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旱是常態,“逼”著寧夏把節水做到極致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時間:2021-10-15 12:36:19

原標題:旱是常態,“逼”著寧夏把節水做到極致

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蔣菡

“今年從6月到8月初立秋一直沒有有效降水,別人一天下的雨等于我們一年下的雨了?!?月24日,寧夏水利廳節水供水處處長王正良對記者說,“旱是我們這里的常態,節水是逼出來的?!?/P>

在全國多地創下降雨量紀錄的2021年,寧夏卻在經歷嚴重的干旱,節水之重愈發凸顯。9月24日到9月26日,本報記者隨水利部“節水中國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采訪團走訪寧夏多地,了解這個水資源極為匱乏的省份的節水之道。

寧夏三面環沙、生態脆弱、干旱缺水,多年平均降雨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2,人均占有水資源量161立方米,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2,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依賴國家限量分配的40億立方米過境黃河水,水資源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制約。2006年,寧夏被列為首個省級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

“水資源格局決定著發展格局,水的承載空間決定了發展空間。”寧夏水利廳廳長白耀華表示,當地突出抓好農業節水重點和各業節水并舉,既注重節水制度建設,又注重先進節水技術應用,既注重政府主導,又匯聚全社會節水合力,走出了一條干旱缺水地區解決發展用水問題的有效路子。

難點在農業,希望也在農業

“如果水的問題解決不了,我們也不敢種?!痹谥行l市沙坡頭區南山臺揚灌區的寧夏弘興達果業有限公司種植基地里,皮膚黝黑的副廠長郭小輝坦言。

正值收獲時節,一個個大蘋果漲紅了臉,在枝頭笑意盈盈。郭小輝告訴記者,這里以前是一片荒山,現在建起了2000畝的蘋果科技示范林基地,還在政府支持下建了個調節蓄水池?!斑@片地高低不平,如果漫灌,很多果樹可能喝不上水,所以我們采用了滴灌,一天一夜能澆500畝地。再加上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可節水50%以上?!?/P>

在吳忠市同心縣的潤德枸杞產業園里,寧夏潤德生物科技公司副總經理郝紅偉介紹:“2013年的時候,這里還是一片亙古荒原,因為缺水,寸草不生,村民都跑到外面去打工。后來政府建了固海揚水工程,將黃河水通過管道加壓輸送,解決了水的問題,我們才種上了這7500畝枸杞?!?/P>

這里是典型的西部干旱帶,為了種枸杞,該公司修建了一條40多公里長的水渠,全部采用滴灌。目前,每畝用水控制在150立方米,低于省里定的210立方米的標準?!拔覀兛粗械氖沁@里干凈的土壤?!焙录t偉說。

相比蘋果和枸杞,葡萄的種植更耗水,而有企業看中了寧夏得天獨厚的葡萄種植自然條件。在青銅峽市,站在寧夏西鴿葡萄種植有限公司基地的觀景臺上俯瞰,遠處是巍巍賀蘭山,近處是綠意盎然的萬畝葡萄園。很難想象,6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茫茫戈壁。

基地經理郭偉告訴記者,這里屬于青銅峽市鴿子山揚水灌區。自2014年起,青銅峽市在該灌區分三期建設了骨干水利工程,總投資1.4億元,鋪設供水主管網35公里,輻射管網276.8公里,建設滴灌站20座,將涓涓清流引入千年旱源,將昔日的不毛之地建設成現代葡萄產業園。截至目前,鴿子山灌區開發面積已達4.2萬畝,其中葡萄種植面積3.7萬畝,生態林0.5萬畝,全部采用高效滴灌。

該灌區還根據“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原則,將588萬立方米水權落實到用水戶,做到了應確盡確。水權剛性約束機制形成,用水戶的水權意識明顯增強。

根據灌溉需求,在各用水戶分水管口安裝了計量設施,全灌區共安裝電磁流量計58套,做到了計量到戶,管理到戶;各種植企業根據釀酒葡萄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要求,精準制定用水計劃,建立輪次供水臺賬,實現了取用水全過程管理。

通過多年運行,鴿子山灌區年實際平均用水量329萬立方米,畝均用水量165立方米,和傳統的溝灌模式相比,畝均節約用水150到170立方米。

更有意思的是,滴灌區釀酒葡萄糖度比溝灌區提高3到4度,葡萄品質提升,效益提高,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節水效益雙贏。這是大自然額外的饋贈。

據白耀華介紹,針對農業用水占全區總用水量近90%的情況,2011年以來,寧夏融合水肥一體化技術,以年均5億元投資、30萬畝的速度,大力發展以噴、滴灌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累計發展470.5萬畝,占灌區總面積近50%。全區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2010年的0.43提高到2020年0.551,農業用水減少6.9億立方米,引黃取水量由最高的89億立方米穩定到目前的65億立方米左右。

