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10月中國大宗商品指數顯示: 旺季不旺 供需雙弱 市場運行壓力加大

來源:中物聯網站 時間:2021-11-05 10:27:31

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調查、發布的2021年10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為99.7%,該指數在上月小幅反彈后,本月再度回落,顯示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的下行壓力加大。各分項指數中,供應指數、銷售指數和庫存指數均有所回落。從本月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宏觀經濟數據不及預期,多地疫情復發,終端需求遲遲未見起色,導致10月份國內大宗商品市場供需兩弱,下行調整。進入11月份,北方進入冬季,需求強度將會繼續減弱,加之目前國內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不確定性上升,因此,我們認為大宗商品市場仍將面臨較大的調整風險。

一、商品供應繼續下降

2021年8月份,大宗商品供應指數繼續下跌,當月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至99.4%,連續四個月下跌,且跌至2020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顯示雖隨著能源緊張問題逐步改善,限電問題有所緩解,但能耗雙控政策依然穩步推進,壓產政策嚴格執行,加上冬季環保限產即將來臨,部分商品生產受阻,產量減少,商品供應持續下降。從各主要商品來看,鋼鐵、成品油、有色金屬和化工供應量和上月相比有所減少,鐵礦石供應增速回落,煤炭供應增速加快,汽車供應止跌回升。

1、產量下降,鋼市供應維持低位

2021年10月份,鋼市供應量較上月減少2.2%,連續四個月呈現下降趨勢。從市場供應情況來看,在鋼鐵壓產和能耗雙控等政策影響下,鋼廠生產也繼續下降。月初多地出現限電限產問題,對生產影響較為明顯,中旬能源緊張問題雖有所緩解,但能耗雙控政策依然穩步推進,壓產政策嚴格執行,加上冬季環保限產即將來臨,企業對生產持有謹慎心態,10月份整體產量有一定下滑。據中鋼協數據統計,截止10月中旬,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累積日產粗鋼188.25萬噸,環比下降2.75%,同比下降13.45%;日產生鐵166.83萬噸,環比下降5.12%,同比下降13.20%;日產鋼材183.80萬噸,環比下降3.81%,同比下降12.40%。生產下降帶動鋼廠原材料采購活動下滑,采購量指數為37.0%,環比下降2.7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位于40%以下。進入11月份,隨著北方采暖季來臨,供給有望進一步被壓縮,加之當前各地限產已經常態化,預計后期供給端很難出現全國性增長,因此我們預計11月份供應端仍將維持低位。

2、到港量和產量雙雙增加,鐵礦石供應量持續增長

2021年10月份,鐵礦石供應量較上月增加1.9%,連續兩個月呈現增長態勢。從供應端來看,10月份,鐵礦石集中到港,市場預計10月份國內45港到港總量10625萬噸,環比增加891萬噸。其中澳礦到港量環比大幅增加,本月到港量7312萬噸,環比增加1050萬噸;除澳巴以外的鐵礦石到港量亦小幅回彈212萬噸至1449萬噸。巴西礦到港量環比下降371萬噸至1863萬噸。與此同時,國內產量也在增長,10月份國內鐵精粉產量預計增加至2200萬噸,環比增加114萬噸。十月份限電常態化之后,由于每日在某時段的用電負荷被作出要求,礦選企業對此積極應對,減少輔助設備開機,節約用電,并調整主要生產設備的開機順序,保證每日最大產出。因此近期186家鐵礦山企業產能利用率較上期小幅提升0.65%至61.56%,但仍較限電前正常水平低7.74%。后期來看,由于11月澳大利亞巴西發運泊位檢修計劃仍在持續,鐵礦石發運量難以回到9月份的高度;由此推算到到港,在10月、11月發運量回落的前提下,鐵礦石到港也將有一定幅度的減量,但整體供應量仍將維持高位。

3、多措并舉推動煤炭產量,煤市供應開始改善

2021年10月份,煤炭供應量較上月增加3.9%,連續三個月呈現增長態勢,本月增速較上月加快0.6個百分點。從市場情況來看,近期國家密集出臺煤炭行業宏觀調控政策,煤炭供應量逐步增加,國慶節后煤電保供任務已提升至政治高度,政策執行落地效率大幅提高。其中,內蒙古多措并舉,加快推進具有增產潛力的煤礦產能核增。9月以來,隨著各項增產措施落實,內蒙古煤炭產量顯著增加,日均超過280萬噸,10月以來穩定在300萬噸以上。據Mysteel煤礦開工數據顯示,截止10月29日,全國345家煤礦開工率為89.5%,較10月1日相比,全國345家煤礦開工率提高0.7%。10月5日以來,全國統調電廠供煤已連續25日大于耗煤,10月19日以來電廠供煤大于耗煤持續超過100萬噸,近期連續數日供煤突破800萬噸,最高達到832萬噸歷史峰值,比耗煤多200萬噸,存煤水平達到1.06億噸,比9月底增加超過2800萬噸,可用19天。其中,東北三省電廠存煤已超過1270萬噸,較9月底提升近1倍,可用天數提升到32天。當前,政策調控對市場的影響明顯,各大煤炭企業加快兌現降價保供承諾,預計11月份煤炭市場供應水平將進一步提升。

