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聚焦 > > 正文

互聯網醫療板塊回暖!平安好醫生年內連續5個交易日回購耗資5356萬港元

來源:格隆匯 時間:2022-01-11 13:45:37

1月11日,港股互聯網醫療板塊再度上漲。截至午間休市,平安好醫生在上一個交易日錄得超過8%的漲幅后再度上漲1.91%,實現四連陽。

從資金面來看,公司延續了去年回購熱情,近期也是頻頻出手,截至10日,已在年內連續5個交易日進行回購,共計耗資約5356萬港元,此舉延續了去年12月平安好醫生公告的最大回購10%股本的計劃,凸顯了管理層對公司長期發展的信心。此外,南下資金也在不斷增持公司股票,據公開數據,最新港股通持倉比例已經達到10.39%。

平安好醫生行情的回暖,一方面與互聯網醫療板塊整體遭遇大幅回撤后估值修復有關,更重要的是公司本身進入新發展階段后提升了估值中樞帶來的價值回歸。

戰略升級指引新方向,多維優勢打開成長空間

去年10月,平安好醫生宣布啟動了戰略2.0升級深化,并提出“HMO健康管理+家庭醫生會員制+O2O醫療服務”將會成為公司新的商業模式。

其中,HMO 模式的落地推行正是平安好醫生價值重估的重要支撐。HMO模式本質就是將醫療服務與醫療保險相結合的一種模式,用戶在向保險機構支付了一定費用后,即可獲得與相應保險機構有合作的醫療機構的服務。

在這個過程中商業保險深度參與醫療支出,對于緩解我國巨大的醫保壓力十分重要。而且,我國的醫療資源結構性問題突出,大型公立醫院掌握了絕大部分優質資源,使得過多患者無論大小病均涌入大醫院,因此需要更多市場化力量來推動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根據海外成功經驗,HMO模式恰恰可以利用保險機構的獨特市場地位,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

此外,從用戶角度來看,相對于病后賠付及治療,其更希望能享有充分的病前健康管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正是HMO模式得到市場廣泛認可的基本邏輯。對于保險機構來說,充分利用其掌握的醫療資源幫助用戶實現病前的預防,既能提高用戶對于HMO的粘性,也能降低相應保險業務的成本,進而實現共贏。

自平安好醫生引入HMO概念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許多機構都在嘗試根據自身稟賦來推行這一模式,但就目前來看,最有可能率先實現的仍是平安好醫生。

從平安好醫生的具體戰略規劃來看,其本質是通過打造“家庭醫生”這一核心樞紐,覆蓋用戶的健康管理、亞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慢病管理和養老管理等五大服務管理場景,并貫穿會員的線上導診、線下資源對接、治療陪同,以及后續的康復全流程。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家庭醫生”并非僅僅是扮演一個線上問診的角色,而是能夠從診前診中診后全流程幫助用戶,讓用戶能更省時省力省心地找到合適的醫療服務。

順沿這一邏輯,線上線下結合也就成了推行新戰略的必然選擇,而這也正是平安好醫生優勢的集中體現。平安好醫生擁有著龐大的線下醫療資源,能夠最大限度為用戶提供合適的醫療服務。截止2021年9月30日,平安好醫生已經與超過4000家醫院、18.9萬家藥店、1800家健身機構、約1700家體檢機構、約8.3萬家醫療健康機構合作。

要能充分認識到平安好醫生HMO模式的優勢所在,需要將其置于整個平安集團的戰略藍圖中考慮。在傳統保險經歷轉型的背景下,平安集團尋求打造一個醫療健康生態圈,來為用戶提供更多高價值服務,作為生態圈的旗艦,平安好醫生會受到集團更多資源傾斜,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供需兩端的資源都有了足夠的基礎保障。平安好醫生擁有約2000名成員的自有醫療團隊,以及4.65萬外部合作醫生專家。

而且,由于新戰略下平安好醫生不再提供免費問診服務,對于C端用戶的吸引力可能有所減弱,未來主要客戶來源將會是B端,平安集團擁有2.2億金融客戶,覆蓋大中型企業員工數0.7億人,包括平安養老險、健康險、銀行、產險等專業公司。此外,B端用戶的付費意愿往往更高,其ARPU值往往會是普通用戶的2-3倍,量價齊升的驅動下提升了平安好醫生長期業績增長空間。

責任編輯: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10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