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焦點日報:叫停10多年后重啟!房地產,大招還有嗎?

來源:杠桿游戲微信號 時間:2022-12-23 05:29:50

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

2022年12月21日,證監會官網發文稱,允許符合條件的房企“借殼”已上市房企,允許房地產和建筑等密切相關行業上市公司實施涉房重組。


【資料圖】

房企借殼上市在2010年被實質叫停,如今再獲肯定,引發市場關注。

文章還說,大力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全面落實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繼續實施民企債券融資專項支持計劃和支持工具,更好推進央地合作增信共同支持民營房企發債。落實好已出臺的房企股權融資政策。

同時,加快打造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板塊。

回顧近段時間以來,政策面對房地產的支持簡直數不勝數。暖風不斷,樓市信心能恢復嗎?2023年房地產會好嗎?杠桿游戲覺得關系的其實不僅僅是地產,而是更多。

1

房地產最強暖風吹個不停

過去一年多時間,地方和金融機構在購房準入門檻、稅費、首付、利率等方面,其實一直在放松。但是對樓市提振的效果不明顯。

原因大家都懂。

進入2022年12月,我們深刻感受到,最高層提振包括房地產信心在內,讓經濟生活更好恢復的決心。

也正是因此,房企借殼上市被叫停十余年,如今重獲支持。

其實近期,除此之外,最高層級的政策暖風不斷。

1)比如12月14日,《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對外發布。第一部分“全面促進消費,加快消費提質升級”就提到,“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變,希望促進居住消費健康發展。加強房地產市場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在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同時提到無障礙設施建設,促進家庭裝修消費,增加智能家電消費,推動數字家庭發展等——房地產產業鏈很長,非常重要,當然,上述措辭也讓部分朋友感到提振可能不夠,既要又要,怎么行?

2)12月15日,劉副總在第五輪中國-歐盟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上發表書面致辭,在發言中提到“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對于明年中國經濟實現整體性好轉,我們極有信心?!彼赋?,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針對當前出現的下行風險,我們已出臺一些政策,正在考慮新的舉措,努力改善行業的資產負債狀況,引導市場預期和信心回暖。未來一個時期,中國城鎮化仍處于較快發展階段,有足夠需求空間為房地產業穩定發展提供支撐。

再次強調支柱產業,提振市場信心意圖明顯。

3)12月15、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

會議提出要堅決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4)11月以來,以“金融16條”為代表,允許房企債務展期并加大對房企融資支持力度、后續商業銀行積極跟進落實資金支持、“第二支箭”“第三支箭”先后落地,一定程度改善了房地產企業的資金面。

圖表來源|中銀證券(特此感謝)

據各機構數據,三箭齊發,房企們至少獲得了3、4萬億元的授信。

一些房企還發布了股權融資計劃。

2

信心是個綜合性問題

盡管此前也有各種救市,但11月的地產表現依舊不好。

前11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21250萬平米,同比下降23.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6.2%。商品房銷售額118648億元,下降26.6%,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8.4%。

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5203萬平米,同比增長10.0%。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18.0%。

前11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36313億元,同比下降25.7%。

其中,國內貸款15823億元,下降26.9%;利用外資66億元,下降26.6%;自籌資金48994億元,下降17.5%;定金及預收款44601億元,下降33.6%;個人按揭貸款21870億元,下降26.2%。

12月20日,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6.0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5%。

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1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4%。

2020年前11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6.51萬億元,同比增長12.9%。

2021年同期,該數字為6.76萬億元,同比增長3.8%。

各地也想了很多辦法,比如付款周期延長,增加供地輪次,找人兜底。

從銷售和買地角度,我們可以感受到,市場信心尚未恢復。

房地產信心,在杠桿游戲看來,不僅僅是房地產的,而是對經濟和個人有沒有信心。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開始到12月20日的國常會,對此有全盤的思考。

