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過去10年漲幅最猛的區域,現在我勸你別買!

來源:大胡子說房微信號 時間:2022-05-17 13:10:03

上次從鄭州回來,心里就一直有個感慨:

規劃的力量真的無敵啊,連鄭東新區這個曾經的“鬼城”都被盤活,成了房價上漲的潛力板塊。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那些起死回生的“鬼城”。

2015年前后,全國住房庫存堆積,但是很多新區卻少有人居住,到了晚上漆黑一片,這些地方就被通俗地叫做“鬼城”。

先把時間撥回7年前,彼時“鬼城”是房地產行業的關鍵詞。

曾經一份知名的中國十大鬼城名單如下:

看到這個名單的第一眼,就會發現不少熟悉的名字:鄭東新區、惠州大亞灣、貴陽金陽新區......

沒想到,這些區域居然也“榜上有名”。

然而多年過去,這些曾經名聲在外的“鬼城”,現在早已換了模樣。

來,先看數據再分析:

如圖所示,如果把全國平均值作為參考點,僅有京津冀新城低于全國平均增長率;

當中的鄭東新區和金陽新區,分別是全國平均增長率的3.15倍和2.49倍。

人來了,帶來最直接的影響是什么?

曾經堆積如山的房子,正在被快速消耗。

消耗速度加快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房價像坐了火箭一樣上漲。

比如鄭東新區2015年開盤的瀚海晴宇,開盤價1.7萬元/㎡,而到2020年時最高賣到4.5萬元/㎡,漲了2.6倍;

比如金陽新區,均價從曾經的5000元/㎡,漲到2020年時最高的1.5萬/㎡,漲了3倍;

再比如惠州大亞灣,從2015年時的5500元/㎡,漲到如今1.7萬元/㎡,也漲了3倍。

意外吧?

這還真應了那句,曾經你對我愛答不理,如今我讓你高攀不起。

誰又能想到曾經無人問津的鬼城,如今卻成了房價上漲的香餑餑。

鬼城搖身一邊就成了房價上漲領頭羊,那是不是現在遍地的新區都能沖進去買了?

我勸你謹慎,今時可不同往日。

所謂的“鬼城”和“空城”依舊遍布全國,成了很多人買房投資路上的大坑,如果你剛好有投資需求,建議你掃碼添加我們的房產置業老師,進行免費咨詢,避免踩坑。

“鬼城”變身人氣新城,到底靠什么?

表面上看,是人口。

但更深層次其實是產業。

而產業落不落地,看什么?

城市規劃的力度。

——簡單理解,zf給到規劃集中全市甚至全省之力去引進產業,最后還要拼命搶人。

就像上面那些最終崛起的新城規劃,都是如此。

最終形成了一個完美閉環:規劃——產業——人口——房價上漲。

而我們都知道,在中國一件事情能否辦成,就看政策給不給力。

——想要發展新區,必須有一個宏大的規劃。

舉個例子,倘若鄭東新區不叫這個名字,房價還能漲嗎?

再比如東莞松山湖、合肥濱湖新區等,不都是一紙政策之后的順勢騰飛嗎?

這叫什么?

這就叫規劃的魅力。

當然,只有規劃后期沒有發展起來的新區也不少,差別就在于后續產業的布局和人口的流入情況能否跟上。

我們挨個重點來看。

首先,產業布局:

一個地方想要有錢,光靠賣地肯定不行,牛逼產業的布局和發展才是最核心的動作。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北上廣深為什么能夠聚集那么多人口?

就是因為工作崗位多,薪資水平高呀!

所以想要發展,必須要有足夠多的崗位,和足夠高的薪酬。

而在新區規劃的初期,一定是大量賣地建廠,吸引企業入駐,釋放工作崗位。

而能賺錢了,人口自然就慢慢聚攏過來。

如圖所示,賣出了土地建廠,企業入駐,工資開始上漲,最后人口也開始流入。

其次,人口引進:

人口想要大量流入,光靠產業自發吸引還遠遠不夠,還要“搶”!

