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聚焦 > > 正文

廣州:跑出城市發展新姿態 新興產業增加值2897.68億元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2020-08-20 13:50:58

【新時代 新實踐·育新機開新局】

新興產業增加值2897.68億元,占GDP比重超過1/4;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信息服務業、金融業等行業逆勢增長……上半年廣州經濟發展數據釋放出的積極信號,展現出經濟筑底回升、持續向好,為廣州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穩步復蘇注入信心和動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廣州正在走出一條有效應對沖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

關鍵詞:數字經濟 人工智能 新興產業

1.穩住基本盤

二季度,廣州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全面實現正增長。第一產業增長6.2%,比一季度提高3.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由一季度下降17.5%轉為增長1.7%;第三產業增長0.4%,比一季度提高2.6個百分點。

早在初春三月,全國三大國家級CBD之一的天河中央商務區,121棟商務樓宇就實現100%復工。在“西塔”,每一位白領每天要過信息關、體溫關、空氣關、消毒關……硬核舉措,托起了“西塔”的高復工率。與此同時,隆隆作響的機器轟鳴和滿載出入的貨輪、列車,讓世界聽見全球產業鏈跳動的“廣州脈搏”。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供應鏈副總裁陳森林先生坦言:“安利將繼續保持‘中國優先’政策,我們對中國有信心。”

步入盛夏,在疫情期間按下暫停鍵的文旅餐飲業加快復蘇。停車場的車滿了,排隊進餐廳的隊伍長了,線上外賣平臺的訂單也同樣飛速增長。

以非常之舉,解發展之困。在千方百計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之上,2月6日,廣州發布“暖企15條”,預計為企業減負總金額突破130億元,各區、各部門積極響應。3月3日,廣州推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48條”,為企業減負836億元,增加流動資金1300億元。6月17日,廣州“暖企政策2.0版”發布,“新20條”再加碼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粵菜老字號廣州市新興家喻飲食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文平直言:“這些政策對我們而言真的非常重要,不僅是資金,更重要的還有共渡難關的信心。”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聶林坤感嘆:“為做好重點保障企業的入庫和融資工作,我們的速度按‘小時’計算,可以說是打了漂亮的一仗。”

一系列硬核舉措之下,全市“三必需”企業、“四上”企業、高技術企業及專業市場全部復工復產,全市新增市場主體22.4萬戶、逆勢增長1.1%,總數達246萬家、同比增長13.8%。市場主體的增長,折射出廣州營商環境持續向好。

2.把握新機遇

7月6日,矗立在珠江南岸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首個數字經濟總部唯品會正式竣工交付。“才短短的幾年,唯品會全球總部項目就交付使用,體現了廣州速度、琶洲速度。”唯品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亞望著總部大廈,眼中充滿了期待和憧憬。唯品會大廈將成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第一個交付使用的數字經濟總部。這也意味著琶洲核心片區歷經5年的建設,進入了企業入駐運營的全新里程。

蓬勃發展的新機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在此扎根發展。琶洲核心片區還有20個項目正在推進建設中,其中環球市場、阿里巴巴等7個項目已封頂,科大訊飛、騰訊等7個項目正在主體建筑施工,廣發基金、南方傳媒等6個項目正在基坑施工;預計環球市場、阿里巴巴等5個項目2020年底前將陸續入駐辦公。在全面加快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動員活動啟動儀式上,李彥宏、丁磊、王傳福、梁錦松等自帶流量的企業家,阿里、騰訊、百度、網易、京東等耳熟能詳的龍頭企業,“云”集廣州,表達了投資廣州的意愿和信心。

早在2015年,廣州市委市政府就開始在此布局,謀劃以一批龍頭互聯網企業為主的產業集聚區,著力打造“中國南方的中關村”“中國的硅谷”。如今,從琶洲島的10平方公里擴展到“一江兩岸三片區”的81平方公里,這里被定位為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的技術創新策源地、集聚發展示范區、開放合作重點區、制度改革試驗田,是將發展數字經濟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相銜接的重要特色產業平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平臺之一。

6月28日,廣州又迎來了與科大訊飛、新華三技術公司等項目簽約,其中數字經濟項目占據半壁江山。“廣州能為人工智能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這里既具備一線大城市的特點,也對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創新有很強的意識,我們的成果可以率先在廣州試點,再往大灣區、全國乃至全球進行推廣。”簽約儀式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告訴記者。

