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旅游 > > 正文

查出隱患近三千處 漢江“蟻王”周運平癡迷白蟻防治26年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23-06-28 09:54:04

查出隱患近三千處 漢江“蟻王”周運平癡迷白蟻防治26年

圖為周運平測量蟻道尺寸

有人“談蟻色變”,他卻癡迷白蟻防治26年,在752公里大堤上,查出白蟻隱患近3000處,成為聞名漢江兩岸的“蟻王”,他就是湖北省漢江河道管理局的周運平。

國堤衛士除蟻患

湖北省漢江河道管理局承擔著漢江、東荊河共752公里河道堤防的防洪搶險及日常維護任務,保護著沿江兩岸10個市、縣1800萬人口、1860萬畝耕地及各類工礦企業、交通樞紐等重要設施的防洪安全。

漢江遙堤,國家一級堤防,也是國家標準化達標堤防,白蟻普查,持之以恒。周運平從事堤防滅蟻工作那天起就以堤為家,整日早出晚歸,與白蟻打“游擊”,逐漸成了一種“癖好”。每次上堤,他躬腰俯身,火眼金睛,發現蟻跡,緊追不舍,或開挖巢穴,或噴藥滅殺,期間不敢喝水,因為手粘藥物稍不注意再沾嘴容易中毒。高溫酷暑下,常常干渴難耐,汗水濕透衣服。

春夏時節,別人飯后上堤挺胸散步,周運平卻在低首挪步查白蟻。他根據傍晚正是飛蟻活躍的規律,來觀察追尋黑翅白蟻蹤跡,有時全程跟蹤,他就在堤上吃盒飯,正常的生活規律被打亂。開挖蟻巢少一天,多則三日,周運平守在現場通宵達旦習以為常。“蟻路縱橫、上下交錯、左右均衡……”每挖一窩蟻巢,他都隨時記錄挖蟻過程及特征。

前不久,周運平又攜帶工具,沿堤巡查,在一處堤防險段發現白蟻泥被,順泥線追蹤。這個蟻穴通道處于細沙與土塊中間,十分罕見,邊挖邊塌,白螞蟻仿佛學會隱身術一般,嘲笑他技不如人,周運平急紅了眼。“我就不信逮不住你,絕不能半途而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機械、人工交錯挖了3天,終于在開挖主蟻道14.7米后,找到主巢,隨即插入底板,用刷子刷去浮土,成功取出直徑約1米、巢齡超20年的沙性白蟻主巢,捕獲蟻王、蟻后一對。

哪里有蟻哪里挖

周運平對白蟻的生活習性和活動規律了如指掌。身為湖北省漢江水利白蟻防治中心首席專家、湖北省昆蟲學會白蟻專業委員會委員,周運平被湖北省水利廳聘為水利工程白蟻防治公益性技術咨詢服務專家。受咸寧市河道堤防管理局邀請,周運平10多天里走遍60余公里堤段,發現蟻跡選點開挖,在堤身3.2米深處挖出一個白蟻主巢,捕獲一對蟻王及大腹蟻后,被人贊譽“神探”。吳嶺水庫大壩出現白蟻隱患后請他前往救急,他不負眾望在大壩戧臺處挖出一個直徑0.75米、巢齡15年的白蟻主巢和30余個副巢,捕獲一對蟻王蟻后和千余只長翅繁殖蟻。見到密密麻麻的白蟻,現場人員倒吸一口涼氣,如果不及時摘除壩內“定時炸彈”,后果不可想象。

甘居人后建梯隊

各地白蟻防治培訓,周運平是“客座教授”。大堤是課堂,經驗是教材,提升學員白蟻防治的實操能力是目標。周運平總結的“三環節、七過程”白蟻綜合防治技術,在全國白蟻防治技術交流會上受好評,被廣泛應用于湖北省水利系統白蟻防治工作。他撰寫的《湖北省漢江流域堤防白蟻危害現狀及治理措施》《漢江遙堤白蟻危害治理》《淺談水利工程中黑翅土白蟻的主巢結構類型》《淺析水利工程白蟻的生物學特性與治理措施》等論文在《華中昆蟲研究》《湖北水利》期刊發表。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在周運平的辦公室,推開窗戶可見漢江大堤,他對大堤蟻患“時時放心不下”,但對年輕人卻十分信任,常常是工作現場邊開挖邊面授,毫不保留道出實踐經驗,鼓勵年輕人放心大膽干。這個局的年輕同志段偉說:“我參加工作就跟著周主任挖白蟻,他手把手教我們,使我很快掌握技能、提高水平,我感覺他查白蟻就像中醫把脈問診一樣認真負責,精準到位。”

幾十年如一日,工作“目不轉睛”,今年53歲的周運平成了“老花眼”??粗贻p人如今已能獨當一面,老周說:“把機會和榮譽留給年輕人,讓他們潛心鉆研白蟻防治技術,成為保障漢江堤防安全的生力軍,我無怨無悔!”(李廣彥、秦雙)

查出隱患近三千處 漢江“蟻王”周運平癡迷白蟻防治26年

圖為周運平講解白蟻展館館藏實物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