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旅游 > > 正文

學校中介聯手挖坑,職校生就業陷阱知多少? 要聞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3-10-18 11:01:50

職校生就業亂象應予重視


(資料圖片)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周群峰

發于2023.10.16總第1112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

湖南省常德海乘職業學校與深圳一家勞務中介合作,將多名畢業生介紹到菲律賓從事“客服、文員”工作。這些畢業生去后才發現,他們從事的工作其實是聯系一些賭客(主要來自中國境內)在賭博平臺下賭注?;貒螅麄円蛏嫦娱_設賭場罪相繼被捕。

 

多名畢業生受訪時并未否認自己從事的工作觸犯了法律。盡管如此,在該事件中,這些畢業生仍然有許多值得同情的地方,他們畢業時剛剛成年,涉世未深,缺乏社會經驗,之所以出國務工也與學校的背書推薦直接相關。輿情發酵后,校方一句“不知情”的回應,顯然不具有說服力。

多個案例顯示,在中國現在的部分職校生就業市場中,自上至下形成了一條由用人單位、勞務中介、學校、畢業生構成的利益鏈條,其中用人單位獲得了廉價勞動力,勞務中介和學校得到了“介紹費”,唯獨處于鏈條末端的畢業生最弱勢,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

在操作這個選題時,除了聯系畢業生,找校方內部人員爆料,為了解這類中介公司的“營利模式”,我還以某職校就業處負責人身份,對多家中介公司進行了暗訪。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些中介內部人員紛紛表示,給學生介紹工作時,他們根本不看重學生所學專業是否對口,他們看重的是學生進廠后,中介和學校能從用人單位方面獲得多少介紹費。有一家中介公司跟我直言“這種跟學校合作的(業務)是穩賺的”。

為規避法律,他們也有很多對策,如國家規定,學校不能從實習期的畢業生身上獲利,中介公司就以資助學生的名義把介紹費打到學校賬戶,或私下直接給學校領導。學校也不可以直接跟中介簽合同,有的中介公司就專門成立了一個“教育公司”,以該公司的名義跟校方簽合同。

有專家表示,近年來,這類勞務中介像雨后春筍一樣冒了出來。有些中介為規避責任,經常在成立三五年或者更短時間內,就注銷公司換馬甲。在本案中,深圳這家中介公司成立了3年時間便注銷,如今該公司電話也早已無人接聽。

目前校方主要負責人已被拘留,常德警方正在對校方相關違法問題展開調查。在該事件中,校方和中介公司的違法行為一旦被查實,也將受到法律懲處。

《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中明確,學校不得通過中介或有償代理組織、安排和管理學生實習工作,但這類亂象至今仍然存在,斬斷不法勞務中介和職校的利益鏈條,十分必要。

《中國新聞周刊》2023年第38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責任編輯:

標簽: 畢業生 中介公司 勞務中介 中國新聞周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