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旅游 > > 正文

環球短訊!別讓“報復性宰客”傷害旅游市場復蘇

來源:新京報 時間:2023-01-29 10:09:39

春節消費紅火,旅游業更是迎來了久違的旺季。不過,旅游的“報復性消費”也讓一些人回到老路,個別地方再次出現了宰客現象。


【資料圖】

如熱門旅游地海南三亞,1月27日公布的5起旅游市場典型違法案例中,多數就是調換海鮮材料、未落實裸秤銷售、私改價格等熟悉的套路。另一個旅游地廣西北海,也有游客反映就餐消費時被宰,“4個菜1500塊”。

對此,“北海市場監管”官方微博1月28日發布通報稱,當地執法部門經與市內多家同檔次餐廳進行價格比對,該店定價基本符合春節期間海鮮餐飲消費價格;經與北海海產品市場當日價格比對,該店四類海鮮產品經加工、烹飪后的價格在合理區間。但該店家存在支付出租車司機回扣招攬客人、未與消費者充分溝通即匆忙配菜下單、部分海鮮經烹飪后分量略少等問題,相關部門已責令該店家停業整頓、限期整改并立案處罰。

旅游旺季伴隨著宰客,似乎已經成了行業痼疾,各地也都有針對性執法。但茲事體大,如今已不能單純用執法的視角去看待,理應上升到維護城市形象、旅游品牌的高度嚴肅對待,別讓“報復性消費”成了“報復性宰客”。

此次,北海執法部門處罰商家的理由是,店家存在支付出租車司機回扣招攬客人、未與消費者充分溝通即匆忙配菜下單、部分海鮮經烹飪后分量略少等問題。實事求是地說,這些都是較為隱形的欺客宰客手段,日常消費中很多人也會有類似的遭遇,卻很少引起重視。

當地此次執法倒也是一種提醒——何為宰客,或許也要有新的理解。不是說“天價海鮮”才構成宰客,不是說明顯的缺斤少兩才算宰客,那些走偏的獲客手段,那些隱秘的誘導消費行為,可能更為常見,其“殺傷力”也不可小覷。

因為,在遭遇這些消費陷阱時,消費者明面上的損失可能不大,但如果從旅游體驗角度來看,的確說不上好。而這種“宰客”對一個旅游城市而言,負面影響同樣不可忽視。

要知道,類似事件發生后,很多修復形象的嘗試都很難得到外界的認可。出門會遭遇多少宰客現象,又有多少消費陷阱,對于還未出門旅游的人來說,如果這些都是未知數,就會影響其旅游目的地的選擇。

尤其是,經歷艱難的三年疫情后,人們的旅游熱情、消費信心并沒有消退,剛剛結束的春節“黃金周”,旅游市場收入已經恢復至2019年同期7成,甚至為2023年全國經濟復蘇開了好頭、打下了基礎。對于旅游城市來說,都曾遭受過疫情的嚴重沖擊,更應珍惜如今這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別讓個別宰客事件,嚇退各方游客。

畢竟,宰客容易,收拾爛攤子卻很難。旅游城市長遠發展,必須依靠游客樹立好的口碑。在當前社會,旅游早已不是一次性消費,而是不少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尤其是社交媒體時代,口碑的影響越來越明顯。針對旅游宰客現象,除了建立日常規范,嚴厲處置極端事件,并公開問責,或許是執法者的不二之選。

說到底,把旅游“報復性消費”當成“報復性宰客”機會的商家,收獲的是“一錘子買賣”,影響的卻是人們的消費信心和當地的旅游口碑。旅游行業長遠發展,離不開各方的珍視呵護,除了嚴格日常監督執法以外,也包括積極探索出臺針對性政策,引導商家規范經營、不斷改進服務,方能共同做大做強旅游市場。

責任編輯:

標簽: 旅游市場 消費陷阱 這些都是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