新業態新產業新優勢正不斷崛起。在總體經濟受疫情影響負增長的情況下,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為主導的IAB產業增加值增長2.5%,發揮了重要引擎作用。其中生物醫藥與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分別增長2.9%和4.0%。與此同時,線上教育、直播平臺、電競產業等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經濟業態獲發展良機,龍頭企業增長迅猛。今年1—5月,廣州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增長19.6%,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0%,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規模以上服務業的比重已經超過三成。

3.開放再提速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推動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是新時代賦予廣州的使命,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今年,廣州開啟了營商環境3.0改革,對標世界銀行評估標準,對照國內外最佳實踐,以最高最好最優為目標,堅持以市場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導向,持續推動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無論是企業開辦、登記財產,還是辦理建筑許可、獲得電力、數字政府建設,圍繞企業便利度、企業家的獲得感,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充分體現了廣州超大型城市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也展現出廣州應對挑戰時,以改革開新局、以開放促發展的信心。

588家企業、2307個展位,近15000個企業與產品的視頻、超過100萬件展品、24小時不間斷視頻直播……今年,被譽為“中國第一展”的廣交會首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云端體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廣交會首次全程搬到線上,雖然只有短短10天,卻標志著疫情帶動新業態,線上展會成為外貿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新方向,實現中外客商足不出戶下訂單做生意。

開放,是廣交會的關鍵詞,也是廣州這座城市的關鍵詞。廣交會新聞中心副主任郭偉華介紹,廣交會創辦至今,與全球2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累計到會境外采購商約880萬人。“廣交會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象征,是中國產品、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橋梁,也是世界了解中國文化、中國歷史的窗口。”廣東省作協副主席、廣州市作協主席張欣分享了她的也門朋友、廣交會采購商阿布對廣交會的評價。

“我們企業有不少外籍員工,要如何申請邀請函返穗?”“使用現在的簽證離境后能否再回來?”“申請‘快捷通道’回中國需要準備哪些材料,向什么部門申請?”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在穗工作的外籍人士如何回到廣州,成為他們最關心的話題。為此,廣州外企專場交流會及時舉行。線下,外資企業代表就企業外籍人士返穗可能遇到的簽證及子女復學等問題,向市外辦、市教育局、市商務局及市公安局出入境支隊等部門發問,共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復工復產復商復學之策。線上,部分暫未返穗的企業代表在“云端”收看,了解廣州最新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政策。

“廣州歷來重視外資外企,始終與企業站在一起,主動‘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務’,持續為企業做好常態化防疫及復工復產復商復學提供有力支持。” 廣州市外辦一級調研員涂宏哲說。當前,廣州正全力落實一視同仁無差別措施,確保在穗中外人士生命安全和工作生活安定有序。同時積極策劃商貿會展領域的復工復產,更好幫助國內外生產商、采購商尋找優質產品、拓展生產企業的銷售渠道,為全球疫情防控取得勝利貢獻廣州力量。

參與交流會的外企代表高度評價了廣州科學高效的抗疫舉措,感謝廣州為企業創造開放包容的營商環境,紛紛表示對廣州的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了信心。

德勤中國副總監費利倫坦言,他最關心的就是復工復產相關政策,這樣的交流會讓他們更加及時地了解政策。他說,事務所有很多同事生活在大灣區,例如有的人住在香港,在深圳工作;有的人住在深圳,在香港工作。因為疫情的原因,這段時間的確給他們的通勤帶來了困難,但由于當前的疫情形勢,政府的政策是十分明智的。日特固人事行政經理鄧柳英坦言,企業從事汽車零配件制造,雖然一季度受到的影響較大,但從5月、6月起,企業生產已經開始“往回追”,如今已達到正增長,企業1/3營業額的增長都來自中國。7月23日,樂金顯示在位于廣州高新區的8.5代線(2200mm×2500mm)OLED面板工廠舉行了量產出貨儀式,這標志著我國首條高世代OLED面板線正式量產。樂金顯示CEO丁豪榮表示,大尺寸OLED是未來發展的核心。廣州8.5代OLED面板工廠的正式量產,將大力推動大尺寸OLED產業量與質的快速發展。

(本報記者 吳春燕、王忠耀 本報通訊員 申 卉、方 晴)

責任編輯:

標簽: 廣州新興產業 數字經濟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