比如最近這一次國常會說,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為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推動經濟運行由下滑轉為回穩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這些政策措施仍有釋放效應空間,特別是重大項目建設和設備更新改造,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對擴投資帶消費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現在工作做好了對明年穩增長也會起更多成效,要抓住時間窗口,狠抓政策落實。

具體來說:

一是對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抓好填平補齊,確保全面落地。

二是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和設備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符合冬季施工條件的項目不得停工。

三是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支持民營企業提振信心、更好發展。支持平臺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結合實際促進服務消費有序恢復。落實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交樓和房企融資等16條金融政策。

為國際貿易投資洽談提供最大程度便利。隨著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的有序推進落實,要統籌協調保持經濟回穩態勢,為明年經濟增長打好基礎。

特別是第三點,太重要了?,F在重心回到經濟上來,困難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我相信只要堅持走正確的路,我們信心逐步是可以恢復很多的。

當然,要恢復到過去“買房就是賺錢”的階段,也不現實,且是中國經濟不能接受的。

無論如何,2023年經濟大干一場,是非常迫切的。

3

2023年樓市走勢:信心捍衛年

國海證券的夏磊老師做了一份“2023年房地產市場展望”的研報,杠桿游戲看完覺得很多分析和判斷非常不錯,我簡單介紹一下,并談談自己看法。

1)2022年供地少,明年新增住房供應有小缺口。當前已供地量僅為去年全年一半左右。2022 年前11月,全國住宅用地共成交規劃建筑面積9.1億平米,占去年全年的 51.4%,與往年成交量相比,供給不足。

2019-2021年全國住宅用地成交建面分別為:21.0億平米、23.5億平米、17.7億平米。

圖表來源|國海證券(000750)(特此感謝)

當然,2022年尚未結束,12月還會有些供應。但2022年整體供地少,這是無法逆轉的。

2023年,杠桿游戲認為,這會反映到開盤上。

2022年預計全國商品房銷售13億平米、商品住宅銷售11.4億平米,假如明年銷售略有提升,那么2022年的土地供應顯然有點不夠。

當然,現在市場上存在很多開工未銷售、甚至未開工的歷史地塊,總體上2023年新房供應基本平衡。

2)一線市場可能熱度較高。2022年前11月,一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建面2643萬平米,占全國比例為2.9%。全年預計2800萬平米。

預計2022 全年,一線市場住宅銷售3773.3萬平米,2023年預計住宅銷售3848.4萬平米,那么2022年給供地,顯然會出現一些缺口,要靠存量項目供給。

總體而言,2023年一線市場起碼不會更差。

3)二線城市處于供需平衡的臨界點。國海證券預計二線城市2023年住宅供給存在 0.1億平米左右的缺口。

2022年前11 月,二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規劃建面2.1億平米,占全國比例為22.8%,預計全年二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建面在2.2億平米左右,假設100%形成有效可售供應,對應明年2.2億平米的住宅供給。

如下圖,預計2022年全年住宅銷售2.1億平米,2023年2.3億平米,那么將有0.1億平米缺口要靠存量項目供給。

圖表來源|國海證券(特此感謝)

二線市場當然也是要細分的,熱點城市2023年的供需缺口或許更大。

4)三四線市場可能還是疲軟,有供給過剩風險。三四線城市供地總體充足,不缺地,缺人、缺韭菜。

保交樓,大概比什么都重要。這是決定更多人是否愿意買房的基礎。

綜上,杠桿游戲認為2023年無論房地產還是經濟,非常重要,如果2023年能穩住、止跌回升,2024年及以后,我們的信心才會更足。

2023年,我覺得可以定位為“信心捍衛年”。

本文未標注出處的圖表,均源自官方公文,特此說明并致謝

Ps:如果覺得文章不錯,也請幫忙點個“在看”唄。杠桿游戲歡迎桿友來稿,我們有稿費哦,可加alioyer投稿

任耀龍律師團隊

為杠桿游戲提供版權及法律服務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杠桿游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