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聚焦 > > 正文

慈溪市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慈溪市有什么地域文化?

來源:路途網 時間:2023-06-12 10:49:49

慈溪市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

慈溪市,隸屬于中國浙江省寧波市,地處浙江省東部寧紹平原、杭州灣南岸,東、東南接鎮海區、江北區,西、西南連余姚市,介于北緯30°02'~30°24'和東經121°02'~121°42'之間,為滬、杭、甬三角地區結合部。

慈溪市地勢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灘涂三級臺階狀朝杭州灣展開。南部丘陵屬翠屏山丘陵區,系四明山余脈,東西走向,綿延40余千米,約占全境面積的十分之二。東端低丘,海拔100米左右;中部300~400之間;至石堰鄉,地層下陷為東橫河;逾河西端,高100~200米。主要山峰有大蓬山、五磊山、大霖山、老鴉山、東栲栳山,最高峰老鴉山塌腦崗海拔446米。地層成因單一,屬侵蝕剝蝕地貌。平原為寧紹平原之一部,東西長55千米,面積約占總面積的十分之七。地勢自西向東緩緩傾斜,西部地區北高南低,東部地區南高北低,以大古塘河為界分南北二部分,兩者面積之比為2:8。南部近山平原成陸于900~2500年前,由全新世晚期湖海相沉積物淤積而成,組成物質多為粘土及亞粘土,局部夾有泥炭。北部濱海平原,系900年以來新成陸土地,組成物質為亞粘土、亞沙土和粉砂。平原以北為凸入杭州灣的扇形三北淺灘,1986年圖版量標以理論基準面零米線計算,達433.5平方千米,灘涂沉積物以粉細砂和沙質泥等細顆粒物質為主,東部地區顆粒較粗。海岸帶升降有明顯的周期性,全岸線正繼續向北推移,土地資源在不斷增加中。

慈溪市處北亞熱帶南緣,屬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冬夏稍長,春秋略短。平均年日照時數2038小時,年日照百分率47%。年平均氣溫16.0℃,7月最高,平均28.2℃,1月最低,平均3.8℃。

慈溪市有什么地域文化?

慈溪方言

慈溪話是吳語的一種方言,吳語是漢語中歷史悠久的方言,其祖語可追溯到春秋時期,主要通行于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和江西上饒地區,習慣上俗稱“江南話”、“江浙話”,使用人口將近8000萬,在中國方言中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

《慈溪縣志》對吳方言在慈溪市的源流與分布有專門的記載:吳方言有5個次方言,慈溪方言屬吳方言太湖片。吳方言太湖片又分6個小片,慈溪處古越州與古明州交會之區,慈溪方言占2個小片:東部觀海衛及以東原慈北、鎮北部分,古屬明州(寧波府),為吳語區太湖片明州(甬江)小片;橋頭及以西原姚北部分,古屬越州(會稽府),屬吳語區太湖片臨紹小片。

圍墾文化

慈溪圍海造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紀以前,有文字記載的大規模筑塘則始于宋慶歷七年(1047)間始建的大古塘,全長80千米,經歷340年完成,工程十分浩大。

此后的600多年中,人民陸續修建新塘、八塘、九塘、十塘,有的地段已修筑至十一塘,海岸線也隨之北移。慈溪人民筑起巍巍480千米的新舊海塘,圍墾出664平方千米土地,滄海終成桑田。

移民文化

早期的慈溪人多聚居在沿山一帶,隨著海塘的修筑北移東遷。同時鄰近地區和外省人口也逐漸遷入,移民至此生產生活。明洪武年間,曾調福建富寧衛軍5000余人戍守慈溪并留居,今觀海衛城一帶居民多為其后裔。

青瓷文化

慈溪是中國瓷器的發源地之一,青瓷的燒制時間上始于漢,下終于宋。自晚唐至北宋的近兩個世紀里,興盛不衰,成為名副其實的唐宋瓷都。唐朝陸龜蒙贊曰“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慈溪也是著名的“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起點。以上林湖青瓷為代表的越窯珍品,在唐代與金銀器、寶器、絲綢并列為四大珍寶。從明州港出發穿越茫茫大海抵達斯里蘭卡、印度等,最遠的到達西班牙。

責任編輯:

標簽: 慈溪市的介紹 慈溪市的風景 慈溪市的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