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播資訊】“小步快跑”供地風向標顯現 武漢率先開啟第六批集中供地

來源:新京報 時間:2022-12-09 09:34:59


(相關資料圖)

12月8日,武漢市發布了2022年度第六批集中供地公告,本次集中供地共推出各類用地17宗,土地總面積約136.83公頃,總建筑規模約270.67萬平方米,起始價總額約234.65億元,將于12月27日至30日進行集中拍賣。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武漢也成為實行集中供地的22城中,首個發布第六批供地信息的城市。中指研究院土地事業部負責人張凱分析稱:“今年22城中多個城市開展多批次集中供地,截至目前,北京、杭州、南京、成都等14個城市發布了第四批次集中供地公告,南京、無錫、蘇州、武漢4個城市發布了第五批次集中供地公告,武漢是目前第一個發布第六批次公告的城市。”

12月8日,武漢市發布了今年第六批集中供地公告,共推出各類用地17宗。資料圖片

17宗地總起始價235億,首推城市更新用地

武漢市第六批集中供地共推出各類用地17宗,起始價總額約234.65億元。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供地首次推出城市更新項目。

該批次公告中P(2022)130號江漢區紹興片、131號硚口區古四社區等2宗地塊,為武漢針對老舊小區改造實施的首批城市更新項目。其中,130號地塊出讓面積3.05萬平方米,土地用途為商住,建筑面積11.92萬平方米,起始價21.87億元,出讓最高價25.16億元;131號地塊出讓面積2.37萬平方米,土地用途為住宅,建筑面積20.02萬平方米,起始價15.26億元,最高價17.54億元。

與此同時,武漢此次供地以中心城區優質項目為主。此次江漢、硚口、武昌、青山等區域均有多個優質項目供應,其中包含了江漢區電影制片廠項目,其為近年來該區域供應規模最大、總價最高的地塊,出讓面積5.7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2.53萬平方米,起始價66.86億元。該項目將與之前出讓的周邊地塊一起打造為集住宅、商業、商務等多種業態于一體的高端城市綜合體。

此外,為了積極支持區域產業經濟發展,此次武漢青山區推出4宗、約34.82公頃的工業用地,東湖高新(600133)區推出1宗科研用地。

根據公告,本次拍賣出讓地塊申請時間自公告發布之日起至12月26日17時止,交納競買保證金截止時間也為12月26日17時;拍賣出讓時間為12月27日至12月30日。

武漢土地市場低溫運行,地塊多以底價成交

由于土地市場低溫運行,房企拿地積極性減弱,多地在完成今年的供地計劃上都面臨一定程度的壓力。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11月24日,根據22個重點城市各自于今年上半年發布的市本級2022年全年供地計劃,22城計劃供應商品住宅用地12875公頃,實際供應土地面積7135公頃,供地計劃完成率僅55%。

作為22城之一,武漢此次成為首個開展第六批供地的城市,也和土地市場低溫運行相關。在本次第六批集中供地前,武漢已經完成了五輪集中供地,從前五輪的熱度來看,土地市場較為低迷,大部分地塊底價成交。

12月8日,武漢市第五批集中供地的第一場拍賣活動順利結束,共成交各類用地7宗,成交總金額26.67億元。其中,此次出讓的4宗涉宅用地,全部底價成交?;仡?1月29日第四輪供地情況,武漢共有6宗涉宅地塊成交,合計攬金約44.64億元,均以底價成交。截至目前,今年武漢土地市場累計成交金額627.45億元。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武漢啟動第六批次集中供地對于全國土地市場有較大的啟發。值得注意的是,供地批次增加或成為趨勢,當前土地市場和過去相比已有較大的差異和變化,全年少批次的供地模式容易造成土地市場流拍,或和房企的拿地節拍不吻合;現在通過增加更多批次,有助于減少一次性密集扎堆入市的操作,在當前房企資金較為緊張的情況下,有助于確保土地交易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多城靈活調整供地節奏,“小步快跑”或成常態

不僅僅是武漢,為了完成年度供地任務,此前參與集中供地的22城中,多個城市已經靈活調整了供地計劃。

據新京報記者統計,包括無錫、蘇州、南京、北京、杭州、廣州、天津、深圳、上海、成都、武漢等超十個城市已完成第四輪集中供地,南京等地進入第五輪供地階段。

不僅如此,此前,長沙率先發布通知稱,今后不再按年度批次推介土地,更改為年度常態化持續更新推介,成為我國第一個公開取消集中供地的城市。

同時,江西省住建廳發布《關于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落實強省會戰略支持南昌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將持續完善房地產政策,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力爭將南昌從“集中供地”城市名單中調出。

對此,張凱分析稱,“兩集中”(集中發布出讓公告、集中組織出讓活動)供地本意是貫徹“房住不炒”定位,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2021年以來,“兩集中”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穩地價”效果。但由于“集中供地”對企業資金要求較高,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土地市場低溫運行,地價上漲動力明顯減弱,且企業在資金壓力下,拿地愈發謹慎。此時,受土地市場持續低迷影響,此前部分自發跟進“集中供地”的城市已逐步恢復常態化供地,同時,22城中多地增加集中供地批次,降低拍地壓力??傮w來看,增加供地批次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而有的城市單批次供地數量減少,可以提高企業拿地積極性,減少流拍。

展望2023年,張凱預計:“短期來看,土地市場低溫態勢或難改,后續各地或會根據自身房地產市場情況對土拍模式做出適當調整,預計2023年‘兩集中’土拍模式也將通過‘因城施策’的方式迎來更多變化?!?/P>

新京報記者 徐倩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柳寶慶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