“寧夏節水的難點在農業,希望也在農業?!蓖跽颊f。

“不向黃河排一滴水”

“我們做到了不向黃河排一滴水?!?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國能寧煤集團煤制油化工公司公用設施管理分公司黨委書記李滿學不無驕傲地對記者說。

國能寧煤集團煤化工園區建成了國內首套3000立方米/小時化工廢水及礦井水處理裝置,成為全國首個廢水“近零排放”大型綜合工業園區。項目總投資16.9億元,回收產品水2376萬噸/年。

在這個基地,還能看到兩座標志性建筑——百米高的散熱塔,它來自寧夏京能集團寧東發電公司。該公司節能中心主任趙曉鵬告訴記者,這里的兩臺660MW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于2011年雙機投運?!芭c傳統的濕冷技術相比,這兩臺機組采用的間接空冷技術節水率達70%以上。”

該項目用水通過水權轉換,經黃河水利委員會許可,年取黃河水353.6萬立方米,年發電量70億kWh,設計發電綜合水耗為0.39kg/kWh。經過一系列節水改造和精細化管理,目前機組發電綜合水耗達到0.27 kg/kWh,全廠實現廢水零排放。

“在西部缺水地區建設火力發電廠,節水工作尤為重要?!壁w曉鵬說,電廠設計初期就不斷優化設計方案,為節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機組投產后,隨著管理精細化持續推進,節水工作又邁上了新臺階。

趙曉鵬介紹,他們按照水質特點將全廠用水分為四級,上一級排水經過處理后,作為下一級的供水水源:第一級為除鹽水供水系統,供水對象主要為鍋爐補給水、定冷水、間冷水、閉式冷卻水、暖通循環水等對水質要求高的系統;第二級為原水系統,供給對象為工業水泵冷卻水、消防水、生活水等系統;第三級供水為回收處理后的低含鹽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作為輔機循環冷卻水的補充水、綠化用水;第四級為高含鹽廢水系統,經處理后用作干灰干渣拌濕用水、輸煤系統棧橋沖洗和煤場噴灑,水源主要為化學再生廢水、反滲透濃排水、輔機循環水排污水。

目前,全廠水重復利用率由設計的98%提高到99.5%,單位發電綜合水耗由設計的0.39 kg/kWh降至0.27 kg/kWh。

“寧東的節水已經做到了極致。”王正良說。

節水永遠在路上

很多人知道鹽池的灘羊,但可能很少人見過這里水波蕩漾的風光。在鹽池縣花馬池鎮長城關飲馬湖邊,你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置身塞外?

要知道,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的鹽池,年均降水量約為280毫米,蒸發量則約為2100毫米,人均水資源僅400多立方米——寧夏的人均水資源量是576立方米,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這里原來是一片洼地,通過引水形成了這樣的生態水系景觀?!丙}池縣水務局副局長孫峰給記者講述了一個“變廢為寶”的故事:該縣實現了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共1.2萬噸,經過污水處理和中水處理,輸送到飲馬湖,再通過一條明渠輸送到德勝墩水庫蓄積,經加壓泵站,為2.5萬畝城北防護林提供生態供水。

寧夏水投鹽池水務公司執行董事吳占榮介紹,投資9590萬元建成的德勝墩水庫綜合利用工程,全面建立再生水充分循環利用體系,能夠同時滿足景觀水循環、再生水調蓄、城北2.5萬畝防護林綠化以及工業用水、道路清潔、消防用水、公共廁所沖洗等用水需求,再生水利用率提升至90%。

“鹽池水資源異常貧乏,黃河水水源的有限指標無法為城市景觀湖泊、綠地提供豐富的水源。建設德勝墩水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是建設生態走廊、綠地、綠景需要水資源的支撐,有利于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優化提升居民游憩綠色空間。”孫峰說,“節水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三豐收?!?/P>

記者了解到,在滿足全社會不斷增長的用水需求情況下,寧夏實現了用水總量負增長——“十一五”以來,人口增長124萬,GDP、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4倍,4.6倍,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86.0%和78.4%,取水總量減少7.87億立方米。

目前,寧夏的農業取水占比從 90%降到了83.5%,工業用水近零排放,生活用水逐年增加。“雖然今年有效降水量極低,但城鄉居民喝水無憂,節水在其中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王正良說,“窮則變,變則通。寧夏太缺水了,逼著我們把節水做到極致,節水永遠在路上?!?/P>

責任編輯: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