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旅游 > > 正文

當前觀點:酒店真的找準自己的競爭對手了嗎?

來源:環球旅訊特約評論員 時間:2023-05-18 15:06:40

不僅是酒店業,當我們在衡量一家企業業績好壞時,至少需要從兩個維度去比較,一個是與自己比,主要是看與預期的差距,以及是超越往年還是落后往年(比如 2019 年) ;另一個是跟市場比,市場環境對企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們在和市場比較的時候,往往少不了STR,當我們討論STR的時候,其實是在討論酒店的市場競爭和酒店定位。

01

酒店之間的競爭,是消滅對手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管作為單體酒店,還是酒店集團,看待競爭關系的角度和結果是非常重要的。

筆者在酒店業工作多年,經常聽到和看到一些對待競爭關系的故事。有些城市同檔次酒店間不時舉行聯誼,其樂融融;而有些相鄰的酒店老總見面猶如仇敵,銷售人員見面怒目相向,又或者老死不相往來。有些酒店的領導人在公開場合就說大家要抱團取暖,把蛋糕做大;在私下場合或內部會議,就說不消滅對手誓不罷休。

根據筆者的觀察,這些年來的確有酒店消失,或破產,或歇業,或拍賣,或改業。但是沒有一家酒店是被競爭對手消滅的,基本都是自身問題所致:要么是選址問題,要么是定位問題,要么是法律問題,要么是管理問題。

酒店業遠不像信息科技業,甚至不像制造業,可以做到贏家通吃,也不是大魚就能吃小魚,而是相對的百花齊放,各顯神通,高中低端,錯落有致。酒店市場不僅歡迎競爭,也需要競爭。從消費者角度,競爭給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從酒店業角度,競爭推動行業進步。

以三亞為例,形成三大酒店集群,分別是亞龍灣、三亞灣、海棠灣。僅海棠灣就有超過26家高端以上酒店,同樣的日期,起售價格從500元多到5000元多不等,這些酒店品質固然有所不同,但并不表示表現好的酒店就能消滅其他酒店,而是每家酒店作為海棠灣的一份子,各就其位,各盡所能,形成了規模效應,提升了整個海棠灣的知名度,把這塊高端度假的蛋糕做大了,從而形成供需兩旺的良性循環。

即使在一條街上的兩家同檔次酒店,真正重合的共同客戶一般不超過50%,而這 50%也很難做到只去某一家不去另一家,這不符合消費者利益和習慣。即使在市場需求并不強勁的縣城,無論是老字號還是品牌連鎖,也幾乎沒有能做到一枝獨秀、壟斷市場的。

酒店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和變化性,決定了沒有酒店可以獨占市場,可以在競爭中消滅其他酒店。既然不能消滅對手,那么酒店之間市場競爭的目標又是什么呢?筆者認為, 就是找出競爭差異,擴大優勢,揚長避短。

02

酒店競爭分析的三個基本動機

如果細心觀察,不難發現,酒店做競爭分析,無非出自三個基本動機:滿足業主的面子,作為酒店管理層的考核指標,作為經營的燈塔。

有的業主不做調查就要求管理層必須做到市場第一,其實只是為了面子。要知道,即使四季酒店也無法做到在所有城市都是市場第一。 市場位置取決于酒店選址、產品設計、軟硬件投資、酒店品牌、運營能力等綜合要素。酒店好比業主的孩子,不是每個孩子都總能考第一,不是第一難道就不優秀了嗎?假如一個孩子持續進步,甚至比周圍小孩進步快一點,其實他就很優秀了。酒店競爭也是如此。

在做競爭分析時,一定是先確定競爭對手,再確定市場目標,順序不能變,因為一旦方向錯了,越努力就錯的越多。設定市場目標時,可以體現理想和抱負,但必須是基于充分的市場調研,符合市場邏輯,以免貽笑大方,甚至慘遭市場淘汰。

GE前CEO杰克韋爾奇曾提出著名的“數一數二戰略”,大幅提升了GE的市場競爭力??墒?,經理們后來發現,只要把一個行業定義得足夠狹小,實現目標就變得很簡單。 針對這種情況,韋爾奇規定,每個業務部門必須在足夠大的市場里重新定義市場。酒店也是一樣,既要樹立高目標,也要結合自身情況和現實,不能只看排名和得分,判斷一家酒店是不是真正的競爭對手,增減幅度是另一項重要標尺。攜程董事長梁建章曾說,攜程在國內沒有競爭對手,而是將眼光放在全球層面。這就是攜程領導人對企業自身的一種定位,也是攜程的實力與底氣。

