(資料圖片)

7月6日,由高工產研、高工儲能聯合編寫,奇點能源、盛弘股份、華塑科技、時代聯合、采日能源、億蘭科電氣、四象新能源、三晶電氣聯合參編的《2023年中國工商業儲能行業藍皮書》對外發布。

2023年以來,隨著浙江、江蘇、廣東等地工商業儲能政策陸續出臺及多地峰谷價差擴大,疊加部分地區政府對新建儲能項目進行補貼,工商業儲能經濟性逐步顯現。同時在能耗雙控和限電背景下,企業對能源穩定性、獨立性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工商業儲能逐漸為終端客戶認知和接納,工商業企業配儲意愿不斷提升。

2023年工商業儲能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通道,2022年中國工商業儲能裝機規模約2GWh,GGII初步預計2023年國內工商業儲能新增 裝機規模將達到8GWh,同比增長300%。

面對新的藍海市場,儲能產業鏈企業紛紛入場。在2023年上半年大型儲能展ESIE和光伏展SNEC上,眾多企業紛紛攜工商業儲能新品亮相。據GGII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5月底,參與工商業儲能的系統集成商企業已超 200 家,這些企業多分布在華東和華南區域。

工商業儲能屬于用戶側儲能,儲能產品以直銷為主,面向的終端用戶使用場景和需求多樣,存在定制化程度高、安裝環節繁瑣、專業性強的特點,品牌、渠道和運維能力是儲能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盡管工商業儲能已經駛入快車道,但仍然存在多重因素制約著行業發展,主要包括如下三點:其一是仍有較大部分企業業主對工商業儲能認知不足,無法了解其作用和運維方式;其二是電力行業處于市場化改革過程中,業主對峰谷價差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較為擔憂,對工商業儲能持觀望態度;其三是工商業儲能項目初始投資成本較高,運營周期較長,一次性購買設備風險較高。

因此,工商業儲能仍需產業界共同努力推動,提升用戶端對工商業儲能的認知、降低初期投資成本、提升產品質量以適應快速發展的市場。同時隨著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加速構建,未來工商業儲能通過參與需求側響應等方式增加額外收益來源。

高耗能企業最為迫切

面對工商業市場,哪一類企業將會最先成為工商業儲能用戶?

藍皮書提出,高耗能行業的企業用電量大,參與電力市場的購電成本高,受限電政策影響嚴重,因此 使用工商業儲能進行節約電費和備電的需求也更為急迫。

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發布 〈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 年版)〉的通知》,高耗能行業主要 為五大類行業,分別是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 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根據 GGII 統計,國內高耗能行業主要分布在山東、廣東、江蘇和浙江等地,這些地區工業基礎較好,企業數量眾多,用電需求量大。在近年來“能耗雙控”政策頻出背景下,各地陸續出臺高耗能相關政策,地方實行限制高耗能企業用電總量、提高電價、限制用電時段等措施促進能耗減排,部分行業如水泥、電解鋁等已受到嚴重影響,出現減產、延后訂單交期等現象,影響到整個產業鏈的生產周期。

2023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高耗能、高排放企業電力消費中綠電最低占比,進一步推動高耗能企業加速轉型升級,節能降碳。未來高耗能企業將加速分布式光伏+儲能配建,用以提高綠電自發自用比例,同時利用儲能設備實現峰谷套利,幫助自身節約電費,避免拉閘限電帶來的停產風險。

如前所述,當前工商業儲能市場以第三方投資運營模式居多。第三方投資運營是投資運營方提供資金或引入資金來源并進行運維,投資運營方與企業將運營期間的收入按照比例分享。該運營模式一定程度上轉移了企業的投資風險,同時減輕其資金壓力。部分儲能集成商也兼顧投資/運營角色。

隨著浙江、江蘇、廣東等地工商業儲能政策陸續出臺及多地峰谷價差的擴大,工商業儲能在以上區域的經濟性顯現。同時在能耗雙控和限電背景下,企業對能源穩定性、獨立性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工商業儲能逐漸為終端客戶認知和接納。

需求端工商業企業配儲意愿提升,供給端切入工商業儲能賽道的儲能企業數量激增,2023年已經成為全國工商業儲能的發展元年。

工商業儲能三大壁壘

工商業儲能產品的具體門檻包括渠道門檻、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

首先,工商業儲能與電力、通信儲能等市場不同,其用戶群體多元分散,各行各業均有涉及。由于下游客戶群體具有定制化、多元化和分散化等特點,設備企業無法全面覆蓋全部客戶,因此需要設備企業根據自身資源,選擇合適的區域或者行業進行渠道構建、維護。這需要設備廠商與目標市場投資者、經銷商和售電公司建立廣泛且牢固的合作關系,客戶資源和渠道網絡門檻對于新進入者較高。

其次是技術門檻。由于工商業儲能系統的用戶是工商業客戶。相比集中式電力客戶,大部分工商業客戶群體缺乏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去評估產品質量和應對潛在的起火事故風險。同時工商業儲能電站對后期智能運維和軟件控制方面的要求更為苛刻,因此工商業儲能系統對于鋰電池的產品質量、軟件要求相比電力、通信儲能更高,除要實現高安全性和穩定性外,超長循環壽命、寬溫度工作范圍、高倍率、高體積能量密度也是行業需求方重點關注的指標。

此外,工商業儲能系統需求方對鋰電池和系統集成供應方的原材料、電芯到系統的設計經驗、后端軟件和AI技術研發、產品迭代能力要求較高。

最后是資金門檻。雖然工商業儲能在規模上遠不如集中式儲能,MWh以下項目的投資主要在百萬元級別,但考慮現階段業主方基本不會為項目出資,設備商為提高出貨規模往往需要與投資方合資,或者直接充當投資方直接持有資產。部分設備商也在探索設備租賃的方式擴大使用率。在此背景下,無論是哪種方式,項目的開展對設備廠商的資金壓力都是巨大的,設備廠商需要充裕的流動資金以防經營資金鏈斷裂。

發布人:jiayuting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工商業儲能】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