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期市播報:玻璃領漲超3% 鐵礦石跌破700元關口

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時間:2022-01-10 14:28:08


1月10日,國內商品期貨午盤漲跌互現,玻璃領漲超3%,鐵礦石跌破700元關口。截止發稿,玻璃主力漲3.07%,報1883元/噸;鐵礦石主力跌2.31%,報697.5元/噸。

消息面上,剛剛過去的周末,國內多家玻璃生產加工企業發出漲價函。光大期貨觀點認為,本周純堿產銷率、表觀消費量均出現明顯提升。另外,近期市場對基建板塊需求釋放存在較強預期,玻璃春節前囤貨需求反向刺激純堿市場情緒,后期需關注中下游囤貨需求持續情況?! ?/p>

延伸閱讀

中金大宗商品|2022按圖索驥:大宗商品再均衡

中金發布了《大宗商品2022年度展望:損有余,補不足,再均衡》。在本報告中,中金提出九點判斷,希望能夠在大宗商品大起大落、再均衡之際,為今年投資展望提供基礎,既梳理思路、按圖索驥,又不落窠臼、進退有度。

一、2022年可能仍難言超級周期

對于今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我們認為主線可能是供需缺口收窄,基本面再均衡。一方面,我們預計大宗商品需求前置后可能重回低增長,其中,國內“穩增長”政策為基建與保障房等大宗商品消費密集的行業帶來預期改善;另一方面,當前供應風險下降,全球復產在途,其中,國內推進原材料“保供穩價”,并且糾偏“運動式”減碳。我們在2021年6月15日發布的《2H21展望:并非超級周期》中曾提出2021年可能并不是整體結構性牛市的開端,大宗商品價格于去年6月開始筑頂回落。對于2022年我們認為仍難言超級周期,價格波動中樞將趨于下行。

二、庫存改善,商品“危機論”漸行漸遠

2021年全球疫情陰霾仍未散去,大宗商品階段性短缺引發市場對“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等的擔憂。2022年階段性供需錯配逐漸被重新認識,庫存擔憂也將有所緩解。隨著國內動力煤庫存超預期回升、北美原油回歸季節性去庫,供應溢價已有所回落。當前歐洲天然氣市場仍然面臨低庫存和供給沖擊的考驗,但我們預計取暖季過后將有所緩解。農產品方面,疫情影響逐步減弱,各國農業生產陸續恢復,全球農產品市場供給緊張情緒已略有降溫,我們認為新作年度全球農產品“產不足需”將有所好轉,供給溢價或將逐步回落,但低庫存背景下,糧食問題雖“險峰已過”,但“重構均衡”尚需時日。

三、能源轉型繼續利好有色金屬需求

全球經濟在疫情后重啟,大宗商品需求水平也有相應恢復,但增長恢復普遍較慢,其中有色金屬可能是大宗商品中需求增長相對最好的行業。“雙碳”背景下,我們認為能源轉型(光伏、風電裝機)和下游電氣化(新能源車、5G應用、相關電網改造)將貢獻相關商品需求增量。中期來看,我們認為錫、鎳、銅、鋁將受益于新增需求,其需求復合增速有望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四、長期來看,上游資本開支增長掣肘,ESG的供給約束更加明顯

對2022年,我們認為可能是擴張性資本開支低于預期但產量約束邊際寬松的一年。上游企業債務壓力的緩解或將推動資本開支在短期內有所反彈。但礦產原材料轉化率降低、“綠地”項目基礎設施投入增加、資源國政策不確定等問題可能會使得高價對資本支出的刺激打一些折扣。另外,隨著企業“低碳”等ESG標準不斷提高,各國政府和產業層面都將對上游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可能表現在生產過程中碳排放、電力來源結構、水資源利用、尾礦處理等方面,鋁、鎳、錫、銅的供應和成本都有可能受到影響。

五、海外資源“保護主義”傾向可能成為新的供應風險因素

我們在年度展望中曾提出五大供應風險,包括疫情“長尾”效應、環保及產業政策、電力緊缺、地緣政治以及天氣。在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清潔、穩定的能源與資源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從印尼的鎳出口禁令到俄羅斯與歐洲之間的天然氣管道糾紛,各國對關鍵礦產資源的“保護主義”傾向以及連帶著的一系列地緣政治摩擦可能引發新的供應風險。另外,部分國家對農產品出口的限制,OPEC+會議對原油產量的調控等也加劇了大宗商品供應的不確定性。海外資源出口政策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國內外供應溢價出現分化。

六、大宗商品從“成本通脹”到“成本坍縮”

2021年后半年大宗商品“成本通脹”推升價格已經漸近尾聲,譬如鐵礦石、焦炭之于鋼材,國內煤炭之于電解鋁,我們看到,前期原材料價格大幅回落后,鋼、鋁價格已經跟隨走弱。向前看,我們預計,大宗商品“成本坍縮”可能延續,比如能源市場度過季節性短缺后,海外電解鋁、農產品等的供應溢價回落,價格也將更貼近基本面公允價格。

七、頂層設計利好再生金屬資源的產出與應用

國家“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開發包括廢鋼、再生鋁、銅、鋰、鎳之內等金屬的“城市礦山”。一方面,再生金屬資源有助于多元化資源供給渠道,是對外依存度較高的礦產品種的有力補充;另一方面,提高再生金屬資源利用,是原材料工業實現“雙碳”的關鍵過渡,譬如以廢鋼為主要原材料的短流程煉鋼中噸鋼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約300千克,遠遠小于轉爐的2.2噸。

八、糧油向下、畜禽向上,農產品尋找新均衡

一方面隨著疫情影響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各國農業生產逐步恢復,主要糧食、油脂品種積聚增產潛力,庫存或緩慢回升,供給溢價大概率回落。另一方面,生豬產能處于去化尾聲,我們預計本輪豬周期大概率在明年二季度逐步走出,明年下半年我國生豬行業或將進入新一輪發展時期,豬價大概率筑底回升。

九、去投資化仍將繼續壓制黃金價格

在流動性收緊周期內,美債利率將成為黃金價格的主導因素,而供應問題引發的通脹預期仍具韌性,疊加疫情“長尾退出”擾動仍存,未來實際利率的回正可能仍會受到通脹預期和市場情緒的拖累而節奏放緩,但我們預計,貴金屬市場的去投資化進程仍將繼續,黃金價格可能仍受壓制。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