相比把市場競爭作為管理層的考核指標,把市場競爭對手作為酒店經營的燈塔,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優秀的對手一定是自主發展,并且有其過人之處的,因此,酒店越是與優秀的對手競爭,越是有顯著的進步和發展。

03

酒店的自我定位與市場定位之爭

很多酒店喜歡標榜自己是市場領導者。衡量一家酒店是不是市場領導者,一般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市場占有率,定價權,品牌口碑。三個都領先,那么是有資格說自己是市場領導者的。但稍一比較就會發現,酒店定位存在著自我定位與市場定位的差別。

總體來看,國際集團品牌自我定位基本與市場定位一致,國內品牌自我定位與市場定位不一致的情況較多。由此也可以看出,國內酒店在品牌打造、標準一致方面還有挺長的路要走。

國際頭部酒店集團在打造或收購品牌之初,就非常重視品牌定位,其中一步就是選擇對標酒店。比如萬豪、希爾頓、喜來登、凱悅等,只要同一個市場上出現這些品牌,就會相互視為競爭對手酒店。

市場對酒店定位的劃分,有四個基本被接受的體系,其中民間的評價體系主要有 STR 評級、福布斯酒店評級和OTA評級。

STR 將酒店分為六個等級:奢華、超高端、高端、中高端、中端、經濟型,在國際品牌酒店集團中被廣泛采用。

STR評級中參與的中國內地酒店數量達到9137家,以國際品牌酒店居多。STR通過線上研討會、線下論壇分享市場洞察,并且培訓和指導酒店分析市場。STR免費的報表基本就夠用了,但是免費的東西往往不被珍惜,還是花點錢了解在競爭群位置象限、競爭群在手預訂、酒店籌開等,更體現它的價值。找準對手就是找準目標,看清市場,就會少走很多彎路。

福布斯酒店評級是指福布斯旅游指南,它是僅針對豪華酒店市場獨立評價體系,每年派出專業檢查員,根據其多達 900 條的檢驗標準對全球知名酒店作出“五星” “四星” “推薦”三項評定,在歐美客源市場具有廣泛影響。2023 年榜單中,全球1378家酒店上榜,中國地區有47家酒店被評為“五星”,其評級70%取決于服務和體驗,30%取決于硬件設施。

OTA評級則是各大OTA巨頭制定的一套標準幫助顧客選擇酒店的標準。各家評級分類略有不同,以國內影響最大的攜程為例,其將酒店分為六個等級:鉑鉆酒店、金鉆酒店、 5 鉆/星、4 鉆/星、3 鉆/星、2 鉆/星及以下,其中鉑鉆酒店和金鉆酒店是對 5 鉆/星的進一步細化。在OTA的評價體系里,酒店的硬件條件占了較重的比例,用戶的點評分也越來越重要,但是總有一些酒店造假帶來一些不公平競爭。

中國國家旅游局的星級評定是國內官方的評級,主要分為五星級(含白金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二星級、一星級五個級別。盡管大家都說星評標準仁者見仁,但旅游局評定的星級,仍為一般顧客所認可接受。由于是官方評定,具有較高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評定過程較為復雜和漫長,并且部分星評標準已有所滯后。星級評定也更注重酒店硬件部分。文旅部統計2022年全國星級酒店7337家,中國飯店協會報告中國內地有43萬家,星級評定的酒店只占1.7%,可見樣本比率偏低。

由于評價規則不同,不同體系對同一家酒店可能做出不同級別評定。比如,上海建業里嘉佩樂酒店,在 STR 歸類為奢華酒店,在 OTA 歸類為鉑鉆酒店,在福布斯旅游指南被評定為四星,而酒店本身并沒有參加國家旅游局的星級評定。

我們看待競爭和市場表現數據,不應只停留在一個現象或結果,更要探尋競爭和數字背后的故事。即便是田忌賽馬的策略高妙,也得先將自己的馬和對手的馬客觀地進行分類,然后才比賽。董宇輝火了,淄博燒烤出圈了,這是一個現象。 他們的背后究竟是怎樣的積累和準備,是哪幾個點戳中了大眾的內心的軟肋,又給社會帶來了哪些價值?這些才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環球旅訊立場。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