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融云創:成功在港上市 未來成長可期
3月31日,百融云創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6608.HK),香港公開發售部分獲150.67倍認購,國際發售獲36.3倍認購,發行約1.24億股股份,IPO募資規模近40億港幣。成為了繼美團、小米和快手三家公司之后,第四家采用同股不同權(WVR)結構以香港為主要上市地的公司。
想要于港股市場獲得WVR準入并不容易,它需要上市企業滿足市值至少達400億元(或市值至少達100億且近審計年度收益達10億元),及必須為新經濟公司等嚴苛的條件。由此可見,無論是在上市之初,還是以長期走勢來看,百融云創均各有亮眼的表現。
作為中國最早提供云原生風險評估服務的獨立服務平臺之一,百融云創在赴港上市前,已獲得一眾明星資本的追捧,其中不乏國資背景,股東陣容堪稱豪華。根據公司上市前架構來看,百融云創實控人張韶峰持股26.73%,高瓴資本持股12.39%,央企中國國新旗下的國新基金持有12%,其他機構投資人包括紅杉資本、中金公司、華興資本、IDG資本等。
百融云創此次上市的舉動,引入了三名具有強勁實力的新基石投資者,分別為:中國結構調整基金、Cederberg Capital及Franchise Fund LP。其中,中國結構調整基金是受國務院國資委委托,由央企中國誠通牽頭成立的中國最大規模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規模達到3500億元,服務于國有企業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及高質量發展。
有了這些海內外頂級資本的共同加持,為百融云創畫上了強有力的一筆。百融云創的上市前景主要依托于自身的核心商業價值和公司強大的技術驅動力,公司自主建立的云原生技術平臺,可提供多種模塊化的產品,已熟練通過標準化API進行調配并融入客戶的IT基礎架構及工作流程,產生可見的經常性收入。同時,平臺也可以將多個模塊進行組合,易于獨立或組合式訂閱,從而生成定制化的端到端解決方案,且可以減少IT或系統開發成本。
隨著金融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數字化時代下愈發成熟的AI技術于金融領域的應用持續深化,金融服務業大數據分析服務市場迎來了快速發展。為此,百融云創構建了全面的AI和數據分析能力,同時擁有強大的云計算技術能力和敏捷的產品開發能力,在行業中構筑了堅實的核心競爭壁壘。
百融云創逐漸擴大研發產品范圍、增加技術投入,擁有了龐大的客源,為愈來愈多的領先金融機構提供支持。截止至2020年9月30日,百融云創在中國累計為逾4200名金融服務供貨商客戶提供服務,包括絕大部分國有銀行、逾650家區域銀行、絕大部分消費金融公司、逾90家主要保險公司及其他多家金融機構。
據招股書,去年以來,隨著疫情的影響逐漸減小,經濟活動加速,百融云創的經營呈現快速恢復的勢頭,而展望后市,伴隨上市后公司品牌實力和資本實力進一步鞏固,行業此前極端環境下優勝劣汰釋放更多的市場機會,百融云創的業務成長性還將受益于此進入加速釋放之中。
未來,金融服務供應商對科技服務的強勁需求及科技服務的增長潛力將越來越大,百融云創作為金融SAAS細分賽道龍頭,有望受益于行業大趨勢的發展。同時,百融云創自身的業務發展和能力都深受各路資本的認可,未來長期價值可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