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環球報道: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以公正高效權威司法促進全面依法治國

來源:法治日報 時間:2023-10-16 16:04:21


(資料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出專章部署,特別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人民法院如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做實以審判工作現代化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如何在這場深刻革命中盡快跟上、適應?10月12日,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舉行形勢與任務報告會,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以公正高效權威司法促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專題報告。

報告中,張軍立足國內外發展形勢、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需求、法治中國建設進程,結合人民司法事業發展沿革和人民法院的職能作用,闡釋了如何理解、融入、推動這場深刻革命。人民法院具體應該如何做?張軍指出,“根本在于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綱’和‘魂’自覺融入審判執行工作全過程、各方面,用以統領、引導審判理念現代化,以審判理念現代化促進各項工作現代化。”審判理念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能動司法。案件受理是被動的,不能主動攬案;審判必須依法,不能想當然擅斷,但人民法院的工作完全可以而且必須是能動的。在黨的絕對領導下,積極地、充分地、深刻地理解運用國家法律制度,更好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服務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厚植黨的執政根基。

張軍結合翔實的數據和具體案例,展示新時代人民法院如何聚焦公正與效率,落實落細能動司法。他指出,人民法院要有更高站位,有對社會的深刻理解、對公眾情感的準確把握、對當事人訴求及理據的精準辨析,在法律規范的裁量空間內,確定效果更好的處理方案。同時,更加注重裁判說理、辨法析理,努力使司法審判對法律條文的“文本法”適用,符合包括當事人在內的人民群眾感受的“內心法”。

圍繞做實做好“抓前端、治未病”,積極、能動融入和服務國家和社會治理,張軍指出,“深刻把握個案辦理與社會治理的關系,下決心把更多精力、資源投入到訴源治理工作中,助力、促進把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落實。”結合最高法近日發布的《關于優化法治環境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指導意見》,張軍強調,要能動、深化落實黨中央對民企平等保護的政治要求,會同相關部門合力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在審判、執行工作中積極延伸司法職能、引導企業守法合規經營,促進民營經濟在法治軌道上健康發展。

“人民法院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的最大政治優勢,把講政治和講法治有機結合起來,依靠黨的領導、爭取各方面支持,以‘我管’促‘都管’”“進入法院的案件不能簡單一判了之,要把困難想在前面,會同各方面多做些工作,實現雙贏多贏共贏”“堅決、自覺接受黨委領導監督、紀檢監督、人民監督、民主監督、訴訟監督、輿論監督等,特別是要抓好‘三個規定’落實”……結合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張軍闡述了如何在黨領導下促進形成全面依法治國的強大合力。

責任編輯:

標簽: 張軍 習近平 法治 審判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