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旅游 > > 正文

酒店:警惕“贏了流量,虧了業績”

來源:酒店評論 時間:2023-05-15 12:01:22

流量價格逐年上升,讓酒店陷入兩難,如果放棄流量意味著損失營業收入,而爭奪流量意味著增加營銷費用。酒店需警惕“贏了流量,虧了業績”,構建完備的應對策略,這包括會員體系建設、轉化率提升和私域流量運營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某五星級酒店為例,酒店預訂非常依賴OTA,在幾個OTA平臺的點評分數都在4.5分以上,為了進一步提高網絡點評分數,酒店管理層制訂了OTA客戶優待政策:所有通過OTA預訂并入住的客戶,享受VIP1級待遇,提供最優質的服務。短時間內酒店好評如潮,OTA點評分數從4.5提升到4.8分以上,成為知名的“網紅酒店”,來自OTA的預訂量增長了200%,但到了年底邀請專業機構進行評估后,情況卻不樂觀:

1.酒店的年出租率并沒有明顯提升,年收入僅增長了3%。OTA帶來了新的預訂但沒有帶來新的客戶,許多原來的協議客戶,發現通過OTA預訂可以獲得更好的服務,就轉向OTA完成預訂;

2.酒店利潤下降了10%。酒店收入增長3%,但支付給OTA的傭金增長了300%,一方面是由于預訂量增加,另一方面OTA提高了傭金率,從10%提升到了15%;

3.流量高但品質差。出現了許多“找茬”客戶,要求酒店打折、免單和賠償,否則就給酒店差評、投訴,給服務和運營部門帶來了很大壓力,運營成本也有所提升。與此同時,許多酒店老會員發現自己的待遇還沒有OTA客戶高,經常投訴,流失率提升。正是因為這家酒店過度重視OTA流量和網絡點評,結果導致酒店渠道比例失衡,是典型的“贏了流量,虧了業績”,長期來看并不可取。

“流量”最初是互聯網時代的熱詞,本意指網站的訪問量,而如今已經引申為企業、組織或個人在互聯網上被關注的程度,包括網站訪問量、App下載和活躍數、社交媒體關注度、大數據平臺推薦次數、視頻完播次數等。流量呈現出越來越顯著的品牌屬性,如通過KOL、組合營銷、跨界營銷等模式,只是提高了酒店在特定人群中的品牌形象,但并未帶來直接的預訂流量,客戶有可能即刻下單預訂,也有可能只是“種草”成功,營銷的效果顯現較慢。另外,在酒店業還出現了OTA運營的概念,即酒店之間爭奪OTA公域流量,比如簽署特牌、提高傭金、提高點評分數等,本質上是因為行業需求不足,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需求顯著減弱。

多年以來,OTA和酒店的流量之爭、傭金之辯從未停歇,OTA不但沒有在眾多酒店的抨擊、圍剿之下消亡,反而越做越大,傭金越來越高。為了緩解傭金的壓力,酒店開始關注流量,加強直銷渠道,聚集私域流量,但大多結果并不理想。這便讓酒店陷入糾結:花錢做直銷平臺,結果一個月才有一個預訂,簡直是“不直銷是等死,做直銷是找死”,某酒店營銷人員直言。

酒店對流量的過度關注,表面看是需求不足、營銷費用過高,直接原因是客源結構不合理,散客、尤其是互聯網散客比例過高所致;根本原因是酒店行業供大于求,開始進入以客戶為中心的時代。解決方法是關注流量背后的“人”,建設完備的忠誠度計劃,打造客戶分級、服務分級體系,提高客戶忠誠度和復購率,促進客戶裂變,獲取低價流量應當成為酒店企業的綜合策略。具體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入剖析:

正確認識流量,

構建酒店-OTA共生體系

OTA所代表的分銷平臺,其實是航空公司電子商務業務獨立運營的結果(最早的分銷平臺Saber、Amadeus均來自航空企業中央預訂系統獨立運營),原因在于分銷平臺需要完全不同的互聯網基因,包括組織架構、考核體系、技術方案等。分銷平臺的本質是互聯網企業,在發展初期具有低固定資產、高研發費用、高營銷費用的財務特點,追求低利潤甚至負利潤培養用戶習慣、獲取高速增長,一旦獲取行業壟斷地位,就會停止補貼而快速獲取利潤。

表面看,OTA利潤來自流量,其實是來自客戶。中國酒店業告別供不應求,進入成熟期,客戶才是最重要的資源,OTA運用互聯網技術更高效率地將“長尾”客戶聚集,獲取更好的議價權,是OTA獲取利潤的根源。

中國酒店企業對OTA表現的不適應,一方面是源于“供不應求”時代結束的太快,酒店人還沒有從“躺著賺錢”的習慣中走出來,酒店行業就瞬間進入“爭搶客戶”的時代,在市場需求不足的時代,酒店營銷費用將進入快速上漲的通道;另一方面,從國際上看,Expedia一開始就確定了傭金比例25%的規則,而Booking、Adoda等競爭者最低傭金率也是15%,國外酒店企業耐受度比較高;中國OTA誕生后,長期處于競爭狀態,從最初的攜程、藝龍、去哪兒,到近年來的美團、飛豬,客觀上限制了傭金比例的提高,許多酒店享受過傭金5%,甚至平臺補貼的快樂,面對飛漲的傭金率一時難以適應。