二、商品銷售壓力加大

2021年10月份,大宗商品銷售指數為100.4%,較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本月為傳統旺季,但終端需求增速回落,顯示市場旺季不旺,不及預期。近期國內電力、煤炭等能源價格較快上漲,也在提高企業的原材料采購和生產成本,抑制需求,加之月內多地疫情反彈又進一步影響了市場需求,終端企業采購越發趨于謹慎,市場訂貨積極性明顯降低,成交明顯減弱,商品生產企業訂單組織壓力加大。各主要商品中,鋼鐵、鐵礦石銷售量較上月有所減少,化工和汽車銷售量雖較上月有所增加,但增速放緩,煤炭、成品油和有色金屬銷售量繼續增加,且增速加快。

數據顯示,1-9月份,大宗商品下游行業運行總體保持增長,增速繼續下行,部分指標同比下降。9月份下游主要行業呈下降趨勢,其中房地產行業投資由增轉降,施工、新開工、土地購置和銷售面積均同比下降;基建投資繼續下降,降幅有所收窄;機械行業各產品產量有增有減,機電產品出口增速回落;汽車產銷量同比繼續下降,環比有一定回升;船舶行業處于上升周期,新承接訂單量連續大幅增長;家電行業三大白電產量均有下降,家電產品出口量同比小幅下降;集裝箱行業保持快速增長,增速略有放緩。

1、旺季不旺,鋼市終端需求恢復不及預期

2021年10月份,鋼市銷售量較上月減少0.6%,市場需求恢復不及預期。從市場情況來看。10月份是傳統的施工旺季,但是,受政策面的干預,房地產核心數據不佳,另外,能耗雙控政策和能源價格上升對用鋼大戶的生產經營活動有所影響,如建筑業和制造業等,導致其用鋼需求收縮,市場需求不及預期,商品銷售遇冷。據上海卓鋼鏈了解,當前國內下游采購一般,終端供需兩弱。從監測的滬市終端線螺采購數據來看,10月份終端日均采購量環比下降6.6%,成交表現不佳。進入11月后,北方陸續進入供暖期,局部地區需求端或進一步趨弱;不過,在年尾“沖刺”效應下,南方市場基建和房地產需求仍會保持一定的韌性,因此我們預計11月份需求端會有反復,不同地區也會有差異。

2、限產持續加嚴,鐵礦石需求持續低迷

2021年10月份,鐵礦石銷售量繼續下降,當月較上月減少3.6%,連續六個月呈現下降趨勢。從市場情況來看,9月份開始,限產進一步加嚴,進入10月份,全國限產依舊嚴格,部分產區恢復,如江蘇,廣西、重慶等地;部分產區下降,如西北、山東、遼寧、山西等地,此外10月份河北、河南等地均對燒結機生產調控,唐山區域部分鋼廠由于燒結礦庫存不足而對高爐燜爐。由此導致一方面鐵礦石總體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品種上鋼廠高爐的燒結礦入爐比例下降。截至10月29日,Mysteel預計247家鋼廠樣本10月鐵水產量總量環比上月增加6萬噸至6631萬噸,日均鐵水產量環比下降7萬噸/天至213.9萬噸/天,降幅3.1%,日均鐵水持續下降又一次創下今年新低。本月日均疏港環比上月延續下降趨勢。截至10月29日,Mysteel預計中國45港10月鐵礦石疏港量8592萬噸,日均疏港環比下降5.1萬噸/天至277.2萬噸/天,降幅1.8%,本月疏港處于今年次低水平,僅高于今年最低水平3.9萬噸/天。本月疏港下降一方面是由于整體鋼廠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本月中唐山兩港運輸管控,鋼廠提貨受阻。進入11月份,北方進入傳統采暖季限產階段,同時隨著冬奧會的臨近環保限產逐漸趨嚴,鐵礦石需求將繼續受到抑制難以釋放。

3、限電有所緩解,有色金屬需求保持強勁態勢

2021年10月份,有色金屬銷售量較上月增加3.6%,增速較上月加快2.0個百分點,市場需求持續保持強勁態勢。從市場情況來看,從9月份開始國內限電從產業鏈上游向下游擴散,華東、華南地區加工行業開工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別是9月下旬起,江蘇、廣東、安徽、廣西等地均不同程度受到限電影響,有色金屬終端企業受到一定的影響,不過隨著煤炭供應緩解,加工企業開工率開始逐漸恢復。與此同時,從空調行業的生產季節性來說,10月過后到年末將迎來空調生產的年內第二高峰,且生產節奏與行業空調庫存量相關性不大。目前國內家用空調庫存量在1600萬臺以上,庫存壓力雖然比較大,但行業正常的加速生產節奏難以打破,因此空調行業對有色金屬的用量開始出現明顯的邊際改善。

