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房玲等:建業地產現上市首虧,資金壓力仍待緩解

來源:中新經緯 時間:2023-04-10 21:47:46

中新經緯4月10日電 題:建業地產現上市首虧,資金壓力仍待緩解

作者 房玲 克而瑞研究中心企業研究總監


【資料圖】

洪宇桁 克而瑞研究中心研究員

2022年,河南房地產市場整體下挫明顯,尤其民營房企銷售下滑嚴重。在河南房地產業,建業地產是當之無愧的“河南王”。近期,公司發布了2022年年度財報,數據顯示,建業地產30多年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河南省市占率降至3.5%,仍占領先地位

2022年,建業地產的合約銷售金額約為240.49億元,同比減少了60%;合約銷售面積約為344.9萬平方米,同比減少了57.8%。由于銷售規模大幅下滑,建業地產在河南省的市占率同比下降了3.4個百分點至3.5%,算上中原建業的相關數據后,建業集團在河南省的市占率也同比下降了4.9個百分點至6.4%。

建業地產雖然在河南仍保持領先地位,但領先幅度已經大幅減小。2022年,建業地產銷售的權益比例為64%,相較于2021全年的65%又降低了1個百分點,企業銷售的權益比例從2019年開始已經連續3年持續下降。

2022年,鄭州地區對建業地產的銷售貢獻率為13%,同比下降了11個百分點,洛陽貢獻率也降低了6個百分點,相較之下,商丘的貢獻率提高了7個百分點,其他城市的銷售貢獻率變化不大。近年來,高溢價的鄭州地區對建業地產的銷售貢獻率整體呈逐年下降,企業在鄭州市場競爭力有所減弱,而隨著其他財務狀況較好的企業持續開拓鄭州市場,公司面臨的競爭壓力可能會越來越大。

建業地產將2023年的銷售目標定為320億元,全年可售貨值預計為517.4億元,按此計算全年需要達到62%的去化率才能達成目標。從存貨和銷售情況來看,建業地產2022年的去化率約為56.7%;2023年的可售貨源中現有存貨占比超過了35%,加之市場的不確定性,2023年達到62%的去化率仍需努力。

投資支出降低,總土儲規模尚可支撐2-3年發展

2022年,建業地產僅在商丘、駐馬店和三門峽通過股權合作新增5個項目,新增土地建筑面積為61.5萬平方米,同比減少92.4%,公司為保持資金鏈穩定大幅減少了投資支出。

截至2022年底,建業地產的總土地儲備建筑面積為4698萬平方米,相較于年初減少12.07%,其中權益建筑面積約為3400萬平方米,總土儲權益比例約為72.4%,相較于2021年底略微提高了0.4個百分點,仍然保持較高水平。

從貨值規模來看,建業總土儲建筑面積對應的可售貨值約為1442億元,其中庫存資源183億元,在建待售資源214億元,未開工資源1045億元,仍足夠支持企業2-3年的開發。

公司毛利率下跌,非經營性虧損占八成

2022年,建業地產共實現營業收入240.83億元,同比減少了42.6%,其中銷售物業收入為234.67億元,同比減少了42.4%,銷售收入的大幅減少除因為近兩年銷售規模持續下降外,部分原因來自疫情反復導致工程進度延緩,結轉收入減少。

截至2022年底,建業地產整體尚有已售未結銷售額約526.54億元,預計將于未來三年內結轉完畢,企業未來營業收入仍有一定保障。

在盈利性指標方面,2022年,建業地產的毛利率同比大幅降低8.3個百分點至7.9%,主要是因為企業為加速去化而打折銷售的物業陸續交付結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建業地產526.54億元已售未結銷售額對應毛利為30.63億元,毛利率僅有5.8%,因此企業的毛利率水平短期內仍將處于下行通道。

2022年,建業地產的凈利潤以及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8.19億元以及-75.61億元,企業出現較大虧損。一方面是因為建業計提了存貨減值23.7億元,投資物業公允價值下跌了14.1億元,以及出現了其他非經營性虧損 17.7億元。另一方面,建業的銷管費用率同比提升了4.38個百分點至9.92%,再加上合聯營業務虧損,即使扣除減值等影響,企業核心凈利潤也出現了虧損,企業在2023年是否扭虧為盈仍有待觀望。

資金情況承壓,能否緩解有待觀察

截至2022年底,建業地產持有現金約為43.52億元,較于2022年初減少了55.8%;總有息負債為236.61億元,較年初增長7.8%,其中短期有息負債為128.85億元,占比增加了23.7個百分點至54.5%;現金短債比為0.34,若扣除預售監管資金等受限制現金,資金缺口更大。

此外,1-2年到期債務占比為31.2%,企業平均債務償還期限也從2021年底的2.2年降至1.7年,近兩年債務到期壓力將持續。由于儲備減少,企業權益大幅減少了73.9%至33.28億元,因此凈負債率相比于年初大幅提高了485.3個百分點至580.2%,剔除預收賬款的資產負債率為96.2%,三條紅線全部踩中,未來壓力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負債結構方面,建業地產境內和境外的有息負債分別占43%和57%,企業境外的剛性負債占比較大。截至2022年底,建業地產還有約135億元人民幣的美元債將在未來三年內償還,其中2023年將會出現約60億元人民幣的美元債集中到付,在房企境外債券違約持續發酵背景下,境外債的展期以及交換難度較大,也將加劇企業壓力。由于境外債券占比較高,截至2022年底,建業地產的融資成本為7.8%,處于較高水平。

除此之外,建業短期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規模高達371.64億元,同比增長13%。根據上海票交所公布數據,建業地產截至2023年2月底已經出現超過17.37億元的商票逾期,這也將進一步加大資金鏈壓力。

在流動性壓力劇增背景下,建業也在想辦法積極自救。企業在2022年成功引入河南鐵建投集團的戰略入股,同時也獲得了河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從五大行以及中原銀行獲得了約573億元的戰略授信額度,并且也在持續變現資產盤活資金。在這一系列動作支持下,建業的流動性壓力可能得到一些緩解,但企業是否能夠平安走出流動性危機仍然有待觀察。

4月3日,建業地產就境外債務態度進行調整,就2023年到期的3筆9億美元有限票據提出邀約交換,交換后債券將延期兩年至2025年,上述交換若能完成,2023年建業地產的資金狀況將有可能得到較大程度的緩解。(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李惠聰

編輯:付健青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