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聚焦 > > 正文

天天看點:新民快評丨對“全職兒女”不要歧視要重視

來源:新民晚報 時間:2023-05-05 11:26:56

“五一”假期,不少年輕人回到父母身邊,陪老人出去走走,吃吃飯聊聊天?,F代生活節奏快,年輕人的壓力大,平時不免疏忽對父母的關愛,所以不少人利用假期“回家看看”。有年輕人還向父母發嗲,表示想做“全職兒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源:東方IC

所謂“全職兒女”,指的是年輕人脫產寄居父母處生活,通過付出一定的勞動來換取父母的經濟支持。

乍一看,這不就是新型的“啃老”嘛,所以“全職兒女”甫一曝光就引發了爭議,不少人批評說這是年輕人選擇對社會壓力的逃避,而且“陪伴”和“做家務”本來是子女應盡的職責,現在卻通過“全職兒女”這種方式物化了,對父母的付出變成了一種“工作”或者說“交易”,親情變味了。

社會是多元的,每個家庭的狀況不一,人們的生活觀也各異,不宜用簡單的“對與錯”“好與壞”來評判這件事。有媒體認為,“全職兒女”與“啃老”不同,“啃老”是年輕人對人生的一種躺平,對父母的一種“寄生”,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叭殐号眲t是把照顧父母、做家務作為自己的“職業”,某種意義上像“全職媽媽”。

選擇做“全職兒女”的年輕人各有理由。比如一個家庭經濟狀況尚可、父母年邁需要照顧、子女一時也找不到較好的工作,這時候孩子選擇做一段時間的“全職兒女”,父母把原本雇傭保姆的錢給孩子,有何不可?

所以,對“全職兒女”不必歧視,更不必上綱上線,畢竟這一現象并未蔚然成風,只是極少數家庭的個性化選擇。

當然,也確實有人是在逃避職場的壓力,父母不得已做出妥協變身為“雇主”。如果這樣的類型多起來,是值得警惕的。

我們要理解、尊重年輕人的個性化選擇,但是更要重視做出這種選擇的背后成因。如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變成“全職兒女”,那絕不是一件好事,對家庭而言是一種“內耗”,對社會更是一種損失。但這絕不意味著,社會可以歧視“全職兒女”。

楊江/文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