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鈉電池,風起就看能不能抓住了

來源:招商行業觀察 時間:2023-08-07 09:17:00

在動力電池不糾結 除了鋰還有其他選擇,中曾指出,目前最接近成功的是鈉離子電池。一文讀懂動力電池行業及企業中曾提到,寧德時代的鈉電池在研究中。

時間過去了2年,目前已經有幾十家鈉離子電池企業已初步研發出相關電池產品,并在儲能、自行車、數據中心等領域得到一定的應用。風刮起來了。

基本情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鈉離子電池相比于目前的主流電池,突出的優點在動力電池不糾結 除了鋰還有其他選擇,已有所小結,歸納一下是:成本低、可快充、低溫性能好、熱穩定性優異,而且從鋰電產線到鈉離子電池產線遷移難度小。

從這兩年公布及第三方評測的情況看,鈉離子電池產品的最高能量密度相比于磷酸鐵鋰電池150Wh/kg的能量密度仍存在一些差距,但已數倍于鉛酸電池約30Wh/kg的能量密度,而在過充電、低溫放電性能方面的測評表現則全面優于鋰電池。

目前全球鈉離子電池市場覆蓋的主要地區是北美、歐洲、亞太地區。從具體國家來看,全球布局鈉離子電池的國家主要有美國、英國、法國、中國、日本、瑞典與澳大利亞等。國內的鈉離子產業發展全球不落下風。

2022年,中科海鈉2GWh鈉離子電池量產生產線落地,開啟鈉離子電池量產元年。在鈉離子電池示范性應用方面,2022年10月,三峽能源安徽阜陽市儲能項目所包括的 30MW/60MWh 鈉離子電池儲能單元,是當前國內最大規模的鈉離子電池儲能項目。該項目相比于之前已經落地的鈉離子電池儲能項目規模提升數十倍。同時隨著產業的發展,鈉離子電池的團體標準等已經出臺,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方向和標準。

主要企業及產能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相關企業近80余家。以最近的一次行業第三方測評為例,近二十家企業送樣測評,部分企業送來多款產品測評,是目前規模最大的一次,一共有17家企業通過測評,中科海鈉、漢行科技、德賽電池、中興派能、立方新能源、漢行科技、華鈉芯能、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海四達、弗迪電池、鵬輝能源、?;履茉础⑿呛汶娫?、傳藝鈉電、嘉盛新能源、盤古鈉祥、昆宇新能源、蜂巢能源。在上述企業之外,還有寧德時代、蔚藍鋰芯、多氟多等在鈉離子電池方向上也有布局。

截止到2023年6月底,全國已經投產的鈉離子電池專用產能達到10GWh,相比2022年年底增長了8GWh,有研究估計2023年年底全國或將形成39.7GWh的鈉離子電池專用量產線,主要增加產能來自于已經進入實質性建設并進行設備招標的企業?,F有鈉離子電池企業的合計規劃產能已經達到275.8GWh,按照各企業的規劃進度,產能的爬坡、調試,包括上游供應商的配套、磨合,全行業要真正邁向產業化至少需要2至3年的時間。產能實現時間節點將是在2025年年底。于是,不少業內人士預測,2024年會成為拐點,儲能應用上,鈉離子電池的成本低于鋰電,到2025年有希望大幅度的成本下降,而具備優勢。

上述近百家企業,產業化進度不一,其中,中科海納、傳藝科技、猛獅科技、立方新能源、維科技術等已經實現項目投產。

興儲世紀、蔚藍鋰芯、多氟多等企業的量產線已經開始了實質性的建設、設備招標和設備進場等階段,其余大部分企業的鈉離子電池的量產線投資建設仍處于前期規劃中,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企業的產品還在中試、送樣階段,具備量產能力的只是小部分。

幾個觀點

1.鈉離子電池是未來方向的觀點沒變,產業的發展方興未艾,產業化進程有所提速,但是行業發展還處于前期的成長培育階段,相關的標準化工作也在起步階段。

2.產業化還在早期,雖然已初步滿足了產業化條件,但仍存在基礎研究尚不完備、核心材料亟待突破、組裝工藝仍需完善等問題,體積能量密度等性能指標也尚有不足,整體產業化步伐還有待持續推進,生產規模尚未鋪開,其綜合成本優勢沒有發揮出來。

3.鈉離子電池的應用,在用戶側儲能、數據中心和基站儲能等中小型儲能領域有望率先滲透,保證安全性不降低的前提下提高能量密度是當務之急。

4.鈉離子電池企業想要走的遠,在現階段一要有資金實力,技術研發才能連續投入;二是要有工程化能力,實現送樣中試量產的連續進化;三是需要有產業聯盟,要么自己一條龍,要么上下游能密切合作。

發布人:jiayuting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鈉電池】【鈉離子電池企業】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