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全球播資訊】李宇嘉:如何看待深圳連續兩年二手房成交量腰斬式下行?

來源:中新經緯 時間:2023-01-05 07:31:36

中新經緯1月4日電 題:如何看待深圳連續兩年二手房成交量腰斬式下行?

作者 李宇嘉 廣東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資料圖片)

根據深圳市住建局公布數據,2022年深圳二手住宅共成交21701套,較2021年成交量下滑46.68%,成交接近腰斬。其中,月均成交僅約有1808套,日均成交量約為59套。從成交面積來看,2022年深圳二手住宅成交面積為207.04萬平方米,較2021年下滑42.89%,遠低于北京、上海1334萬平方米、1330萬平方米的成交面積。

2022年全年,國內熱點城市的二手房交易套數都在下跌,比如北京下跌了27%,杭州下跌了39.4%。如此來看,深圳下跌47%也并不算出奇。關鍵的是,如果看2021年,北京二手房交易套數上漲了15%,杭州下跌了22.2%,深圳下跌了58.8%。也就是說,深圳連續兩年的二手房交易量都是“腰斬式”的下滑。

從交易規模來看,2022年,深圳二手房交易數為2.17萬套,北京交易總量為14.06萬套,深圳還比不上北京成交量的零頭。在2020年之前,深圳二手房交易量大約為北京的55%左右。進入了2021年,深圳二手房交易量僅相當于北京的1/5。從特大熱點城市橫向對比來看,下跌實在太過明顯。

那深圳二手房為何連續兩年呈現腰斬式下行?

首先,2018-2020年連續3年,深圳二手房交易持續正增長,透支了一些需求。特別是2020年,深圳的二手房交易量達到了9.4萬套,僅低于2015年的12.5萬套,成為歷史成交的第二高位。在房價比2015年翻一倍的情況下,能達到如此高的交易量,深圳市場難能可貴。

其次,2021年,深圳開啟推出二手房參考價政策,對二手房進行了定向“去杠桿”,打破了二手房過去坐地起價、杠桿式拉升的投機炒作鏈條,再加上2020年“7.15”調控以后,購房者在深圳入戶三年才能買房,這對購買力進行了強有力的限制。購買力和杠桿雙重發力,調控二手房,導致之前靠杠桿拉升的房價,無法獲得支撐開始降價出售,又反過來降低了市場預期,造成了深圳二手房掛牌量迅速攀升的局面。

再次,深圳供給端改革開始見效,包括土地供應端“放量供地”,且推出了“限地價、限房價”的大招,而價格限定、供應量大的新房開始分流需求,導致房價一直處在“云端”降下不來的二手房開始了去泡沫過程。此外,政策推動下,保障房供應也開始分流需求,包括人才房、安居房、公租房、保租房等。整體上,一旦房價上漲預期不再,大家便不再積極買房,而是去申請性價比高的保障房。

上面關于需求端調控、供給端放量的政策,與其他熱點城市相比,深圳的二手房成交回落幅度如此之大,也與之前深圳部分區域前期泡沫太重有關,包括深圳寶安中心區、前海、后海、光明等區域,2021年及之前都存在投資客炒作的現象,尤其是學區房的炒作更為突出,甚至也出現過房價在半年之內上漲50%的現象。最終,深圳市場表現為前期漲價漲得快,后期價格回落也就快。

試問2023年,深圳樓市能否有所起色?

我認為主要取決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前期累積的泡沫能否褪去。目前來看,除少數片區明顯降價以外,深圳大部分區域房價仍明顯高于2020年的房價水平;二是疫情后對需求端的修復。疫情疊加金融、地產、互聯網等行業整治,再加上機關企事業單位薪水下降,深圳中產的購買力大不如從前;三是深圳當下的調控政策能否松動,比如入戶三年才能買房、二手房參考價、認房又認貸、限售5年等,但目前來看這些政策松動的可能性比較小。

綜合來看,我們認為,至少在2023年上半年,深圳二手房還將在低位徘徊,市場也會一直持續到絕大多數二手房按照參考價成交,房價降到了購房者可以承受的水平上,才有可能顯現出新動向。(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李惠聰

編輯:郭晉嘉

責任編輯:

標簽: 中新經緯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