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旅游 > > 正文

環球今頭條!部分機場“一證通關”變為強制刷身份證登機,有悖無紙化服務便民初衷

來源:界面新聞 時間:2023-06-27 10:05:47

近期,有多名旅客在社交媒體上反映,深圳寶安、廣州白云等機場僅允許刷身份證登機,不認可其他有效證件。旅客對此提出質疑。

也有航空博主發文表示有同樣經歷,“工作人員強調只能刷身份證登機,我嘗試使用電子登機牌刷閘機,果然刷不過去”、“一證通關政策要求出示身份證,理解這是類似鐵路的做法,但因此否認電子登機牌是否因噎廢食了?”


【資料圖】

來源:微博截圖

所謂一證通關,指的是通過身份證購買機票的旅客,在網上或到機場辦理值機手續后,僅憑身份證即可辦理行李托運、過安檢、登機等全部手續,無需再出示登機牌或電子二維碼等憑證。此舉意在向鐵路部門看齊,實現“刷身份證進出站”的無票化出行模式。

國內機場實施“一證通關”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底。2013年12月和2014年10月,長沙黃花和福州長樂機場先后推出一證通關服務;2016年1月,上海虹橋機場也啟用該服務;同年11月22日,時任國際航協北亞區副總裁、中國首席代表張保建向媒體透露,2017年1月1日起,根據國內的相關政策,正式允許中國機場實行“一證通關”。自此,機場一證通關服務突破政策限制、逐漸大范圍推廣。

據界面新聞梳理,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大型機場中,廣深兩機場推行一證通關的時間偏晚。其中,深圳寶安機場于2019年8月起全面試行一證通關服務,廣州白云機場于2019年和2020年先后在T2航站樓和T1航站樓推行一證通關服務。而北京大興機場自2019年9月開航以來便推出了一證通關服務。

各個機場推行一證通關服務,核心是為了通過簡化乘機流程,有效節約旅客時間成本。雖然初衷是為旅客提供便利,但在落地執行過程中,部分機場出現僅認可身份證登機的現象,紙質或電子登機牌登機方式被排除在外。這樣一來,旅客反而失去了便利選擇。

事實上,早在一證通關推行之前,國內不少機場就實現了“無紙化”電子登機。據民航局官網,2009年4月白云機場在全國率先通過手機電子登機牌實現無紙化登機,真正響應并達到國際航協的要求。

民航局“無紙化”出行發展報告也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共有227家機場、35家航空公司參與到無紙化便捷出行中,共節約紙質登機牌0.45億元。

發展報告中表示,通過“無紙化”的推進,紙質登機牌這一傳統的信息載體,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F階段行業主流模式為多憑證,即身份證件和二維碼電子登機牌。與此同時,單一憑證模式也在探索應用中,僅使用身份證件便可承載全部身份及航班信息,用于后續乘機操作。

根據局方發展報告的說法,這三種模式體現的是國內機場登機方式的演變和進步,但三種模式之間并不沖突。局方也未發布過僅限采用某一種登機方式的規定。

而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日趨成熟,機場、航空公司和相關業務單位也開始探索生物識別技術應用的可行性。據中國航信,中航信One ID平臺已在國內旅客吞吐量前十名的機場部署了六家。旅客可憑“一張臉”實現自助值機、行李托運、安檢、登機等全流程無接觸式乘機體驗。

界面新聞記者今年5月份在虹橋機場乘機時發現,登機口地服人員多次向旅客提醒,刷臉即可登機,無需刷任何證件。據記者實際體驗,虹橋機場人臉識別登機較為迅速和高效,加快了旅客登機速度。

雖然機場登機方式越來越智能化和多樣化,但標準不統一的問題,給旅客出行造成一定困擾。

湖南機場集團王海生于2021年在業內期刊《空運商務》上發表文章中就提到該問題。他表示,一證通關、無紙化登機、人臉識別近年在全國各個機場宣傳鋪天蓋地,三者往往是由不同設備和系統主導,每個機場實現的路徑和方式也各不相同,使得旅客不知所措,不了解所在機場到底實現了哪些功能。

他建議稱,局方應充分發揮行業引導作用,相對統一標準和國內機場實施步驟和時間,使旅客對國內機場乘機流程感受相對一致。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