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旅游 > > 正文

暑運即將結束,民航與鐵路誰的成績更好?

來源:航旅新零售 時間:2023-08-24 15:27:41


(資料圖)

還有一周時間,今年的全國交通暑運即將結束。據國家鐵路集團透露,7月1日至8月21日,全國鐵路已累計發送旅客7.01億人次,日均發送旅客1348.1萬人次,比2019年同期(1186.2萬人次)增長13.6%。而民航方面,7月份國內旅客運輸量約5907.5萬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12.1%。兩種交通方式的增長率相差約1.5個百分點。實際上,今年以來鐵路明顯展現出了更好的市場恢復態勢,旅客運輸量增長率始終比民航國內市場高出1.5-3個百分點。

而在疫情之前,民航國內市場的增長速度與鐵路不分伯仲。以2015年-2019年為例,民航國內旅客運輸量增長率分別為9.4%、10.7%、13.7%、10.5%、6.9%,而全國鐵路旅客運輸量增長率分別為10%、11%、9.6%、9.4%、7.9%。其中,民航市場的增長速度有2年高于鐵路,有3年低于鐵路,兩者相差的最大值是2019年的僅1個百分點。對比疫情前后的市場情況可以看出,疫情之后鐵路對民航國內市場的競爭優勢和分流效應在逐漸加強。

為什么會這樣?

主要是鐵路相對于民航有三個短期難以破除的比較優勢。首先是網絡優勢,我國鐵路網絡不斷完善,特別是“八縱八橫”高鐵網絡逐漸成形,能夠向旅客提供比民航運輸更多的OD和下沉站點。其次是便捷優勢,比如站點離市區更近、中轉換乘更方便、正點率高、票務退改更便捷、乘坐過程不需要與外界信息隔離、車廂方便辦公和活動等等。最后是價格優勢,鐵路的總體價格更加親民,并且很少漲價,即便是黃金節假日,依然基本維持與平時一樣的價格。而今年以來民航票價普遍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在五一、暑運等旺季期間的價格漲幅甚至超過2019年同期20%-30%以上。因此,鐵路特有的比較優勢,加上民航機票價格大幅上漲帶來的擠出效應,是促使今年鐵路市場更快恢復、更快增長的關鍵因素。

未來,鐵路對民航國內市場的競爭優勢和分流效應還將長期存在。這對民航業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個機遇。雖然機票價格的升價變化可以短期內幫助民航應對鐵路帶來的市場分流挑戰,但長期來看,更重要的是民航業要聚焦化解高鐵的比較優勢,努力提高民航供給質量和效率,提供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并且通過效率的提升降低行業整體運營成本和機票價格。相信在建立民航與鐵路的優勢平衡之后,部分旅客自然也會在進行比較選擇后回流民航。當然,這是一個需要整個民航業長期共同努力的過程。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