三、商品庫存繼續下降

2021年10月份,大宗商品庫存指數為99.1%,指數較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為五個月以來的最低,顯示雖市場需求增速減緩,但供應端持續減弱,令商品庫存繼續下降。各主要商品中,鋼鐵、成品油和有色金屬庫存量較上月有所減少,化工庫存量繼續增加,但增速減緩,鐵礦石庫存量增速加快,煤炭和汽車庫存量則止跌回升。

1、供需雙弱,鋼市庫存大幅減少

2021年10月份,鋼鐵庫存指數兩連跌,至2019年12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當月庫存量較上月大幅減少4.7%。從市場情況來看,10月份行業基本面出現變化,其中,限產、限電呈常態化后,供給端保持低位運行,市場庫存量繼續下降。據西本資訊監測庫存數據顯示,截至10月28日,國內主要鋼材品種庫存總量為1180.14萬噸,較9月末下降117.36萬噸,降幅9%,較去年同期減少135.06萬噸,降幅10.3%。其中螺紋、線材、熱軋、冷軋、中板庫存分別為561.81萬噸、137.99萬噸、252.17萬噸、123.97萬噸和104.2萬噸。本月國內主要鋼材品種,除冷軋庫存出現上升外,其他品種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螺紋鋼庫存降幅最大。進入11月后,隨著氣溫降低,北方地區需求將繼續下滑,而供給端不會出現“崩塌式”下降,因此,部分地區庫存難以持續減少,預計整體庫存量或將出現小幅回升。

2、供強需弱,鐵礦石庫存量繼續增加

2021年10月份,鐵礦石庫存量較上月增加2.9%,增加較上月加快0.7個百分點,聯系四個月呈現增長態勢,顯示隨著多地區采暖季限產文件的發布與執行,鋼廠補庫需求明顯減弱,鐵礦石庫存量繼續增加。截至10月29日,Mysteel統計45港港口庫存總量14491.95萬噸,月度累庫1170萬噸。本月度內港口鐵礦石到港維持在高位水平,在港船舶數量于月內也有沖高,在高到港及高壓港的雙重壓力下,疊加環保對港口作業效率影響減弱,礦石入庫量大幅回升,港口庫存加速累庫。分國別庫存來看,十月澳礦庫存環比累庫444萬噸至6930萬噸,巴西礦累庫567萬噸至4855萬噸。貨主性質方面,本月度內貿易礦庫存環比累庫861萬噸至8568萬噸,占總庫存比例59.13%。進入11月份,圍繞限產及鋼廠低利潤,預計鐵礦石需求下降的局面將會延續,供應端雖然同步下降,但是降幅有限,鐵礦石庫存量將會繼續增加。

3、供應有所恢復,需求增速放緩,汽車庫存量增加

2021年10月份,車市庫存量止跌回升,當月較上月增長0.8%。從市場情況來看,10月份芯片供給情況較9月略有緩解,市場供應有所恢復,但仍不能滿足生產需求,導致市場供應增長有限。雖然汽車市場進入傳統旺季,購車需求增加,但終端供應不足帶來的車價上漲,導致消費者持幣觀望。10月中下旬全國多點疫情以及農忙作用下,銀十車市顯然沒有往年火爆,呈現供需雙弱格局,車市庫存量較9月份有所增加。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顯示,2021年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2.5%,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環比上升1.6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于榮枯線之上,仍處于不景氣區間。進入11月份,預計芯片缺口問題繼續有所收窄,但部分地區疫情爆發,消費者進店購車受限,即使經銷商進入年底沖量,開啟車展及營銷活動,市場需求很難完全釋放,預計11月銷量將與10月基本持平。目前來看,四季度芯片整體供應預期好于三季度,汽車產能有望繼續恢復。綜合來看,預計11月份車市庫存量或將繼續增加。

綜合來看,10月份,國內大宗商品市場旺季不旺,供需雙弱,市場運行壓力加大。進入11月份以后,隨著天氣轉冷,需求端將會更加低迷,加之目前國內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不確定性上升,以及全球能源憂慮仍未有效緩解,預計市場將會進一步向下調整。不過,當前國內經濟仍存在一定的積極因素,加上環保限產對供應端的影響繼續增加,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底部有較強的支撐,此外美聯儲縮減購債或將給國內出口帶來一定的增量,也有助于市場信心的恢復。

