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融云創:智能中臺賦能金融打破“煙囪式”協作壁壘
近年來,在金融科技加持和客戶體驗創新的共同驅動下,數字化轉型已成為銀行業共識,加上新冠疫情倒逼,促使銀行基于線上化、數字化、場景化、生態化的發展模式更加清晰。
然而,橫亙在銀行數字化轉型面前的問題也尤為凸顯。例如,此前銀行各業務線風控應用多采用“煙囪式”建設,海量數據在全行視角下缺乏統一管理規范,產生了很多的“冷”數據,造成數據梳理成本高、效率低、實用時效慢、無法復用留存。因此,在很多銀行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一家銀行通常有多個平臺和多種產品,而每個產品又有不同的風控量化評估標準,導致同樣一個申請人在同一家銀行的不同平臺申請,出現不同的審批結果。
為了應對挑戰,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始借鑒互聯網企業向中臺轉型的做法,依托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實施IT系統架構的轉型升級。與此同時,金融科技企業也紛紛響應需求,通過智能中臺的打造和全面輸出,為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提供賦能,如智能營銷、智能客服、智能風控等。
在這個背景下,“中臺”技術在業界飛速興起。據悉,中臺興起的本質,是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由需求側的快速變化和挑戰傳導到供給側,供給側通過組織重塑和共性能力抽象、沉淀、整合和共享,實現對不同需求的快速響應,并轉化為內生動力驅動業務發展和產品創新。隨著金融數字化轉型向縱深推進,金融機構業務向中臺轉型的必要性日益凸顯。
特別是對于中小銀行而言,沒有技術中臺和數據中臺的支持,很難建立真正有效的業務中臺。因此,善用金融科技的賦能手段,不斷推動業務中臺的自動化、智能化,成為其數字化轉型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這也為金融科技企業輸出核心AI能力,助力構建智能中臺提出了迫切的現實需要。
以百融云創為例,其中臺戰略定位為:將前臺穩定通用的業務能力沉淀到中臺,提升前臺響應力;將后臺頻繁變化的業務能力“提取”到中臺,賦予更強的靈活性。幫助金融機構抽象包裝整合后臺的資源,將其轉化為前臺可重用、可共享的核心能力,打破“煙囪式”、“項目制”系統之間的集成和協作壁壘,降低前臺業務的試錯成本,賦予業務快速創新能力,最終提升企業的組織效能。
百融云創智能中臺架構包括三個部分:數據中臺打通內部數據壁壘,為業務優化與創新提供支持;算法中臺根據不同業務需求,敏捷開發模型;風控中臺面向業務,提供多種靈活的規則和數據配置方式,減少因業務對系統的重復開發,支持前臺業務的快速創新。
其中,智能風控中臺是百融云創智能中臺解決方案的核心內容?;诎偃谠苿摱嗄甑娘L控建模經驗,圍繞貸前、貸中、貸后風控運營閉環的理念設計,具有極其強大的配置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變量運算能力,可以滿足包括交易、信貸、營銷三大領域的風險防控場景,也可以基于全新的風險場景配置針對性的防控體系,具有極強的可擴展性。在系統架構上,百融云創智能風控中臺包含以下四大獨有的風控模塊,可提供全棧、閉環、實時的風險決策服務。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