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穩樓市”不是“保房價”,“房住不炒”定位不會變

來源:譚浩俊微信號 時間:2022-02-09 15:16:05

“穩樓市”不是“保房價”,“房住不炒”定位不會變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2月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月份,中國各地出臺的房地產相關政策超過66次,其中多以公積金政策寬松、人才租購房補貼等支持性政策為主。這是多月來中國房地產相關政策出臺最為密集的時段,比2021年1月份上漲57%。

從此前的持續收緊到現在的連續支持,地方在樓市調控問題上,積極性發生了極大改變。過去總是被動地對政策進行調整,現在可是主動地出臺支持政策,且都是非常具體、非常實在、非常有針對性的政策,目的就是提振市場,鼓勵廣大居民購房。

如果僅僅是鼓勵居民購房、提振房地產市場,倒也無妨。關鍵是,一些地方出臺的“調控”政策,是“保護”房價的,是不允許開發商降價售房的,這就讓人有點難以理解、難以接受了。因為,房價剛剛出現一些下跌,且不是持續下跌、全面下跌,而是有漲有跌、此漲彼跌,跌的地方仍比漲的地方少,跌的時間也比漲的時間少,地方就出臺“保房價”政策,顯然是與“房住不炒”定位相悖的,是不符合樓市調控目標的。

我們并不認為房價大跌是好事,就目前房地產與金融、與居民、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來看,房價大跌帶來的風險是非常大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但是,決不是說房價只能漲、不能跌,而是應當溫和下跌、小幅下跌,以適應居民收入增長需要,滿足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如果房價的整體水平,能在現有基礎上,通過一、兩年的時間,下跌10%——15%,對廣大居民來說,應當是比較好的結果,既不會對銀行帶來風險,也不會對已經購房的居民帶來傷害,更不會給開發商帶來影響。如果經歷了這樣的下跌以后,市場穩定了,居民購房的心態平穩了,相關的制度、政策也越來越完善了,那么,房地產市場也就平穩而健康了。到時候,就不要再利用行政手段調控市場,而是可以由市場自我調節、自我調整、自我穩定。

而現在,面對樓市出現積極變化,房價出現平穩,一些房價過高的城市出現下跌現象,地方政府卻率先坐不住,匆忙出臺樓市“調控”政策,特別是“保房價”政策,無法讓人理解,地方政府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要去“保房價”,殊不知,“保房價”的結果,必然是房價再度進入上漲通道,決策層和管理層也再度出臺嚴厲的調控政策。到時候,市場又將陷入震蕩狀態。

也正因為如此,地方政府應當非常明確,“穩樓市”決不是“保房價”,為了避免樓市大起大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穩樓市”、“穩房價”,但決不是“保房價”。“穩房價”與“保房價”是兩回事,“穩房價”能夠對“穩樓市”發揮積極作用,“保房價”只會讓樓市更不健康,秩序更亂。

也正因為如此,面對樓市出現的問題,特別是開發商資金鏈緊張的問題,可以采取一些措施,穩定市場,防范風險,但決不是重拾房地產依賴,不能借機通過“保房價”來刺激居民神經,讓廣大居民再生房價上漲恐懼情緒。

不僅地方,一些所謂的專家,也要把好自己的“嘴”關,不要胡亂發表不利于市場穩定的觀點。如某專家就公開表示,“從國家層面看,目前,最大的困境是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帶來的整個國民經濟不景氣”,把國民經濟遇到的問題,歸咎于房地產市場不景氣,言下之意,就是只要放開房地產市場,只要讓房價繼續回到上漲通道,只要繼續制造房地產泡沫,國民經濟就會立即景氣了。這樣的觀點,是相當有害的,是會造成輿論混亂的。

現在的實際情況是,要想穩定經濟增長,提升經濟應對復雜環境和抗風險能力,就要拋棄房地產依賴,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通過制造業的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為廣大居民提供更多、更好、更具質量的就業,從而更加積極有效地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提高廣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到時候,房地產市場發展也會更有基礎、更有條件、更有質量,而不是現在的房價泡沫支撐和水分浸泡。

因此,地方一定要擺正位置,可以“穩市場”,但決不能“保房價”,不能為了開發商利益和地方的眼前利益,讓房價重新回到上漲通道,甚至讓炒房聲再次響起。這是與“房住不炒”定位不符的,是必須堅決糾正的。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譚浩俊。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標簽: 房價 房地產 市場 居民 地方 政策 樓市 調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