從未來趨勢看,OTA對流量的壟斷局面不會改變,而OTA的傭金率取決于互聯網分銷產業的競爭態勢,互聯網分銷逐漸從高科技企業轉變為傳統產業。在下游,OTA靠高傭金獲取收入;在上游,OTA需要建立內容生態,并依靠高額營銷費用和研發費用持續獲取流量。酒店企業應當正確認識OTA,構建“酒店-OTA”共生的合作體系。

“流量”與“業績”雙贏策略

互聯網時代,酒店需要和OTA形成“共生”關系,酒店依托OTA獲取新客戶,通過合理的轉化機制,將OTA的公域流量轉為酒店私域流量,實現酒店渠道多樣化,控制營銷費用,確保酒店利潤,即既要流量,也要利潤。為此,酒店可以實施以下策略:

建立完備的忠誠度體系

許多酒店和酒店集團建立了直銷體系,包括官網、App、小程序,但流量不足、訂單稀缺,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會員體系和推廣機制。一方面要確保會員有好處,比如價格優惠、服務增值等,如萬豪、希爾頓、凱悅推出的最優價格保證BRG(Best Rate Guarantee),各大集團的高級別會員服務禮遇;另一方面要通過制度提升員工參與推廣的積極性,如曾經的開元酒店集團針對會員發展的員工獎勵計劃,一個是新增會員獎勵:普卡會員30積分,如果會員通過購買388元的祺樂禮包獲取金卡會員,員工獲得獎金為116.4元,如果會員購買5000元禮包,獎金500元。另一個是會員消費獎勵,員工所發展的會員消費,獎勵比例為每5元消費獲取1點積分。員工獲取的積分可以置換客房、餐券,或者在積分商城中進行消費,比例約為1積分=0.05元,綜合測算員工將獲得所發展會員約1%的消費獎勵。

當酒店擁有完備的會員體系,通過OTA進入酒店的就不再是一個“流量”而是一位“客戶”。假設某酒店房價1000元,OTA預訂的傭金為150元,本次預訂營銷費用15%,如果客戶轉化為會員,又陸續消費10間夜(實際核算房價為800元),則該客戶的營銷費用150元,但產生了9000元的收入。盡管傭金比例、流量成本不變,但酒店營銷費用占比大幅下降。

回到文初的案例,當酒店通過OTA引入新客戶后,應當將客戶發展為會員,從而維護酒店渠道的健康程度。至于向OTA客戶提供VIP待遇,從長周期看不可取,但作為短期策略是可行的,例如在暑假、國慶期間,OTA流量會暴漲,酒店可以階段性把OTA渠道價格調高,同時給予VIP待遇,這樣就可以既獲得利潤、又贏得口碑,而短期操作又不會影響渠道健康度。

提高客戶轉化率

酒店直銷平臺在地區、產品豐富程度方面很難與OTA平臺抗衡,會造成流量浪費。酒店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入某些產業聯盟、酒店聯盟的形式,提高流量利用率和轉化率,如世界小型奢華酒店聯盟、華住集團的H酒店等。

另一方面可以運用社交媒體、社群營銷、跨界營銷、口碑營銷等方式,盡可能提高流量的針對性。比如麗江金茂·璞修雪山酒店運用跨界營銷,與蘭蔻、阿瑪尼等品牌合作,酒店將旅行套裝禮盒與客房產品打包,提升酒店的入住率及產品價格;在酒店內搭建最美打卡點,供酒店客人、KOL拍照打卡傳播;而與其合作的品牌官方宣傳中則加入酒店信息增加曝光。通過這一方法獲取的客戶與酒店更匹配,轉化率更高。

努力獲取低成本流量

目前的公域平臺,攜程、美團、飛豬等電子商務平臺主要依靠交易傭金獲利;而今日頭條、小紅書、抖音、快手、西瓜等信息平臺,平臺本身雖然并不收費,但通過KOL獲取流量的成本卻逐漸提升,酒店需要通過多種方法獲取低成本流量,控制營銷費用。具體方法如下:

1. 充分運用會員運營,開展裂變營銷獲取高價值流量,比如會員分享各種票券,包括折扣券、代金券、抵用券、滿減券等;

2. 采用科技工具和手段增加流量,比如建立微信會員機制,關注微信即可享受會員待遇;開設會員商城,客戶或員工可以分享商品并獲取銷售分成;

3. 開辟免傭金渠道,提高渠道多樣性,比如設立員工(及親屬)預訂專用平臺、參與公益性預訂平臺、酒店集團組建流量共享聯盟等。

4. 運用跨界合作、事件營銷等方法獲取免費流量,比如2019年12月14日雙子座流星雨期間,央視新聞、新浪科技等媒體在麗江金茂·璞修雪山酒店進行直播,2小時累計瀏覽量達到2926.7萬,參與粉絲數達到500萬以上。

5. 提供增值服務,獲取免費流量。酒店網站除了提供預訂、會員等功能,還可以提供一些“不求利潤、但求流量”的服務,例如OTA平臺普遍提供的鐵路信息查詢功能,醫院周邊酒店提供最新的專家掛號信息,景區酒店開展知名景點慢直播、云合影等。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流量是酒店營銷中的重要指標,可以帶來短期的預訂和收入,但酒店需要評估流量的成本和利潤,結合總體戰略進行選擇。當酒店或酒店集團處于擴張周期、需要增量客戶時,可以階段性的采取“要市場不要利潤”策略;當酒店發展處于穩定期,需要綜合考慮流量、成本和利潤時,可通過會員體系將流量轉化為客戶,提高流量收入、降低流量成本,實現酒店可持續發展。

本文作者職務: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