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全球速讀:史上首次加息50個基點!韓國開啟連續加息潮 經濟復蘇難度加大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22-07-13 22:48:10

面對日益飆升的通脹壓力,韓國央行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激進。

7月13日,韓國央行宣布其有史以來第一次加息50個基點的決定,將基準利率從現在的1.75%上調至2.25%。據悉,自1999年將利率作為主要政策工具以來,韓國央行從未有過加息50個基點的決定。

韓國央行首次如此激進加息,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抗通脹”。韓國政府公布數據顯示,該國6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6%,創下近24年來的最高水平。


【資料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楊盼盼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韓國加息50個基點是符合市場預期的,主要是為了控制國內迅速上升的通脹;另外,由于近期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力度有所加大,市場也普遍認為美聯儲在7月加息75個基點的概率很大,這也是韓國央行加息50個基點的重要考量。

與此同時,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表示,市場預期年底前利率達到2.75%-3%是合理的,未來逐步加息25個基點是可取的,再加息1-2次不等于收緊政策,關鍵利率可能處在中性利率的下端。種種跡象都顯示,后續韓國還將繼續多次加息。

就在開啟頻繁加息潮時,韓國也面臨著出口增速下滑的情況。作為外向型經濟體,韓國又該如何在“抗通脹”和“穩經濟”中尋求平衡?

加息50個基點的力度是必須?

在利率決議會議上,韓國央行采取首次加息50個基點的舉措,將基準利率從1.75%上調至2.25%。雖然此次加息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但在外界看來,韓國央行的決策早已是意料之中。

數據顯示,韓國6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6%,高于上月5.4%的漲幅,這是自1998年11月以來韓國CPI年率的最高水平,而且韓國的通脹已經連續第15個月高于央行2%的目標。

通脹壓力已經滲透到關乎韓國民生的各個領域。近期,韓國消費者團體協議會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二季度韓國35種主要生活必需品中有33種上漲,包括面粉、食用油、香油等食品,平均上漲率為9.9%。該消費團體也表示,由于高油價、原材料供需不穩定等問題,國內物價上漲可能趨于長期化。

韓國通脹尚未見頂,由此而來的成本壓力不僅傳導給消費者,還在企業層面上體現。當前,韓國已經出現了“工資—價格”螺旋上漲的現象。韓國經濟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韓國勞動者的平均年薪從2000年的29238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41960美元(約合人民幣28萬元),漲幅達到43.5%。除了人力成本,韓國企業同時還面臨著原材料成本、能源價格上漲的壓力。

此次已經是今年以來韓國央行連續第三次提高利率,而這也是2021年8月以來第六次加息。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韓國國內通貨膨脹預期的持續上升可能會推高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并進一步加劇通脹。在這種情況下,僅上調25個基點或將難以穩定價格,因此有了50個基點的加息。該國加息的節奏也是與美聯儲的步調保持一致。”雖然已經加息50個基點,但王昕杰認為,預計未來幾個月韓國的CPI漲幅將保持在6%以上。

事實上,韓國此次“暴力”加息50個基點,還考慮到韓元與美元利差的問題。今年以來,韓元兌美元匯率下跌9.7%,成為新興市場中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

王昕杰表示,在議息會議之前,有機構預測韓國央行會保持25個基點的加息,但如果美聯儲加息超過50個基點,韓國和美國的貨幣利差就會進一步擴大,導致投資者對金融穩定風險的擔憂,此外,如果利差進一步擴大,韓元可能會進一步貶值,韓元疲軟有可能繼續增加輸入性通脹的風險。

在央行宣布加息決議后,韓元兌美元匯率略有回調。截至7月13日19點,韓元對美元匯率上漲0.15%。但對于韓元后續的走勢,楊盼盼認為不算太樂觀,“當前美元十分強勢,兌歐元匯率已經達到持平的狀態。之后,韓元未必會因為加息而繼續走強。”

連續加息潮開啟經濟復蘇仍緩慢

為了抗通脹,韓國央行“咬牙”加息50個基點,但這遠不是終點。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也暗示,之后可能會繼續加息,并在年底前使利率保持在2.75%-3%。

然而,連續加息很有可能會影響韓國經濟復蘇的進程。

據韓國中央銀行韓國銀行于6月末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對原材料價格高企以及全球經濟低迷的擔憂加劇,韓國7月企業信心指數有所下滑。此外,加息也不利于本國消費的提升。王昕杰向記者表示,加息之后,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居民的消費支出,特別是疊加上如此之高的物價因素,生活成本的增加會造成可支配收入的減少,不利于消費需求的恢復。

此外,韓國的出口表現往往被視為全球貿易的“晴雨表”。因此,近期韓國出口的頻繁波動備受外界關注。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周五發布的初步數據顯示,韓國6月出口同比增長5.4%,至577.3億美元,較5月21.3%的同比增長大幅減速。近期,韓國貿易協會下屬的國際貿易通商研究院也預測,今年韓國的貿易收支將時隔14年由順差轉為逆差,而且逆差規模將創1996年以來新高。很顯然,以往韓國依靠貨幣貶值增強出口競爭力的策略,已然不再奏效。

王昕杰向記者表示,“韓國是典型的工業生產國,但主要以高科技產品加工為主,這兩年經歷了原材料的漲價和韓元貶值,韓國國內生產成本大幅增加。但是,韓國企業所增加的生產成本也不能有效地傳遞給需求方,因為這樣可能會減少市場份額,而且疊加了海外需求放緩的因素,企業的利潤空間大幅壓縮。長此以往,這會造成企業生產意愿下降。因此一味地貶值韓元,并不代表能提振出口?!?/p>

此外,在楊盼盼看來,韓國出口同比下滑,還涉及到韓國出口產品類型。她認為,韓國的出口依賴于通信技術(ICT)、半導體等行業,近期正進入下行周期,因此韓國的出口額會受到影響。

由于出口動力下降,韓國企劃財政部降低了本國的經濟預測,預計2022年增長2.6%,增速比去年12月預計的3.1%放緩。另外,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也下調了對韓國經濟的預測,預計該國2022年經濟增長率為2.7%,相比早前的預測下調了0.3個百分點。對此,王昕杰向記者表示,對于像韓國這樣出口依賴度較高的國家,后續的經濟增長動力取決于成本和需求,“韓國的制造業產出與出口增長取決于全球需求復蘇。等到外需市場復蘇,韓國的經濟動能才會有回升的機會。”

雖然經濟復蘇不確定性增強,但韓國央行還是把“抗通脹”作為首要任務。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表示,因為韓國通脹較低,因此不需要像美聯儲一樣大幅加息,未來逐步加息25個基點是可取的。但事實上,后續的加息力度,或許還得看韓國控通脹的效果。王昕杰也認為能否控制住通脹取決于多項因素,“具體要看地緣局勢,供應鏈恢復情況和海外需求的穩定性,這不是靠單一國家的加息就能完成的?!?/p>

很顯然,韓國還將不得不先穩住日益高企的通脹,才能真正啟動經濟復蘇的進程。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

標簽: 韓國央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岛国精品在线