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國際糧價高企 國內穩定供應鏈是關鍵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時間:2021-11-16 08:58:56

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預計,全球糧食進口費用將在2021年創下歷史新高,突破1.75萬億美元,比之前一年增長14%。本輪上漲主要是國際貿易糧食商品價格水平整體提高以及運費上漲三倍所致。

我國作為世界糧食進口大國,自2014年以來每年進口量均超過1億噸。糧食進口費用高漲、世界糧價高位震蕩對我國糧食市場可能會帶來哪些影響?我們應采取怎樣的應對措施?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首先是帶來種糧和運輸成本上升。由于當下石油價格上漲、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運輸能力供給不足,增加了運輸難度和成本上升。其次是帶來輸入型的通脹壓力,這是我們所面臨的一個新的突出矛盾。

“中國的主糧小麥、大米90%都能自給自足,我們大約有10%是通過國際貿易來調劑品種,所以,對于主糧而言影響有限?!鄙虅詹繃H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對本報記者分析說,“我國大豆對海外市場依存度較高,進口約占90%,國際進口成本上升,對大豆的影響會較大?!?/p>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世界糧價高企,對我國糧食市場的影響不言而喻。受訪專家認為,盡管我國糧食生產形勢較好,但國際糧價高漲對我國的傳導作用也不可掉以輕心,應積極主動采取相應措施化解潛在風險。

“中國還是堅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睆埥ㄆ奖硎?,我們通過加快農業技術進步、加快機械化和規?;r業的發展來穩定糧食供給。在糧食對外貿易方面,要努力推進進口來源的多元化,以及通過拓展海外農業基地來保障供給渠道和來源的穩定。

李國祥認為,目前,國內的供給關系較為穩定,但隨著國際糧價高企的影響以及各種成本上升的壓力,國內糧價也會發生變化,但要謹防炒作。

對于如何化解因國際糧價上漲可能帶來的通脹風險,李國祥建議,一是國家要利用充足的庫存,做好糧價調控的預案和替代方案。二是要疏通合理的運輸渠道降低運輸成本,降低國際關聯度。三是要加強對市場監控和監測,對市場炒作加大打擊力度。

李國祥強調,做好糧價調控的預案和替代方案非常重要?!拔覈竟葞齑媪枯^高,在其他主糧價格偏高、供應偏緊時,要加大稻谷的拋售力度,發揮替代效應?!崩顕檎f。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