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財富:公益慈善創造可持續價值
前段時間,宜信財富浙閩大區第二屆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在廈門舉辦,宜信財富母公司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徐秀玲,宜信財富浙閩大區負責人吳佳玉,《美好家園》封面人物鄭大明,廈門知名上市企業創始人李先生以及180余名宜信財富企業家客戶共同出席,在活動現場,宜信財富浙閩區微笑公益基金正式發布。
宜信財富母公司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認為,公益慈善和企業社會責任是更好地做生意、創造可持續價值的必要條件。“企業社會責任,公益慈善、ESG、影響力投資,所有這些正在變為必要條件,就是沒有它是不可能成功的。對于我們來講,公益慈善就是業務的一部分。在發達國家,在未來中國也一定是如此,公益慈善是財富管理的重要一環,高凈值、超高凈值家庭做公益慈善是標配。”
正如這次論壇的主題“敬時代、共責任、瞰未來”一樣,企業家們在這里一起探討——商業如何與公益結合發揮最大的價值,企業未來如何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在宜信財富母公司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看來,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點有三:第一,企業一定要專業地做公益,用稀缺的社會資源帶來了最大的社會效果;第二,企業做公益時一定要與主營業務相關;第三,兩代人一同做公益,才能達到心與心地溝通,實現價值觀傳承。
在北京宜信財富母公司宜信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徐秀玲看來,公益和商業是應當緊密結合的。“因為公益更多是關于你的目的,而商業一定是一個高效率運作的效果。當公益跟商業結合起來,就可以發揮最大價值。”
宜信財富浙閩區微笑公益基金,就是公益與商業結合的有效途徑。宜信財富一直倡議高凈值人士將1%的可投資資產投入到公益事業中,而每個企業和家庭的公益訴求也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為了更好的滿足客戶的公益訴求,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和宜信財富各個區域攜手一起,發起各區域的公益基金,從而幫助客戶更有針對性、個性化地做公益,浙閩區微笑公益基金就是其中重要一環。
在《2020資產配置策略指引》中,宜信財富第一次將公益慈善放在資產配置餅圖里,倡議公 眾將1%的資產拿出來參與公益慈善,通過全家一起做公益回饋社會、傳承精神。目前,宜信財富大中華區600萬資產以上富裕家庭的總財富為128萬億,如果每一位高凈值人士都響應 1%的倡議,意味著將有1.28萬億的財富投身于公益,這將是2018年全國社會捐贈總額的十幾倍。1%的公益投入,即可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未來期待更多人加入宜信公益1%行動,投入到公益事業中,共建未來鄉村。
鄉村扶貧第一步靠就業,讓鄉村的人們有生產來源,有很好的生活。第二步靠產業,在整個縣域形成一個產業支柱,就業才可以持久。而更長期的改變則是來源于教育。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宜信財富母公司宜信公益對“苔花計劃”進行了升級,并推出了“苔花校園”項目,幫助鄉村地區建設學校,讓每一個鄉村兒童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苔花校園”計劃用三年的時間,通過宜信公益的服務、資源,幫助更多孩子發生改變,“我們相信生命自發的力量,尊重每一份渴望和夢想,也希望每一個鄉村兒童或者少年都可以獲得全面的成長。”徐秀玲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