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強配儲能“向左”,共享儲能“向右”

來源:Mr蔣靜的資本圈 時間:2023-08-14 15:25:46

新型儲能,混沌發展。

這廂,新能源配套儲能,利用率低下,經濟性不足,但投資積極性較高;那廂,共享儲能執新型電力系統牛耳,在容量管理、輔助服務和現貨交易等方面作用突出,但投資積極性備受困擾。

隨著新型電力系統不斷進化,新型儲能必須破繭前行,作為獨立市場主體的共享儲能必須擁有足夠的市場基因才能健康發展。


【資料圖】

計劃的強配儲能,虛火難繼

新能源配套儲能,不斷被詬病。此前中電聯數據,新能源配儲利用系數僅為6.1%,遠低于火電廠配儲的15.3%和電網配儲的14.8%。換言之,新能源配套儲能更多只是擺設,曬太陽。

目前,配套儲能的可行性并不在自身利用效率,而主要依賴于與新能源的打包,作為新能源的一部分來實現可行性,甚至變成了獲取新能源項目的“路條費”,名不副其實,畸形發展。

尤其隨著新能源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新能源對強配儲能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不降反增”,紛紛自愿當冤大頭,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強配儲能盡管備受詬病,但卻不乏埋單者,出手闊綽。

強配儲能差強人意,始作俑者是誰?

實際上,高層初期只有意向指導,不涉及“強制”,但地方為了讓新能源更好上網,讓電網更能接納,2020年開始陸續出臺強配儲能政策,而且愈演愈烈,不斷加碼。

目前,大多數省份都出臺了10%-20%、1h-4h不等的配套儲能要求,并作為新能源并網的前提條件。

實際情況超出預料。

近年,隨著特高壓建設和火電靈活性改造等因素,棄風棄光現象不斷好轉,我國風電、光伏利用率逐年提高,風電和光伏利用率從2016年的82.4%和90%分別提高到了2022年的96.8%和98.3%。這也與配套儲能較低的利用系數遙相呼應,配套儲能對新能源的消納促進作用值得商榷。

如今,強配儲能除了滿足地方政策需求之外,現實價值并不明顯,花費巨資如此安排的必要性令人質疑,叫停之聲已是不絕于耳。

市場的共享儲能,砥礪前行

強配儲能利用率低,共享儲能似乎是更優解。

2021年7月高層出臺《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探索建設共享儲能”,正式提出了共享儲能的概念,并將其放在了“獨立市場主體地位”的段落。

強配儲能更像是地方搞的計劃經濟,草莽發展,而共享儲能則是高層試圖推動的市場行為。

如果說強配儲能存在經濟上的浪費,那么共享儲能似乎更有必要性,不僅可以用于容量管理,還可以用于輔助服務,更可以參與電力市場現貨交易,可謂一箭三雕。

但是,理論豐滿,現實骨感。

目前,共享儲能的三個經濟性來源,容量租賃、輔助服務和峰谷價差套利,均存在不確定性。容量租賃依托于周邊的光伏、風電資源及規劃布局,而輔助服務則取決于電網的響應需求及電網結構,峰谷價差套利則取決于當地電力需求及電力現貨市場。

這三個收益來源的不確定性,阻礙了市場化的投資積極性,尤其是現貨市場還不完善,地區間差異也比較突出,也讓最應該確定的峰谷價差套利收益變得不確定。

相對于強配儲能的旱澇保收,共享儲能盡管面臨市場需求,但卻面臨需求不確定,風險較大,收益率模型難以構建,投資決策變得更加艱難,對專業性的要求也更高。

如果說強配儲能只是一個簡單的投資行為,甚至粗曠,那么共享儲能則是一個專業化的運營行為,進入門檻較高,不能指望政策“兜底”,需要對各類未來收益進行專業判斷和預測,這是一個技術活。

共享儲能,并不是親兒子

共享儲能定位“獨立市場主體”。

對比抽水蓄能,以電化學儲能為主的新型共享儲能,最大差別是啥?

除了功能上的先天差異之外,出身背景也是天壤之別,抽水蓄能的成本進了輸配電價,收益有保障,本質上是電網體系的一部分;而新型共享儲能不進入輸配電價,投資運營完全交給市場。

一個親兒子,一個野孩子。

對新型共享儲能而言,收益要靠自己。在市場化運營的背景下,其較大的初期投資,對未來收益的確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沒有足夠的可預測性,則很難具備經濟性。

從功能角度,共享儲能應該跟抽水蓄能一樣,成為電網的一部分,但實際上并未納入電網體系,而被推向市場,要求自力更生。

在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的初期,各項政策都在摸索,共享儲能定位為獨立市場主體,市場化不足的特點顯露無疑,推廣并不容易。

靈魂拷問,新型儲能的價值是什么?

回歸本源,新型儲能的價值是什么?

新型儲能的需求,跟新型電力系統的出現有關,而從“源、網、荷、儲”的生態來看,新型電力系統的根本就是“源”側新能源的占比不斷提高,對整個電力系統帶來了沖擊。

在新能源出力同時率不高的時候,傳統調節資源、特高壓等各級電壓能夠消納,而一旦超過一定的出力同時率,現有調節資源就會出現瓶頸。

目前,2022年風電和光伏的發電量占比已達11%,按照有關理論預測,當風電和光伏的發電量占比超過15%之后,對電網的沖擊就會跨過閾值,加速體現。

因此,當前必須未雨綢繆,對新能源占比提高可能的對電網的沖擊進行提前準備,包括特高壓、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等各種應對。

在新型電力系統不斷進化過程中,新型儲能的價值核心主要是兩個:

一是被動的容量價值和調峰調頻輔助服務價值,這個是因為新能源占比不斷提高,對電網的擾動越來越大;

二是主動的峰谷價差的現貨交易價值,這個是因為新能源、儲能成本不斷降低,電源側和用戶側市場化主體不斷增加,以及電力現貨交易市場的成熟,促進了峰谷電價差市場的出現。

這兩個價值,都跟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有關。

為此,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對新型儲能的要求是現實存在的,也是迫切需要的,但新型儲能尤其是共享儲能必須從這兩個方面尋找價值,或者說高層需要在這兩個方面為其創造價值,讓收益的確定性更加可預測,這樣才能促進獨立市場主體的投資積極性。

發布人:jiayuting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強配儲能】【共享儲能】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