目前中國行政意義上的600多個城市中,有180個城市的人口在流失,中國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人口密度在下降。

人口形勢出生率本就不容樂觀,大城市還在源源不斷虹吸。

因此新區規劃想要避免人口流出、最終淪為“鬼城”,必須“搶人”。

什么降低落戶門檻、給予住房補貼、一次性補助等各種政策手段,統統用上。

很多城市已經先后出臺了諸多人才引進政策:

其次,房價上漲:

根據規律,當工資超過其他同級別城市后的4-5個季度,人口流入就會明顯加快。

工資上漲了,人口大量流入,住房需求當然就大大增加,房價當然就會蹭蹭漲了!

經過這么一番整理就明白了:

有規劃布局、有產業發展、有人口流入,最后才有房價上漲!

從空城到新興潛力板塊,城市財富和房價的增長,卻始終逃不過“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的定律。

在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直線下滑的今天,產業的發展才是未來人口流入的關鍵。

現如今,再去討論那些已經復活的“鬼城”和潛力板塊,多少有點馬后炮的感覺。

畢竟,情況已經變了!

現在想要再發展一個新區,瓶頸越來越明顯了,所以現在去賭新區,風險太大。

為什么?

一是因為周期太長。

鄭東新區發展了10多年才成功崛起;

合肥濱湖新區從2006年開始規劃,經歷了十幾年才發展成熟;

貴陽金陽新區則是從2000年就開始規劃......

如今再去投資一個新區板塊,這樣的回報周期,顯然太過漫長。

二是因為產業增長會出現天花板。

上面說了,一個新區想要發展起來,光有規劃還不夠,還得引進產業。

但我們都明白,每年不可能有那么多新產業的誕生。

實際上很多城市產業的規劃都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同質化現象,什么大數據、新能源、生物醫藥,幾乎每個城市都在搞。

而形成規模的只有少數幾個早期布局的城市,大多數城市只能陪跑。

三是因為人口增長也很難繼續維持。

現如今全國城市間的搶人,已經白熱化。

經過10余年發展,才填滿人口的新區,未來10年后的新區又要靠哪些人來填滿呢?

現在的趨勢是人越生越少,房價越來越貴,人口只會往一二線城市成熟板塊更加集中,新規劃的板塊,很難搶到人。

所以說,過去的5-10年,買對了新區漲幅確實很猛,但從現在開始,難度卻越來越大。

但如果真要買新區,最后給大家幾點建議:

1.一線和強二線城市,才有能力盤活新區。

城市能級直接決定了新區的規劃高度和落地情況。

一二線城市在區域內的輻射范圍更廣,甚至還會拿到國家級政策的支持。

但最終想要發展起來,還得需要有錢投資,而一二線才有這樣的財政實力。

2.有產業的城市,才有轉移的希望。

這里所說的產業不是無中生有,而是依靠城市本身就有的產業,不斷發展變強。

比如青島海爾依靠原先的家電產業鏈成功向工業互聯網轉型;

合肥憑借原先的汽車制造,引進蔚來,向新能源行業進軍。

總而言之,有產業基礎的城市才有轉型升級和實現外溢的可能性。

3.現在還有人口增長的城市,才有人口流動的必要。

還有人口流入的城市,才可能實現城市中心的變遷,新區的發展才有機會。

換句話說,新區的人口需要從城市內部其他地方遷移過來。

而那些人口還在不斷流出的城市,發展新區的可能性能有多大,你品!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一點:

曾經的部分新區確實是房價上漲的潛力股,而如今的新區可能就是遍地的大坑了,投資跟著規劃沒錯,但規劃能否落地又是另一回事。

遍地的新區規劃,千萬擦亮眼睛。

在樓市全面放松的當下,千萬不要亂買房,順手關注一波大胡子說房,任何買房問題,歡迎隨時騷擾。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大胡子說房。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