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聚焦 > > 正文

主題成就展·重慶單元 | “智造重鎮”“智慧名城”賦能添彩

來源:重慶日報客戶端 時間:2023-08-29 08:20:16

核心提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9月27日,“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開幕,重慶單元的“智造重鎮”“智慧名城”賦能添彩板塊,集中展示了近年來重慶深入推進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大力促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傾力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的成果。

圍繞“智造重鎮”,一系列構建未來的“芯屏器核網”產業項目紛紛落地,創新、智能、智慧場景不斷增多,全市數字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傳統產業改造按下“快進鍵”,越來越智慧的產業成為重慶發展的強勁動力源。

構建“智慧名城”,隨著“云聯數算用”全要素群加速聚集,重慶的城市“腦容量”快速擴容,管理效率和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鐫刻在了重慶城市治理的眾多細節中。我們的城市越來越“聰明”,生活越來越便捷,是這些年來重慶市民最切身的感受。

一座會“思考”的城市,躍然眼前;一個更“智慧”的重慶,正在成型。

數讀>>>

智造重鎮

1.截至今年8月,重慶累計實施4800多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建成734個數字化車間、127個智能工廠

2.截至今年8月,重慶累計集聚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1700多家,數字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16%

3.截至今年8月,重慶建成5G基站7.3萬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位居西部第一;累計推廣北斗應用終端超35萬臺(套),接入全國量子通信網絡

4.截至2021年,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2%,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為45.1%

智慧名城

1.截至今年8月,重慶建成共享公共安全視頻15萬余點位,中心城區市政跨江大橋橋梁結構運行狀態監測系統達15座,完成路內停車泊位智能化改造2萬個,“兩江四岸”核心區城市照明智能化控制程度達到100%

2.截至今年8月,重慶市數據中心集群已具備9萬個機架、45萬臺服務器的支撐能力,建成“數字重慶”云平臺,“政務云”上云率達到100%

(以上數據由市經信委、市大數據局提供)

賽力斯汽車沖壓車間

5秒就能沖壓一套配件

在位于兩江新區的賽力斯汽車智慧工廠,共有超過1000臺智能機器人。它有多智能呢?以沖壓車間為例,因為布置了全封閉高速同步機械沖壓線,沖壓完成一套汽車部件,僅需要5秒鐘。

該車間還布置了全自動沖壓生產設備,比如整線防塵降噪、自動藍光測量系統、自動化裝箱、AGV自動傳輸、一鍵換模等先進技術及設備,確保產出部件的工藝和質量都處于世界一流水平。

這樣的智慧工廠,給了賽力斯汽車發展底氣——去年以來,賽力斯攜手華為打造高端新能源智能汽車,推出問界M5、問界M7等銷量與口碑雙贏的車型。智慧工廠的實力,確保賽力斯汽車能夠及時地將產品交付給消費者,以實現良性循環。

數據顯示,賽力斯集團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為47714輛和45622輛,同比分別增長255.12%、204.51%,新能源汽車超越傳統燃油車業務成為核心增長引擎。

賽力斯汽車是重慶汽車產業積極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縮影。近年來,重慶大力推動汽車產業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整體發展水平處于全國前列。目前,重慶汽車產業年產能接近400萬輛,形成“1+10+1000”的優勢產業集群。

5G技術遠程智慧教育

讓“山里娃”共享優質教育

“從這幅圖中你們找到了什么規律?請龍臺小學六組一號的女同學回答一下。”

“我發現兩個圓形和一個三角形重復出現。”龍臺小學那位女生站起來大聲地回答。

“你回答得真棒!”通過視頻設備,田小琳清晰地聽到了女生的回答,并對她豎起大拇指。兩邊課堂上同時響起掌聲。

前不久,在渝中區人和街小學教室里,數學老師田小琳通過5G雙師課堂,同步為300多公里外的重慶市巫溪縣紅池壩鎮龍臺小學的學生們上了一堂《找規律》的數學課。

如今,在5G技術“助攻”下,“山里娃”有了遠程參與和名師零距離互動的學習機會,和城里的孩子“聚集”在了同一個課堂。

截至目前,全市學校互聯網接入率達到100%,擁有多媒體教室的中小學校占比達100%,特別是以巴蜀云校、八中“雙師課堂”等為代表的網絡學習平臺,在助推鄉村教育振興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

