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要拓寬視野,扎根民意,讓租賃房也有“家”的感覺

來源:譚浩俊微信號 時間:2022-04-05 14:30:12

為什么再難也要自己買房,為什么寧可當“房奴”也不愿放棄買房,為什么房價越漲越要買,概因一個字——家。在相當一部分人心里,只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才會有“家”的感覺。租住的房,條件再好,也不是家,也沒有“家”的感覺。

這就是中國人對住房和家的認識,也是大多數中國人為什么拼命掙錢買房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是說,如何讓租賃房也有“家”的感覺,讓租賃房不再與租房者心、房分離,確實是需要認真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問題,也正在受到一些城市的重視和關注,正在采取積極措施,解決租房者有“房”無“家”的問題,讓租房者也能像購房者一樣,“心”與“家”緊緊相連,租房與買房效果一樣,譬如杭州。

“當申請下來的時候,就像做夢一樣,終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了,雖然是租的,但是沒有任何違和感,我們就感覺是自己的家?!睆埾壬袊@道。

張先生是誰?張先生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是一位編劇,今年46歲,在杭州工作已經十幾年。除張先生外,還有來自河北、29歲的金牌講解員楊靜,以及即將結束兩地分居的85后小吳,他們到杭州工作的時間,少則10年,多則15年。作為首批入住杭州人才專項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住戶,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反復提及的是長租期、低租金以及物業管理細致貼心所帶來的安全感。

事實也是,拼盡全力、掏盡全家每個人的口袋,去買一處并不滿意的住房,目的就是想要有安全感,想住在里面有“家”的感覺。如果租賃住房也能帶給租房者“家”的感覺,豈不就能讓很多人消除買房的痛苦,能夠心情愉快地租房,而不要整天想著買房,想著如何省吃儉用、如何犧牲或降低其他方面的消費來購買住房。

很顯然,入駐杭州人才專項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住戶,由于這些租賃房不僅租期長,而且租金低,對入駐者來說,既不要擔心房東會“趕”其走,也不會因為租金太高而承受不了,沒有這些擔憂,這些房自然也就會有“家”的感覺,就能在這些租賃房中找到“家”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如果這樣的租賃房能夠全面鋪開,惠及更多人,那么,買房就不會再成為廣大居民、尤其是年輕人的首要選擇、緊迫選擇、艱難選擇,他們就會更加安心和舒心地投入工作,從而為城市創造更多財富,為城市發展增添更多活力和動力。

實際上,如果善于分析和思考的人,如果對城市的未來負責,就完全可以體會出,依靠房價上漲帶來的經濟增長,以及依靠居民砸鍋賣鐵形成的GDP,只能帶來一時的快感,一時的繁榮,且更多是虛假繁榮、沒有踏實感的快感。一方面,過度買房會讓廣大居民犧牲掉其他方面的消費,使綜合消費能力下降。特別是實體經濟、企業會因為其他方面的消費下降受到很大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另一方面,廣大居民、特別是年輕人,因為擔心房價上漲而超前買房,不僅會讓他們的幸福感大大下降,更會讓他們的創造力、創業熱情、創新動力(310328)受到很大影響,讓很多原本可以從事基礎研究的人才,也為了多掙錢違心轉向金融等行業,不愿呆在實驗室。

很顯然,這是非常不好的現象,必須采取措施,把年輕人再拉回到實體經濟、實體產業、實驗室中,讓他們能夠安心地在這些領域踏實工作。住房,無疑是解決他們后顧之憂非常重要的方面。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倒退到過去統一分配住房的時代,不可能,也不合適。社會只能進步,不能倒退。因此,租賃房市場發展,就成了重中之重。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也絕不是有房租就算達到目的。對地方政府來說,租賃房也必須有品味,要能夠讓租房者感受到“家”的溫馨和安心,能夠讓他們住在租賃房中具有真正的安全感、幸福感。

多數地方都在通過買房補貼來吸引人才,實際是不太正確的做法,至少是不太科學的行為。人還沒到,就先要求他們買房,為什么不能出臺補貼租金的政策,不能像杭州那樣,讓人才在租賃房中也有“家”的感覺呢?為什么一定要給引進的人才買房補貼呢?如果有長租公寓、且租金很便宜、配套很好,不照樣能夠引進人才,能夠吸引人才嗎?更重要的,如果人才離開城市,對地方也沒有傷害、沒有影響,可以說是“雙贏”。顯然,地方在考慮人才引進問題時,沒有更好地思考與研究,而都是在東施效顰。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譚浩俊。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