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現場·我在我思】在天災面前,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時間:2021-10-13 08:19:41

【現場·我在我思】

原標題:在天災面前,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陳華

盡管十分地不愿,但洪水仍然很有可能在下一個不期的時候、在不期的地方轟然降臨。這叫天災。

將天災帶來的損害盡可能降到最低,這是科學一直在努力做的事。而除了科學,還有一種力量不可忽視,那就是人的力量。

安徽有座王家壩。在現有科技力量仍無法完全化解短時間內淮河上游洪水給中下游帶來的沖擊時,王家壩會在水位達到某個極值時打開,讓奔涌的洪水暫時淹沒一塊面積約180平方公里的、叫蒙洼的地方。如此,下游的工業城市便可免受洪水威脅。

這是人類面對天災威脅,不得已之下作出的一種次優選擇。

蒙洼蓄洪區是一片廣袤的低洼地帶,大片大片的土地上種植著莊稼,人口相對較少。洪水來了,雖然莊稼會被淹沒,但所有人員都可以撤退到地勢較高的莊臺上,生命無憂。

而工業城市人口密集,有著附加值高得多和再造流程更復雜的各種企業、廠礦以及與眾多市民息息相關的各種生活設施,一旦淹沒,后果不堪設想。

如果犧牲不可避免,兩害相權該如何抉擇?一個艱難但相對科學的抉擇是:舍小家,保大家。

每每這時,我都會看到一種偉大的人性的力量。

王家壩閘最近的一次開閘是在2020年7月20日。這是王家壩閘自1953年建成以來的第16次開閘,上一次開閘是2007年7月10日。

這次開閘時水位已達29.75米,而2007年的開閘水位是29.48米——不到迫不得已時,絕不開閘泄洪,絕不輕易讓人民的利益受損。這是開閘背后的價值考量。

人類與洪水的搏斗,或許從人類誕生那一天開始就一直延續至今。天災不可避免,但天災也磨礪了人們的品格。

正所謂,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個人的力量非常渺小,但是凝聚在一起的人民的力量無比巨大??购?,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在短時間內集聚大量的人力、物力,除了黨委、政府的有力組織和領導外,還包括廣大志愿者在內的諸多人民群眾的參與。

去年,安徽六安固鎮鎮遭遇洪災,全鎮在短短幾個小時之間成為汪洋洪水中的一片孤島。如何盡快把困在孤島中的人救出來,是當時最急迫的任務。

我在現場看到,一些民間橡皮艇俱樂部的人,帶著他們心愛的、平時用來訓練和比賽的橡皮艇趕來救援。一名隊員的橡皮艇馬達被水面上的漂浮物擊中,螺旋槳當場粉碎報廢。如果這是在平時的訓練中,價值一萬多元的馬達一定會讓隊員非常心疼。但這名隊員二話沒說,想法設法又調了一艘新的小艇來。

面對爆發的洪水,有人從數千公里之外趕來馳援,有人開著價值數百萬元的工程機械堵潰口,還有人為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在危難面前,人性的光芒更加徹底地釋放出來。

今年夏天,我再次來到蒙洼蓄洪區采訪——望不到頭的綠油油的莊稼長勢喜人;勞作的農民眉宇間盡是喜悅。

偉大的抗洪精神,正是在這樣一次次與洪水搏斗、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凝練而來,其間處處交織著拼搏與奉獻、堅韌與勤奮。

如今,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在抗洪搶險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年來的水利設施建設也已經讓洪水帶來的災害降至最低。但誰也不敢說,水患可以很快杜絕,人類已經戰勝洪水。只是,有一點可以堅信,在下一次滔滔洪水到來時,偉大的抗洪精神依然是一股引領人們奮勇向前、贏得勝利的巨大力量。

責任編輯:
上一篇:【圖說】招搖撞騙
下一篇:最后一頁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