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視點!春節樓市的新變化

來源:證券時報 時間:2023-01-31 11:35:38

【環宇雜談】

希望兜底保障、社會保障、失業救助等舉措能持續發力,為民眾創造更多安全感。這樣,無論地產還是汽車行業,都有發展新動力(310328)。


(資料圖片)

李宇嘉

節后開工,很多記者問我,有媒體披露的數據顯示,兔年春節,很多城市新房市場“零供應、零成交”,這是怎么回事?相比歷年,今年春節樓市的“話題熱度”應該是最低的了。疫情憋了三年,多數人“就地過年”,哪也不敢去。今年春節前好不容易放開了,都撒花兒外出了。出行的路徑也很清晰,要么回老家看望“陽康”的父母,要么到省內外甚至境外度假去了。

人都走了,要么在景區,要么在老家和父母敘舊,誰還去看房呢?房子賣給誰呢?所以,越是熱點的城市,新房成交越少。平安證券統計,春節假期7天,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積0.57萬平方米,約為2022年春節同期的18%,為2019年春節同期的20.3%。諸葛找房統計數據顯示,廈門、杭州、廣州、深圳等熱點城市,春節期間基本無成交。

再說,大多數城市的房價還在跌跌不休,想買房的也持“等等看”的心態,春節假期更是無心看房買房。另外,多數城市以“賣一買一”的置換需求為主,手上的二手房賣出去,才能湊齊買房款。但去年以來,包括深圳在內,絕大部分城市二手房急速凍結。買家無心買房,賣家不愿打到骨折,買賣意愿鴻溝無法填補,存量房成了真的“不動產”,交易顯得冷清。

既然大家無心無意,開發商也沒有積極性推新貨,大多數城市新增供應為零。“不打烊”的在售盤,也都是庫存。一來,新年伊始,營銷的壓力不大;二來,春節前密集地“陽過”,高危的營銷條線人員相繼倒下了,干脆早點兒放假,期待今年再發力;三來,政策很明朗,要全力扶持樓市消費,但需求端還在休養生息,現在推盤大概率會遇冷,等到“小陽春”再說吧。

不過,返鄉的人多了,對“返鄉置業”有一定提振??硕鸾y計,35個城市春節期間合計有96個熱銷項目,其中63個位于三四線城市,占比66%。從新房市場看,一二線城市不及三四線城市。返鄉置業主要有幾類人群:一是過去三年響應“就地過年”,積累了部分返鄉買房的需求,特別是婚房;二是想給父母改善居住環境,降低疫情沖擊,或方便照顧父母。

當然,也有看到有政策紅利(比如利率降至3.8%、大折扣、送車位等),激發了買房意愿。返鄉置業集中在幾個勞務輸出大省,比如江蘇、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的三四線城市。不過,內地多數三四線城市房價陰跌了2年左右,且還在繼續下跌,返鄉置業的量并不大,只是比2021-2022年死水微瀾的局面好一些,遠無法與2016-2018年棚改高峰期比擬。

同時,返鄉置業只是短期內外地流入了增量資金,而本地購買意愿仍比較疲軟。一方面,本地家庭多數有2套房;另一方面,近年來建筑業、房地產、裝飾裝修、線下消費不振,就地城鎮化增加的人口,其就業和收入受沖擊。加上前面講的二手房很難賣出去,新房庫存大,本地居民又沒有多少積蓄,春節期間返鄉置業增加,也并未給內地三四線樓市帶來很大改觀。

此次返鄉,筆者發現,老年人的居住環境亟待改善。整體上,內地三四線城市人口外流,留守老人或落單老人多,且多居住在老舊社區,面對“陽了”以后的并發癥或“沉默性缺氧”,如果沒有子女或社區的及時救助,將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由此想到,這些年我們建設了很多房子,硬件還算過得去,但社區和物業管理等“軟件”跟不上,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

可喜的是,即便疫情沖擊下一些行業景氣回落,有的家中老人生病或去世,但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未變,他們能盡快回到奮斗創造美好生活的場景中。比如,前幾年大家“排浪式買房”,現在到了“排浪式換房”的又一個住房消費高峰。不同的是,過去信心滿滿,未到初七就有人奔赴工作崗位?,F在,信心弱了些。希望兜底保障、社會保障、失業救助等舉措能持續發力,為民眾創造更多安全感。這樣,無論地產還是汽車行業,都有發展新動力。

(作者系房地產資深研究人士)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特此說明。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