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陶冬:糧食短缺可能比石油短缺更嚴重

來源: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時間:2022-04-22 09:13:57

陶冬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瑞信董事總經理、亞太區私人銀行高級顧問

烏克蘭一半以上的耕種面積已經錯過了春耕,而俄羅斯的谷物出口受到西方國家制裁。全世界對油價飆升比較關注,其實今年糧價漲得更猛,烏克蘭危機可能給我們帶來饑餓,也可能給我們帶來滯脹。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認為,世界已經面臨前所未有的饑餓的一年,烏克蘭危機將導致全球食品價格飆升,并觸發了糧食危機。

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在2021年烏克蘭小麥出口占全球總出口的12%,大部分地區播種受到戰火沖擊,運輸也不暢順;俄羅斯的小麥出口占全球總出口的17%,遭到西方國家的貿易制裁。去年全球小麥出口總量為為2.06億噸,俄烏兩國占了29%。不僅是小麥,兩國的玉米出口占全球份額的19%,葵花籽油出口占占全球份額的80%。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后一個月,小麥價格上漲了36%。同一時期,布倫特原油價格上漲了26%,只是油價上漲更吸引眼球。其實,針對俄羅斯的石油禁運有可能被取消,但是素有歐洲糧倉之稱的烏克蘭的大多數地區,已經錯過了春耕,種上糧食的地區也受到燃料斷供、機械短缺、道路堵塞等各種困擾,今年糧食鐵定失收。糧食的生產周期較長,由于涉及土地,新增產能也比較困難。

還有,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化肥也遭到制裁,烏克蘭的化肥產能部分遭到破壞。俄羅斯的氮、磷、鉀肥、烏克蘭的氮肥和白俄羅斯的鉀肥在全球化肥供應鏈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烏克蘭的種子出口在世界上也具有很高的份額。

無論小麥還是玉米,無論化肥還是種子,都不是短期可以被其它國家的新產能所頂替的,勢必在全球范圍內制造出全產業鏈的沖擊。筆者提出供應鏈斷裂3.0版概念。2020年因為封城隔絕,出現了以零部件配送阻滯為特征的產品供應鏈斷裂;2021年美西港口嚴重積壓,帶來船運滯留、集裝箱短缺為特征的運輸供應鏈斷裂。在2022年俄烏沖突催生出初級產品供應鏈斷裂,勢必向中下游蔓延,并進一步加大通貨膨脹壓力。

根據經濟學人雜志的早餐物價指數,在2011-2020年早餐價格上漲了30%,在2021年再漲30%,今年漲幅肯定不止30%,迫使貨幣政策作出劇烈調整。一方面油價糧價攜手飆升,另一方面聯儲被迫超常規地加息和縮表,全球經濟遭遇滯脹的機會在上升。上次全球范圍內出現滯脹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對經濟、民生的沖擊極大。

一條普通面包在歐洲曾經是一歐元,現在賣八歐元。對于發達國家,它們有能力接受更高的食品價格,沖擊主要體現在消費者的購買力上。對于發展中國家,它們本身的財力有限,對俄烏的糧食依賴又特別高,非洲國家對俄烏糧食的依賴程度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形容。在非洲,俄烏沖突有可能演變成人道危機。

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話說,世界已經“嚴重偏離”了到2030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軌道。烏克蘭危機為這令人不安的趨勢,火上澆油。

(文章來源: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責任編輯:

標簽: 首席經濟學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