1、目前國內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不確定性上升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2021年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2%,較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下降,且連續2個月運行在50%以下,表明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分項指數變化顯示,訂單類指數全部處于榮枯線以下,除新出口訂單指數外,其它訂單類指數繼續回落。從行業來看,裝備制造業、基礎原材料行業增速放緩。

雖然目前國內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不確定性上升,但經濟仍存在積極因素。一是市場需求仍有穩定基礎。月內受生產活動偏緊影響,企業接單有所放緩,新訂單指數為48.8%,較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但從企業調查來看,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比重較上月下降2.4個百分點,表明市場需求整體仍相對穩定。二是消費品行業持穩運行。消費品行業PMI為49.7%,與上月持平,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都保持在50%左右,顯示在原材料和產成品價格上漲的情況下,消費需求具有內在穩定基礎。三是市場仍處在去庫存階段。本月新訂單指數與生產指數差0.4,是2020年3月以來首次轉正,新訂單指數與產成品庫存指數差連續第2個月回升至2.5,說明工業品去庫態勢依舊。四是建筑業對大宗商品漲價的適應性增強。10月份建筑業新訂單指數環比回升3個百分點,再次回到擴張區間,建筑業投入品價格指數為70.7%,比上月上升7.9個百分點,說明建筑業對大宗商品漲價的適應性增強。

2、全球能源憂慮仍未有效緩解

9月份開始全球能源供應緊張持續凸顯,并在10月上旬快速發酵。受此影響,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行。隨后,國家發改委多措并舉釋放煤礦產能,市場對于能源供應以及原料成本推升的擔憂明顯減弱。不過,第26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于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由于目前歐洲、印度等地的能源供應仍然緊張,各國在會議上提出的減碳目標值得關注,并有可能再度觸發市場對于能源供應緊張的擔憂。

3、國內市場需求或將繼續下降

從信貸數據來看,目前貨幣流動性有逐步收緊態勢,加上部分資金難以有效向下游注入,進一步加劇了實體產業資金緊張局面。尤其是從市場上中下游來看,今年資金緊張的情況更加明顯,多數下游遭遇資金困局,這對商品市場的流動性形成較大抑制,對市場需求有一定影響。當前國內房地產行業表現不佳,對整個大宗商品行業支撐有所減弱,再加上整體行業預期偏弱,四季度大宗商品需求難有明顯改善。此外,當前整體大宗商品價格仍處高位,同樣抑制了中下游采購動力,短期內市場環境將難見改觀。分地域來看,北方由于溫度下降速度較快,市場需求進入11月后將有明顯下降,而南方在11月上半月或仍有一定支撐。整體而言,11月份,市場需求上半月可能有所表現,但隨著天氣入冬,需求會加快放緩,企業對后市預期也較為謹慎。

4、美聯儲縮減購債或將對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產生積極的影響

北京時間11月4日凌晨兩點,美聯儲公布11月貨幣政策委員會決議,在維持政策利率不變的情況下,正式啟動了縮減購債(Taper)的進程,以降低對市場的刺激力度。按照計劃,美聯儲將每月減少150億美元的債券購買速度。按照美聯儲的政策路線,如果每個月少買150億美元,每月合計1200億美元的購買資產規模將在八個月內告罄,意味著,到明年6月,美聯儲將結束在公開市場購債的行動。美聯儲開始縮減購債,我們認為將會大宗商品市場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首先,美聯儲開始縮減購債,意味著經濟復蘇得到確認,大宗商品市場需求應該得到提振。隨著勞動力市場的復蘇和通貨膨脹率上升,美聯儲官員預計2021年經濟增長將比此前預計更加強勁,決策人士表示對在未來幾年內實現充分就業和穩定物價目標充滿信心。美聯儲公布決議公布后,美股三大指數集體跳漲,標普、道瓊斯指數盤中深V反轉,三大指數再度刷新歷史最高點。如果經濟繼續復蘇得到確認,大宗商品市場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其次,美聯儲開始縮減購債,意味著美國通貨膨脹嚴重,由此產生對于中國商品進口關稅一定變數。美國2021年物價一直持續上漲,其中9月份物價再度飛漲,推動同比通脹率達到5.4%,為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遠高于美聯儲設定的每年2%的上漲目標。所有這些,都使得美國現政府承認對華貿易“脫鉤”不現實,需要改善對華貿易關系。不僅如此,美國特朗普時期對于中國商品加征的高額關稅,無疑也推高了美國物價指數。受其影響,預計今后美國之前對于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將會有所調整,這有利于機電等終端產品的出口。此外,美聯儲開始縮減購債,將會令市場情緒得到提振。最新議息會議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同時強調,開始Taper并不意味著發出加息信號,在加息時間方面聯儲“可以有耐心”,現在還不是加息的時候。這番表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擔憂。與此同時,央行也會出臺相應措施護航經濟穩定增長,因此可以坦然面對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負面沖擊。

(文章來源:中物聯網站)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