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科學 > > 正文

杭州未來科技城國際會議:公布了6項智能科學與技術成果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20-09-03 16:09:20

近日,在杭州未來科技城國際會議中心,之江實驗室對外集中公布了6項智能科學與技術成果與3份人工智能領域白皮書。其中幾項成果已進入產業轉化階段。

“我們布局的是科學—技術—工程全鏈條的創新,開展從前沿理論方法到關鍵技術攻關,再到平臺系統研究的貫通式科研。”之江實驗室副主任鮑虎軍介紹說,實驗室通過重大戰略任務牽引、重大裝置平臺支撐以及全球化的開放協作,開展大兵團作戰,全面提升科研效率,推動了一批前沿科研成果加速形成。

“作為首個進入之江實驗室數字健康成果轉化基地的重大項目,我們研發的多中心智能醫學信息平臺可以從‘沉睡’在不同醫療機構的海量醫療數據中打撈出有用信息,實現對腎臟病、肺癌、腸癌、小兒抽動癥等疾病的早期篩查。”之江實驗室網絡健康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李勁松教授說,該平臺已接入浙江省內多家大型三甲醫院,覆蓋1400余萬患者的真實診療數據的,并構建了超大規模完整電子病歷知識圖譜,實現了原始數據不出醫療機構情況下,多中心臨床信息共享及深度利用。自主研發的同態加密方法與國外同類技術相比,數據安全性提升1024倍,處理速度提升10倍以上。

無獨有偶,在智能醫療方面,為解決在體亞細胞量級的病理研究和多器官診療一體化的難題,之江實驗室聯合國內優勢研究力量,自主研制了超細徑高分辨立體顯微內窺成像系統。該項目負責人、之江實驗室超級感知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青教授在發布會現場介紹說:“我們已經實現了微米量級的成像,突破了大視場共聚焦拼接、多模態集成封裝、高精度立體圖像重建及智能分析等多項核心技術,建立了基于顯微內鏡的在體組織病理學診斷臨床評價方法,并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關鍵核心部件。”

目前,超細徑電子內窺鏡樣機已進入產業化階段。這套系統未來將實現多器官在體“光活檢”,填補國際空白,為消化道癌癥的早期診斷和手術治療提供新的技術路徑。

當天,之江實驗室還發布了《敏行而慎思——開展人工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等系列白皮書研究成果。“作為改變未來的顛覆性技術,人工智能為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能力和水平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給法律法規、倫理道德等方面的社會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之江實驗室科研發展部部長趙志峰在解讀白皮書時說,之江實驗室成立了人工智能社會研究中心,圍繞養老、環境治理、教育等領域在開展長周期、寬區域的人工智能社會治理實驗,著力評估人工智能的潛在社會影響。( 記者 江耘)

責任編輯:

標簽: 6項智能科技術成果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