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聚焦 > > 正文

“雙循環”新格局:穩增長、保民生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0-09-03 13:50:19

“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特別國債”“190億元消費券”“為企業減費1.6萬億元”……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出臺一系列措施扶企業、促消費、穩就業、保民生。專家指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主軸,對于穩增長、保民生具有重大影響和積極意義。

應對疫情:多舉措保障居民生活質量

“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的沖擊,首當其沖的是中小微企業和出口企業的正常經營。進而,疫情對居民的就業和收入直接產生沖擊。”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2.4%??鄢齼r格因素,實際下降1.3%。

為全力應對疫情沖擊,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和領導下,有關部門積極行動,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保民生,其中包括金融機構增加信貸、實行延期還本付息、為企業讓利降費;財政部門減免稅費、對貸款予以貼息、允許企業緩交或者少交“五險一金”,以及擴大基建投資來對沖疫情影響等。

“總體來看,對小微企業和居民的救助和支持政策是比較及時的,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效果”,王軍說,但這些措施通過產業鏈一環一環地傳遞到中小企業和個人手里,鏈條比較長,對于持續擴大居民收入、穩定消費預期、提高居民福祉還顯得不夠。

財政發力:保民生、穩消費的政策首選

為提振消費信心,全國多地通過發放消費券的方式來拉動消費。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初,有28個省市、170多個地市統籌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累計發放消費券達到190多億元。有機構估計,企業聯動銀行、商家發放消費券有100億元,目前全國發放消費券總額超過300億元。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說,過去5年,消費對于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60%左右。當前中國經濟穩增長更加倚重消費。

“但促消費政策不應該是短期的,更不應該是鼓勵沖動型消費的,而應該更多通過改善供給質量和水平達到持續釋放消費潛力的目的”,趙萍說。

“紓困企業和保民生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一項重要工作和長期任務,財政手段應當作為保民生、穩消費的政策首選”,王軍認為,未來對市場主體的紓困、對民生福利的改善,還是要靠財政發力。

對于1萬億元的抗疫特別國債,王軍說,希望能用好這筆錢,把其中一部分用在為企業、為低收入群體紓困上。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課題組一份最新報告建議,要防范疫情導致低收入人群陷入貧困、返還貧困。為了“保家庭”,建議地方乃至中央政府撥出專項資金,堅決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定向扶持力度。

“雙循環”新格局:穩增長、保民生

當前,海外疫情仍在蔓延,疫情走勢仍然存在不確定性。王軍說,在這種復雜的外部環境和國際背景下,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于穩增長、保民生具有重大影響和積極意義。

王軍認為,“雙循環”首先意味著要立足內需構建國內大循環。暢通國內大循環需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通收入分配和流通交換中間的橋梁連接機制,把生產和消費有機結合起來,不但通過強大生產能力支撐國內巨大市場需求,而且要通過國內巨大市場體量反哺生產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同時,要通過收入分配改革,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市場活力,要通過加強流通體系,聯通生產端與消費端,促進國內大循環良性運轉。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雙循環”新格局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主軸。為順利推進這一發展模式轉型,除了要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外,在分配環節較快增加居民收入,進而提高國內終端消費能力,將是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國內經濟大循環的戰略支點。

“這不僅能緩解未來商品出口增速放緩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而且也能有效解決長期以來經濟增長不平衡的問題,讓更多民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王青說。

王軍建議,從中長期保民生的角度考慮,有必要從戰略上高度重視居民收入的持續提高。繼續制定“居民收入倍增計劃”,并將之列入“十四五”規劃,這是從根本上激活消費、持續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記者 阮煜琳)

責任編輯:

標簽: 雙循環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