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企業 > > 正文

畢馬威國資國企改革服務中心負責人喬漠:資本市場可為國企改革發展提供成果驗證

來源:證券日報 時間:2021-09-07 17:39:49

為確保“今年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的70%以上”這一目標,2021年以來,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務院國資委已先后召開了多場會議及專題推進會,部署推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落地落實。

針對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所聚焦的重點內容,今年服貿會期間,畢馬威國資國企改革服務中心負責人喬漠就相關問題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的專訪。

在喬漠看來,去年啟動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無疑傳遞了一個信息:“變革時代只爭朝夕”。在經歷了幾年的深化改革后,一批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機制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在此基礎上,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推進,就是要在更大范圍內向改革中的國企要成果要效益,從而實現在我國產業結構化調整的關鍵階段,國企能持續穩定支撐中國經濟發展,做好中國經濟的“壓艙石”。整體上看,隨著“十四五”規劃圈定了多項中、長期目標,這就要求在此期間,我國的發展要提速,國企的壯大也要進一步提速。

事實上,在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方面,國資布局結構的調整優化,無疑是重中之重。結合國資委相關負責人的公開講話看,在加快國有資本的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上,國資委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兩非”“兩資”的處置,即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和低效無效資產的處置,加快低效無效資產的退出,扎實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喬漠認為,無論是本輪國企改革,或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中再次強調的國有資產的布局優化和調整,都是中國國有企業真正走向世界、引領世界的必要步驟,也是符合一般經濟規律的重要舉措。在早期中國快速發展時期,國有企業主要是以規模做大為核心,其實際上也享受了經濟快速發展階段的增長紅利。但當中國經濟進入轉型升級階段,依靠有效的資源分配,實現優質資源整合,發掘內生價值,顯然成為這一輪國有資產優化布局的最大動因。本輪國企間的重組整合,主要目的是產業協同的整合,是核心資源與科技技術的適配,是央企間相同運營板塊運營能力的重新打造,因此以發展為命題、以增量為目標、以科技為引領、以綜合能力為衡量、以改革為抓手,是本輪國企改革的五大重要定位。結合最近幾年央企及地方國企在重組整合上的“加減法”動作可以看到,本輪整合“加”的是科技,是產業引領,是整合后央企規模“更大”之后的“更優”;“減”的是冗余的同類型平臺,是歷史的包袱,亦是早期非主業的投資布局。預計后續央企及地方國企的重組整合將更加講求落地性和實際效果。

事實上,從近年來國企改革的推進情況看,資本市場愈發成為國企改革的主陣地及重要平臺。如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借助增資擴股、改制上市、并購投資等多種方式,近年來國有企業的混改無疑取得了較為積極的進展。

喬漠表示,資本市場除了實現資本融通的傳統功能之外,也可為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提供成果驗證。一方面,推動運營型、科技型和混改后國有企業上市,既實現了國家關于國有企業資本化的遠景規劃,又能夠推進國有企業真正建立符合市場機制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國有資本和外部資本的有效整合,實現國有企業改革的終極目標;另一方面,國有企業也需要通過投融資并購和運營效率提升等方式實現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功能,國有資本到了價值提升,也借助市場進行了更好的價值驗證。

在喬漠看來,未來,資本市場還應在國家科技改革的進程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將“卡脖子”技術研發,產業實現,科技人員的激勵與認可與最終科創市場實現有機聯動,助推中國科技引領全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