與此同時,市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目前全市已上線課程4000余門、同步課程資源600萬余條,累計訪問量突破5億人次,讓全市中小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樹立中國新能源開發標桿

涪陵頁巖氣田產量再創新高

9月27日,崇山峻嶺中,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田焦頁107號擴平臺,70D型鉆井巍然列陣,機組正開足馬力施工。

“我們現在已經投產712口井了。”涪陵頁巖氣公司總經理宋軍備表示,截至9月27日,涪陵頁巖氣田累計產量突破470億立方米,再創歷史新高。

“氣田建設初期,我們一無技術、二無經驗、三無裝備、四無人才。”宋軍備說,為彌補核心技術裝備的空白,他們一方面邀請專家學習國外先進經驗;一方面在施工實踐中不斷探索積累和優化。通過艱苦研究攻關,一大批鉆井、測錄井、壓裂試氣先進技術和關鍵裝備在涪陵頁巖氣田得到應用,申請專利上百項,形成完善配套技術體系,極大地推進了氣田產建計劃的開展。

如今,涪陵頁巖氣田創造了100多項頁巖氣開發紀錄,部分成果達國際領先水平。

智慧城市運管中心

讓城市管理“耳聰目明”

9月25日,渝中區瑞天路重慶天地車庫外車行道路面出現破損。在接到報修信息后,維修人員很快趕赴現場完成路面修復。

不過,這個報修信息既不是由市民主動上報,也不是城市管理工作人員在巡查中發現,而是重慶市新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下稱智慧城市運管中心)通過技術比對發現后報修的。

這個智慧城市運管中心正是重慶城市管理的“智慧大腦”。“路面修復報修提醒,正是智慧城市運管中心‘一網調度’功能的常見應用之一。”智慧城市運管中心負責人表示,該中心還將逐步實現“一網統管”“一網通辦”“一網治理”等功能,讓城市管理更加“耳聰目明”。

據悉,目前,智慧城市運管中心正在進行設備升級,計劃接入更多應用場景。未來,重慶將以該中心為基礎,形成“1+3+3+7+N”基層智慧治理數字化體系,即建設1個基層智慧治理平臺,打通黨務、政務、綜合治理3類數據,貫通3級政府(市-區縣-街鎮)、7級管理(市-區縣-街鎮-社區-網格-物業-樓棟),建成N個基于數字孿生的基層智慧治理應用場景。

“重慶造”海扶刀

為腫瘤患者隔“山”打“瘤”

不開刀、不出血,就可以從腫瘤患者體外隔“山”打“瘤”,把體內的癌變組織“殺死”。這是“重慶造”腫瘤治療的“隱形高手”——海扶刀。

海扶刀是重慶海扶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扶醫療)由數字化進入智能化的新一代高端醫療設備,它利用超聲波在人體良好的組織穿透性和可聚焦性,將體外發射的低聲強超聲波聚焦于體內靶組織處,焦點的聲強得到上萬倍放大,“殺死”癌變組織,達到無創治療的目的,且不會對患者造成其他傷害。它可用于治療子宮肌瘤、乳腺纖維瘤、肝癌、胰腺癌、乳腺癌、骨腫瘤等疾病。

“從0到1的原始創新,都是‘熬’出來的。”海扶醫療董事長、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超聲醫療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智彪說,團隊從1988年開始研究聚焦超聲治療技術,在全球率先突破聚焦超聲消融手術治療腫瘤的關鍵核心技術,并研發出海扶刀。

如今,海扶刀不僅在國內應用,還出口到英國、西班牙、俄羅斯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治療良惡性實體腫瘤患者超過20萬例。

重慶日報客戶端 夏元 楊駿 張凌漪 白麟 崔曜 張亦筑 齊嵐森

責任編輯:

標簽: 智慧 賦能 重慶市人民小學 換模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