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企業 > > 正文

北交所去年超九成上市公司實現盈利 創新型中小企業凸顯韌性活力|全球關注

來源:北京日報 時間:2023-05-05 10:37:57

營業收入、凈利潤均雙位數增長,盈利面超九成;研發投入持續加碼,專精特新企業增勢強勁……年報季已落幕,截至4月28日,19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已全部披露2022年年報。在去年復雜多變的環境下,北交所上市公司基本面實現穩健增長,產業鏈轉型升級提速,凸顯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韌性與活力。

北交所 新華社資料圖

煥發活力

營收凈利實現雙增長

去年,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中小企業繼續實現穩定增長,體現出較強的經營韌性。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北交所上市公司群體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北交所數據顯示,191家上市公司去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501.91億元,同比增長22.1%,平均每家為7.86億元;共實現凈利潤138.11億元,同比增長12.17%,平均實現凈利潤7230.81萬元。北交所上市公司盈利面達到92.15%,即超九成企業實現盈利。其中,44家公司增幅超過30%,22家凈利潤超過1億元,42家連續三年實現利潤正增長。


(資料圖片)

作為北交所企業的“領頭雁”,北證50指數樣本公司去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52.53億元,同比增長43.56%;實現凈利潤74.16億元,同比增長27.46%,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占北交所上市公司整體的50.1%和53.7%,均占“半壁江山”,引領著市場發展。

部分中小市值公司也發揮業務靈活的優勢,通過主動應變、積極轉型,實現業績的穩中向好,煥發出活力。從數據來看,市值在10億元以下的135家企業中,超91%的企業實現盈利,近3成實現營利雙增。

增勢強勁

專精特新企業占4成

截至目前,北交所共有191家上市企業。年報數據顯示,這些公司去年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支出共計67億元,同比增長18.03%。整體來看,其中7成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貝特瑞、安達科技等9家公司研發支出更是超1億元。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平均研發強度為4.46%,約為規模以上企業平均水平的3倍,24家公司研發強度超10%。

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加碼,換來的是科技創新的一系列新進展、新突破。僅從專利數量來看,北交所公司去年全年新增專利2655項,其中發明專利572項。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北交所新能源、新材料等相關產業鏈公司去年業績高速增長。如碳纖維原絲龍頭吉林碳谷,打破國際碳纖維巨頭在原絲生產技術上的壟斷,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99.99%,盈利持續創新高。

專精特新企業已在北交所初具規模。目前,北交所有79家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占市場總數的41.36%。去年,相關企業平均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9.57%、16.41%,增勢強勁。此外,北交所8家公司還獲得國家級“單項冠軍”認證。

回報股東

現金分紅超40億元

登陸北交所獲得直接融資,更多中小企業由此進入發展快車道。去年,北交所新上市83家公司累計融資達163.84億元,平均每家融資額1.97億元。

年報顯示,從募集資金使用上看,有八成募集資金投向了綠色低碳、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創新領域,助力企業實現產能擴張、技術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

各家公司披露的年報數據還顯示,去年北交所企業持續引進人才,公司本科及以上員工平均占比22.60%。36家公司在上市后推出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激勵對象涉及核心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其他骨干員工近2700人。上市公司薪酬激勵和業績深度綁定,有效調動了員工積極性,激發上市公司創新活力。

實現創新發展的同時,北交所公司持續通過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等方式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數據顯示,2022年報期間,共有154家公司推出現金分紅方案,占全部公司家數的8成以上,現金分紅總額達到41.55億元。

本報記者 孫杰

流程編輯:u008

版權說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網站上的文字、圖片、圖表、漫畫、視頻等內容。未經許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網站著作權及相關權益的行為,本網站將追究法律責任。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聯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