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旅游 > > 正文

壺口瀑布、九龍瀑布圍擋已拆除,景區“防偷窺”的經營理念需升級

來源:界面新聞 時間:2023-07-04 12:21:30

近段時間,景區建圍擋一事引發熱議。瀑布、雪山等自然景觀被當地管理機構以“安全墻”、圍擋等遮擋,導致本來可以在外圍自由遠觀的景色,變為景區獨有的“付費內容”。

最早引起爭議的是黃河壺口瀑布,景區在沿線公路“圍墻擋景”。此后,有游客反映云南曲靖羅平縣九龍瀑布群一側的公路邊也設置了圍擋。

在事件不斷發酵后,7月3日,云南羅平九龍瀑布景區相關工作人員對界面新聞表示,3日一早該圍擋已經被拆除。另外,陜西省宜川縣黃河壺口風景名勝區相關工作人員也對界面新聞表示,7月1日,壺口瀑布陜西側“安全墻”拆除工作已經施工完畢。


【資料圖】

自然景區“防偷窺”,合理嗎?

壺口瀑布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西臨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鎮,為兩省共有旅游景區。作為面積龐大的自然景觀,在兩省境內,只要沿景區附近的路段通行,就能遠望到壺口瀑布的景色。然而,兩地景區管理機構卻不約而同在道路旁設立了圍擋,將本可以自由觀賞的瀑布景觀全部遮擋了起來。

5月份,在有游客上傳相關視頻引起爭議后,陜西省宜川縣黃河壺口風景名勝區回應稱,砌墻主要是因為此路段懸崖高差大、易落石,且數次發生因車輛逗留阻礙交通而引發的交通事故。山西省臨汾市文旅局一工作人員則回應,壺口瀑布景區正在進行內部擴建,出于安全考慮,在部分路段外圍修建了圍墻,并非為了防止游客偷窺景色。

盡管兩地都聲稱是為了安全考慮,但是景區的核心景觀被遮擋也是事實,從而引起了更多討論和質疑。中國消費者協會在《“五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中也點名了壺口瀑布建圍擋的行為。

中消協表示,壺口瀑布沿途設置圍擋除了要“出于安全考慮”,還應該考慮是否會影響自然景觀整體效果和游客的沿途觀感,這樣的做法是否符合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的服務理念,與此相比,是否還有更人性化、更加周密、更具靈活性的保障措施,既保證游客安全,又能將自然美景完美呈現。

6月份,又有游客上傳視頻反映云南曲靖羅平縣九龍瀑布群一側的公路邊也設置了圍擋,圍擋有兩米多高,上有“禁止攀爬”的標識,落款是九龍瀑布群風景區。只有貼近通過擋板縫隙,才能窺到瀑布的一角。

除了這兩處瀑布景觀,云南省迪慶州德欽縣梅里雪山國家公園也被發現,其在附近的214國道旁修建了圍墻遮擋雪山景觀,國道邊原本的免費觀景臺也被鐵欄桿圍住成為收費區域。景區還設立了警示牌,提示“此區域禁止放飛無人機”。

云南德欽縣文旅局工作人員表示,由于當地經濟條件不佳,委托德欽梅里雪山國家公園開發經營有限公司對景點進行日常經營和維護,旅游收益再發放給村民。隨著當地旅游發展,景點可能會“擴大化”,也會慢慢取消圍擋,將來游客或無須前往觀景平臺付費即可賞景。

雖然該回應名義上是為了“反哺村民”,但是為了收費而遮擋景區景色,不允許路人“偷窺”依然是事實。

自然景區周圍修建圍擋,一方面是由于當地政府希望通過景區門票創收,另一方面許多景區的經營權被轉讓給了民營公司,公司為了營利所以做出如此舉動。

據天眼查App,德欽梅里雪山國家公園開發經營有限公司由迪慶州旅游集團有限公司100%控股,而迪慶州旅游集團有限公司由云南民族文化旅游產業有限公司、迪慶藏族自治州財政局分別持股51%、49%。

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第三十七條,進入風景名勝區的門票,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負責出售。門票價格依照有關價格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風景名勝區內的交通、服務等項目,應當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風景名勝區規劃,采用招標等公平競爭的方式確定經營者。

通常情況下景區有一定的自主經營權,可以對外公開招標或拍賣。為了景區良好經營,經營權轉讓是正常的事情。例如近日同樣引起熱議的,樂山大佛景區將“景區觀光游覽車和攤點的30年經營權”進行拍賣一事,事實上也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但是一來,在規定中,景區門票必須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負責出售,不能委托給公司;二則,公司在運營過程中,也要考慮景區的公益本質和公共屬性定位。

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第三十八條,風景名勝區的門票收入和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應當專門用于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和管理以及風景名勝區內財產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損失的補償。第三十九條規定,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不得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活動,不得將規劃、管理和監督等行政管理職能委托給企業或者個人行使。

由此可見,在國家規定中,風景名勝區收取門票以及進行其他經營活動的目的本身,并不應該是營利,而是為了保護和管理。而管理機構雖然將經營權委托給了相關企業,但是依然有規劃、管理和監督的職責。在企業為了營利做出違背景區公共屬性的舉動時,管理機構應擔負起相應責任。

景區建圍擋的背后,是經營理念需要升級

“圈地賣票”的背后,也體現出旅游景區對于管理經營認知的局限性?!翱可匠陨娇克运笔且酝皡^經營的樸素理論,也導致了門票成為了景區的單一收入來源,破除門票經濟,是當前景區發展的要點之一。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樓嘉軍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絕大多數國內景區的總收入中,門票收入比重在80%以上,甚至有地區達到90%。游客除了門票之外,在景區的其他活動消費非常低。在一些大型景區中,雖然游客停留時間可達數小時,卻不能像迪士尼和環球影城這樣的主題公園一樣產生很多消費。

樓嘉軍認為,實際上,旅游景區產業的運營管理結構優化問題已經討論了幾十年,但是依然沒有根本性的改善。改良景區收入結構、降低門票的收益占比,至少有提升景區的餐飲質量和開發特色旅游紀念品兩點可以做。

一些旅游城市已開始在破除門票經濟上有所實踐。很多景區都開發出了精美獨特的文創產品,打造特色民宿、特色餐飲,用舉辦特色活動和進行目的地營銷等方式吸引游客,以創造更多消費場景,拉動游客在景區內的消費。

杭州西湖是國內第一個不收門票的5A級旅游景區,景區自2002年起取消了周邊大部分景點的門票,實行免費游覽。免費開放雖然看似“損失”了門票,但也帶來了巨大人流,景區內商業網點的租金也水漲船高。據此前媒體報道,西湖的花港觀魚景點在免費前一年門票收入約為800萬元,免費開放后,一年新增200萬元管理維護費用,但物業出租一年收入2000萬元,相當于增加了1000萬元收入。

景鑒智庫創始人周鳴岐同樣對界面新聞表示,在國內,許多風景好的地方實際上由于交通、當地資源等問題限制,除了旅游業沒有其他可以發展的產業做支撐。如果能夠推動觀光景區向度假化升級、為周邊居民帶來更多致富機遇、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對于地方來說,增加的社會經濟效益會遠遠超過景區的門票收入。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